说到猪,大多数人会想到农村瓦房边臭气熏天的猪圈里肥腻的大玩意儿,或者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致富经播报采访时养猪专业户的满脸朴实笑容,或者过年时候乡下杀猪时候热闹喜庆的场面。总之猪是一种让人饱肚又提升幸福感的历史悠久的重要农产品之一。
我这里要说的养猪的故事,跟上面的大概能扯上些关系,但又很不一样。
据说我奶奶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在市中心的家里养了一头大肥猪。这个故事从很多人口中听来,包括过去的邻居还有家人,版本很多,我随便做了个拼凑,讲来看看。
80年代的时候,奶奶家位于市中心的一个巷子里,平房,家里有个小后院,连着厨房和厕所,中间有个现在看起来很奢侈的挺大的空间。放在现在来,文艺青年们包括我如果拥有这么一块地方,肯定会做成小花园,种种花读读书晒晒太阳或者端端正正弹一把尤克里里,多么美好,还去啥丽江开什么小客栈。
但我奶奶不同。作为一位从农村到城市的骄傲的四川妇女,她漂亮,但没读过书,能吃苦,脾气暴躁,叉起腰来骂街一流。风花雪月是啥?她只知道她是四个小孩的妈。那个时候很难吃饱,粮票填不饱肚子,肉票又少,平时吃着糙米菜叶儿心里实在寡淡。爷爷又是个知识分子,整天又总不想着如何致富吃肉。不知道是因为想吃肉还是适应不了城市的生活,奶奶打起了那片小“花园”的主义,不顾爷爷的强烈反对,也不事先通知邻居,硬是找乡下亲戚要来了一个小猪崽,在后院开始养起来。城里养猪技术上不难,平时喂点别人那里要来的潲水,猪的吃喝拉撒屎尿全部奶奶亲自打理,家里的小孩也就是我妈我舅舅他们平时没事就逗着猪玩,整个小花园弄得鸡飞狗跳臭气熏天。城里养猪人情上比较难,三天两头奶奶都要因为猪臭猪叫跟邻居吵上几次架。
“你奶奶啊,硬是摆脱不了在遂宁老家那个习气,别个邻居都跑到我们单位来反映好多次了,说你们屋头养猪太臭,她就是不听就是不管就是要养,那没有办法只有听她的。”爷爷后来跟我讲起奶奶养猪这个事,总是非常无奈气愤但是语气中又透着一种莫名的柔软。
那个猪儿放肆的在花园吃喝拉撒,长得飞快,也愈加懂事。家里吃饭的时候会拱后院的门想进来和大家坐一桌,奶奶出门的时候会拼命想跟着。它也不乱调皮,活像了一个食量大的宠物。大概也就是大家快要忘记这头猪作为猪这个角色在家里养着的初衷的时候吧,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奶奶突然想起来,说,我看这头猪也肥了,要不啥时候吃了吧。我妈当时就舍不得,说这个猪这么乖,咋忍心。
“那你还想不想吃肉嘛!”奶奶生气了。
于是后来全家同意,找了个师傅杀了这头猪。据说杀猪的时候奶奶没在家,全家人除了奶奶都庆幸终于少了一个麻烦,杀完猪之后爷爷给隔壁恼怒了一整年的邻居分了些肉,终于也算重归于好,大家吃着肉喝着肉汤,我妈说当时我奶奶眼里包着泪,说总算是辛苦没白费,这么大一头猪,别人总没有这个本事。
后来说是奶奶再也没养过猪,但在后院又养起了鸡,直到我出生哪年才没再养别的什么东西。有一次我问奶奶这头猪的故事,奶奶一下子提起了精神:
“那个猪啊,不愧是粮食喂的,吃起来真的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