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张_致富张大良养黄鳝视频_致富经张

海东日报实习记者 郝志臻 徐四伟 摄影报道

一棵棵重现生机的百年古树、一片片飘落的洁白花瓣、一个个悬挂枝头的软儿梨、一张张丰收的笑颜……近年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乡党委政府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全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实施“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大力弘扬海东精神,以“高效特色种植+绿色发展+农业现代化”为载体,充分发掘隆治瓜果种植传统,打造“瓜果之乡”金名片。

百年老树“发新芽”

一排排笔直的行道树在车窗外快速划过,车辆沿着平整的乡村道路一路向前,拐过几个弯道,“瓜果之乡”隆治乡已映入眼帘。

没有了盛夏的郁郁葱葱,也没有了秋日的累累硕果,乡村的冬日,是安静而温暖的。冬日的雪花带走了树叶,阳光透过高原稀薄的云层,照耀在田地里,反射出银白色的光芒。

隆治乡位于民和县东南部35公里处,地处低位浅山干旱地区,全乡总面积89.2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49个社2514户8955人。

“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有悠久的果树种植历史,各村都有很多上了‘年岁’的老树,甚至上百年的老梨树也屡见不鲜。”隆治乡党委副书记董学友说,前些年由于水果的经济效益不理想,很多村民都挖树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或者外出务工,果树无人打理。

近年来,隆治乡党委充分利用自然禀赋和地理优势,大力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培育典型、打造精品、提升价值,推进全乡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今年,隆治乡投资500万元在白武家村建成了150亩优质黄桃、蟠桃种植基地,投资550余万元在桥头村建设了特色葡萄、反季车厘子高标准温棚项目,投资30万元建设了秦脆苹果产业基地项目。

隆治乡的果树正在焕发新生机。

“这些土地都是从附近流转而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隆治的水果产业发展,进一步拉动当地村民就业。”董学友介绍说。

千树万树梨花

“冰天雪地软儿梨,瓜果城中第一奇。”软儿梨又名化心、香水,是严冬季节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隆治乡历来盛产软儿梨,全乡梨树种植面积较广,被称为“民和梨乡”。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提到梨花节,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贵德梨花节和乐都梨花节。然而,在民和县隆治乡也有上万棵梨树,每年四月中旬梨花竞相绽放,如皑皑白雪,似渺渺青烟。

近年来,民和县以创建旅游示范县为契机,不断加大乡村旅游业投入。今年4月14日,民和县文体举办了第二届隆治梨花节暨旅游产品推介会,各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民和县文体旅游局组织旅行社、旅游景区等企业参加宣传活动,通过展板、特色商品展销、文艺演出等形式向广大游客推荐了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

游人来了,各村的经济也带动起来了。“我们村里有上万棵软儿梨树,百年以上的梨树将近800棵。自从近几年举办梨花节以来,全村新开了三家农家乐,售卖各种当地小吃特产,收入十分不错。”白武家村村民孟全明说,第一年梨花节时,他通过卖烤土豆、烧土鸡,仅三天时间,收入近3万元。

观新春梨花,赏百年古树,品山村小吃……隆治梨花节,正在逐步走出民和,走向更远。

果林经济鼓钱袋

记者了解到,当前,隆治乡种植的瓜果主要有软儿梨、苹果、旱砂西瓜、籽瓜、黄桃、蟠桃、脆梨等,面积最大的是软儿梨1500余亩,苹果1000余亩,旱砂西瓜300余亩,优质黄桃蟠桃150余亩。

每年丰收季节,白武家村的千亩苹果、桥头村的万棵古梨树,悬挂着满枝硕果,吸引着八方来客……一波又一波的游人向着果园深处走去,参加采摘比赛,观看村民演出。

今年9月29日,隆治乡桥头村村“两委”和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在河滩沿岸的梨园举办了以“采桥头软梨·助产业脱贫”为主题的软儿梨采摘艺术节,在采摘的田园劳作中体验收获的快乐。

桥头村全村现有软儿梨树1.8万多棵,其中百年树龄以上的古梨树有300多棵,树龄在50年至100年之间的梨树有2000多棵,其余的梨树都是从2000年开始陆续补植扩栽的,平均每亩梨园能给桥头村村民带来4500元的收入,这比种庄稼划算多了。

桥头村的万棵梨树,仅仅是隆治乡丰收季的一个缩影,不远处白武家村的千亩苹果园,以同样傲人的姿态,向大家宣示着今年的成绩。

白武家村位于隆治乡与马场垣乡下川口村交界处,地形以山地、台垣地为主,土壤以旱砂白土、粘红壤为主,土地肥沃,十分适宜发展林果业。目前,全村主要发展瓜果特色种植,品种以苹果、软儿梨、核桃为主,小麦、玉米、胡麻、娃娃菜等也有少量种植,目前苹果、软儿梨种植面积接近1800余亩。

沉甸甸的果实和远道而来的商贩让白武家村村民看到了良好的经济收益,虽然采摘很辛苦,但他们干劲十足。

孟全明是村上的水果经销商,看到记者来访,他热情地拿出新摘的软儿梨邀请记者品尝。“今年我在村上共计收购苹果12万斤、软儿梨6万斤,目前大部分都已经售卖出去了,通过冷柜也储存了一部分,还能卖好几个月。”孟全明说,他将村上的水果进行收购后,进行重新包装,大部分通过网络电商的方式发往全国各地,也有当地人慕名前来购买。就在与记者的交谈期间,不少人组团来此购买苹果,不时响起的微信收款声也在昭示着今年是个丰收年。

土特产变“高级货”

“生于此,长于此,我能为我的父老乡亲们做点什么呢?”土生土长的桥头村人荆秀芳陷入了思考,凝视着村里的棵棵百年老梨树,她暗自作了一个决定。

2018年,荆秀芳放弃了原本熟悉的养殖业,毅然回到老家桥头村开办了民和县沿雅梨源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做起了软儿梨深加工,让土特产变身“名牌货”。

“最初我的家人十分不理解,但是我就想为家乡做点事情,这从小陪伴我长大的美味,我想让更多人去了解它,爱上它。”看着容易做起来却是十分艰难,为了做出一款好的产品,荆秀芳多次前往乐都、甘肃等地进行走访调查。

“经过了解,我发现虽然都是同样的品种,但是我们当地的软儿梨口感更佳,果汁含量也高于其他地方,这更加坚定了我做好梨饮品的信心。”荆秀芳告诉记者,最开始,她将目光投放到了南方广大的市场,找到了一家当地的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软儿梨饮品,但是由于对方对这种西北果品缺乏了解,最终一无所获。

万事开头难,她并没有放弃,一次偶然的机会,荆秀芳认识了甘肃农业大学的贠建民教授。“贠教授是甘肃人,对于软儿梨十分熟悉,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回到民和后,荆秀芳很快从村民手中收购了大量软儿梨,运送至兰州用以研发。

皇天不负有心人,2020年5月,荆秀芳的软儿梨深加工企业正式开始投产,她将新产品命名为“软媚子”,目前共有果汁、果酒四个品种。

工厂目前有26名工人,大部分是村上的脱贫户。在荆秀芳的工厂里,他们不仅在家门口解决了就业问题,还能够兼顾家里果树的照料,一举两得。“去年收购的800吨软儿梨已经全部制成饮品售往各地了,今年我们已经收购了1200吨软儿梨进行冷冻,确保明年原材料充足。”荆秀芳说。

记者了解到,因为疫情原因,公司推销员无法前往当地进行销售,最近,荆秀芳带领公司员工开通了抖音直播账号“家乡软儿梨”进行直播销售,目前已经有多人在网上下单。

“通过深加工,软儿梨的经济价值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原本一两块钱的土特产,真正变成了致富的新法宝,我们生产的梨汁不含香精色素,是纯压榨生产,冬季饮用不干燥,也可以用来解酒。贠教授的团队也正在为我们研发新的产品,预计明年就会有一款新的果酒和果汁投入市场了。”提到未来,荆秀芳满怀希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