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组织评审的“2016年江苏省辅导员工作案例”评审结果公布,我校基础医学院辅导员叶馨老师的案例《亡羊补牢且防微杜渐——抵御诈骗,其路漫漫》获得二等奖,护理学院辅导员吴菲老师的案例《拨开困惑的雾霾,迈向光明的前程》获得三等奖。

我们将以专题的形式推送获奖案例,以此来分享并学习两位老师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方法。

典型案例的经验做法_优质服务典型经验案例分享_典型案例经验总结

拨开困惑的雾霾

迈向光明的前程

典型案例的经验做法_优质服务典型经验案例分享_典型案例经验总结

吴菲

案例简介

我校护理学院2011级学生小姜(化名),性格内向,做事优柔寡断,不自信,来自苏北农村,父母年迈,家里兄弟姐妹六个,经济状况差,作为毕业班的学生,有一个去北京的工作机会,但是怕自己不能胜任,而且离家远,不能照顾家庭。面对就业和择业,有很多顾虑和担忧,心理压力很大。

案例定性分析

此案例反映的是学生就业择业时产生的心理问题。

典型案例的经验做法_典型案例经验总结_优质服务典型经验案例分享

问题关键点

1.如何帮助小姜正确处理就业心理压力地择业。

2.如何引导小姜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科学规划人生。

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1.约谈倾听,找出原因。发现小姜因择业有顾虑而变得沉默寡言闷闷不乐的情况后,主动询问关心其参加招聘考试和面试的情况,并与她沟通约定具体的谈话时间和地点。在与小姜的谈话过程中,认真倾听小姜本人对就业的规划和现今面临的选择难题,期间可通过点头示意等方式传递老师对她陈述的尊重,并表示出老师对她的关心和重视,尽力缓解小姜因为就业择业困难而导致的紧张和不安,让她感觉到老师的真诚和对自己的关怀。通过谈话,找出小姜择业困难的根本原因:来自苏北农村的她,面对一份北京的工作机会,产生了顾虑和担忧。

2.安抚疏导,引导认识。在与小姜的谈话过程中,通过细心观察她陈述时语气、面色和神态所发生的变化,及时进行适当地正面安抚,语句简练温馨。结合小姜家庭成长环境、性格特点等多方面因素,了解和掌握小姜对去北京工作的诸多顾虑,并对问题成因进行分析提炼、梳理辨别,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及时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耐心疏导,用真诚和爱心给予小姜温馨的关怀和体贴,引导小姜调适心态、建立自信,形成健康、积极的就业观。积极引导小姜正确看待自我发展与家庭照顾之间的关系,理清北京这份工作能带来的发展机遇和个人挑战,让小姜认识到个人事业发展与家庭和睦的辩证统一关系。

3.多方协助,重拾信心。在全面了解北京的工作情况之后,结合小姜在校期间的人生规划,帮助其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建立起面对现实生活和奋斗拼搏的信心和勇气。联系小姜的家人,取得家庭对于小姜工作的支持和鼓励。联系小姜的舍友和身边同学,帮助小姜一起展望未来,重拾信心。联系在北京工作的校友,协助小姜解决刚去北京的租房等生活问题,熟悉环境,结交朋友,尽早融入。在多方的帮助和支持下,小姜最终解开了心理的难题,满怀信心的奔赴工作岗位。

优质服务典型经验案例分享_典型案例的经验做法_典型案例经验总结

经验与启示

1.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需重视。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会面临的人生重大转折点,很多因素都会对学生就业产生心理影响。因此在学生就业择业期间,作为毕业班的辅导员在观察和了解中要耐心、细心,对于心理压力大的学生,要给予详细的分析和正确的引导,及时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和心理承受能力,鼓励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探索,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2.就业指导需具有针对性。在开展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对个人的知识、能力、社会经验和个性特点进行客观地评价,帮助他们了解个人的能力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指导他们确定今后就业的目标,以提高知识学习和个性锻炼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专家点评

心理上的压力与困惑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本案例以情感交流和问题梳理为基础,综合考虑学生成长背景、就业环境、优势特长等,将就业指导与心理疏导相结合,发挥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四位一体,缓解毕业生心理压力,使其明确就业方向,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体现出辅导员的人本关爱和高度责任。(管园园: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作者简介:

吴菲,女,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辅导员。

典型案例的经验做法_典型案例经验总结_优质服务典型经验案例分享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 | 商之贤

审核 | 杨明

南医学工之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