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县陌南镇镇长 刘 钊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第七个全国扶贫日到来之际,10月17日至19日,县委、县政府在陌南镇梧桐小区举办了“庆脱贫话丰收”扶贫产品金秋促销会活动。本次活动设消费扶贫展区和特色小吃街两大区域,消费扶贫产品展区展示了16家企业80余种优质扶贫农产品和名优土特产品;特色小吃街设40个摊位,均为全县知名小吃。3天时间共有5万余人次到梧桐小区参与这项活动。活动期间,13个展区共销售67万余元,小吃街销售53万余元,签约各类订单205万元。这次活动尽管时间短,但群众认可度高,社会效果好,可以说“庆脱贫话丰收”扶贫产品金秋促销会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出:“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庆脱贫话丰收”扶贫产品金秋促销会,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优质农副产品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地位。优质农副产品生产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然而,我们在发展优质农副产品方面面临突出问题:一是农副产品产量大,优质的少。以陌南镇为例,全镇农副产品主要为粮食作物和水果,其中小麦玉米种植面积5万余亩,苹果桃种植面积3万余亩,产量达到了5万余吨和10万余吨。面皮加工厂是陌南发展的产业之一,但面皮加工车间所需面粉全是五得利面粉,本地小麦品质达不到面皮加工企业要求。二是农产品的产能和加工能力失衡。全镇粮食产量10万余吨,有规模的粮食收购合作社3家,面粉加工企业1家,有粮食加工能力企业明显不足;苹果果库企业4家,苹果加工企业1家,而桃加工企业全镇没有,造成每年盛果期,商品桃价格低迷,大量的残次桃被倾倒,造成严重浪费。三是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农副产品从田间生产到收购点,整个过程技术部门监督和指导的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多是农民凭经验或者由农资销售人员推荐,销售时农残检测缺少有效监管。四是农副产品品牌意识淡薄。农业生产者经营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大多没有商标,缺乏创建品牌的长远规划,对提高品牌形象和打造知名品牌缺乏长远性。为此,笔者认为要提高农副产品质量和效益,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要在农副产品深加工中延长产业链条。本次展会上“芮师傅”芝麻糖,“天之润”枣业,香椿水饺展区前人来人往,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购买者较多,而一些低端产品企业在活动第二天就撤展,这足以证明优质农副产品是市场最紧俏的,也是群众最为喜欢的。因而,要加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激发涉农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基地+加工+销售”一条龙式的发展模式。要发挥现有农业龙头企业作用,引导龙头企业产品从初级阶段或半成品加工到农产品深加工业转变,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要鼓励引导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主动挖掘消费群体需求,开发更多的特色农副产品食品,满足市场上不同消费群体要求,为农产品消费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二、要建立农产品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要突出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认证体系,加大农业标准化推广力度,重点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提高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要充分发挥乡镇农科站技术人员和专业合作社作用,定期到村到户开展技术培训,教会农民科学化、精细化种田技术,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指导与服务,推进智慧农业建设。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建立农资销售备案制度,建立农资销售实名登记。要加强农副产品农残抽检力度,确保生产优质农副产品。要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农副产品储备到加工再到仓储物流安全体系建设。
三、要加快优质农副产品品牌认证步伐。“品牌就是竞争力、品牌就是生命力,有品牌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效益”。要根据自然、土壤、气候特点,依托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做优做大特色农副产品品牌。要将地方特色文化内涵融入到优质农产品品牌文化建设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文化。要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对全县48家扶贫企业200余类产品的认证,协调解决企业在商标注册、品牌认证方面的问题,加快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认证工作。
四、要多措并举加大优质农副产品销售。电商平台销售优质农副产品已经成为“互联网+”新业态,要建立“产业+农户+合作社+平台+网销+市场”的体系化运作机制,让电商平台成为群众增收的新路径。要主动出击,积极对接京东、天猫、拼多多等网络平台,争取优质农副产品早日进驻有影响力的网络平台。要优选芮城优质农副产品,加强宣传力度,提升产品市场知名度,增加销售量。要借力促销会活动,建设优质农副产品展区、特色小吃街,发展夜市及地摊经济,促进人员流动,为优质农副产品销售增加渠道。
总之,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生产优质农副产品是第一位,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加快优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和品牌建设,促进优质农副产品多渠道多方式销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