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农业资源丰富,加快建设农业强区是实现新疆农业强的根本之策,是推动新疆四化同步发展的应有之举,是新疆进一步增强对全国经济发展贡献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充分认识新疆农业强区的重要意义,坚定树立农业做强的信心,找准关键突破点,加快建设农业强区,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新疆力量。

一、充分认识新疆农业强区的重要意义

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农业强则基础强。新疆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必须要强大的农业作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新疆建设农业强区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充分认识新疆加快农业强区建设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推动农业强区建设。

(一)是推进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新疆农业现代化还是明显短板弱项。要把加快农业强区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为全面推进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全面推动新疆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区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任务,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带动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农民全面进步。

(三)是提高新疆农业综合效益的客观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经过多年发展,新疆农产品供应能力不断增强,但农业的综合效益还不高,链条短、多而不优问题突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区,打造更高附加值、更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有效提升农业全产链综合效益。

二、新疆农业强区建设要抓住优势潜力、找准突破点

农业强区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型,也是农业发展进程的提速,既体现农业发展量的突破和质的跃升,又彰显打破常规的后发优势和赶超态势,意味着要实现从数量到质量、从规模到效益、从生产力到竞争力的全面跨越。新疆在建设农业强区的道路上,不仅要多方施策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更要准确把握新疆农业做强的优势潜力所在,找准突破重点,加快推进强区建设步伐。

(一)在挖掘新疆特色产业优势上发力

新疆棉花产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2021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3759.1万亩,总产512.9万吨,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9.5%。但新疆棉花产业链本地延伸不足,织造服装等下游产业发展不充分,对区域经济带动能力弱。新疆棉花产业要充分利用量的优势,在质的提升上下功夫。要在巩固面积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棉花品质,加强棉花全产业链打造,做大做强产业链中后端,促进棉纺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将纺织服装产业真正培育成特色优势产业。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林果产区,2020年新疆水果产量达到1660.4万吨,位列全国各省份第6位,占全国总产量的5.8%,核桃、红枣等干果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但由于发展初期种植面积猛增,林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滑明显。另外,干果占比大,新型时令果品供给不足。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必须以传统林果产品质量提升和新特品种引进开发为重点,提升种植环节质量,延长加工环节产业链,畅通林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林果产业全产业链质量提升,将林果产业打造成为优势主导产业。

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具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2020年新疆牛羊肉产量101万吨,占到全国的8.7%,尤其羊肉产量57万吨,占到全国羊肉产量的11.6%,全国排名第2;奶产量206.9万吨,占到全国的5.9%。目前,新疆畜牧业集约化养殖水平不高,饲草料短缺的问题突出,特别是龙头企业少,下游加工延伸不足,产业引领带动作用不强。新疆要发挥草地资源优势,促进农区和牧区畜牧业协同发展,着力在饲草料生产、集约化喂养、牛羊肉及奶制品加工方面着力提升产业化水平,真正将畜牧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在提升科技赋能上发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建设农业强区科技是根本动力。在耕地和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农业稳产增产根本靠科技。目前,新疆重点在种业和农业机械化方面加大农业科技推进力度,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稳步提升。但种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全领域农业机械创新应用能力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新疆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有利时机,加快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加快补齐部分领域农业机械化短板,以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效能大提升。

(三)在提升产业韧性上发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进全产业链农业建设,全面提高产业体系的稳定性,是新疆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推进新疆农业走向高端化、品牌化,促进一二产融合互促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新疆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规模较小,产业链条短,具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少,带动能力较弱。新疆要按照“产业化经营、集群化发展”的思路,依托规模化农产品,全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要按照自治区十届五次全会中提出的,重点做好“粮油、棉花纺织服装、绿色果蔬、优质畜产品产业集群”发展,实现产业链全面升级,打造集群发展态势,从卖原料变成卖产品、卖品牌。

(四)在发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上发力

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已经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目前,新疆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数字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乡村数字新产业、新模式创新应用还不足,对农业发展的提升带动作用发挥还不充分。农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更新迭代,农业农村数字化进程加快,农村数字经济将得到快速发展。新疆要抢抓农业数字经济大发展的新机遇,推动农业数字经济高起点谋划,在新一轮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中赢得主动,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五)在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上发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加快乡村服务业发展,加大农业生产销售各环节社会化服务,是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小农户和大市场有效连接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关键举措。随着新疆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新疆农村劳动力短缺、劳动力价格上涨、农民老龄化等问题将逐渐凸显。新疆要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大力培育服务农业生产销售的各种服务化组织,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创新各种农业生产服务模式,推进农业专业化服务大规模覆盖一家一户小单元经营农户。

三、新疆建设农业强区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耕地保护、储备和建设

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着力在耕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上共同发力,建设国家粮食后备基地。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水资源配置和调蓄能力建设,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和配套节水技术应用,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提供水源保障。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现到2030年人均2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确保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蔬菜等农产品和饲草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二)加强优质农牧产品供给

践行大食物观,提高棉油糖、肉蛋奶、果菜蔬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满足高质量、多样化的农产品需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按照“区内结余,供给国家”的方针,聚焦重点粮食主产区,集中打造一批优质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增强新疆粮食外供能力。持续巩固新疆棉花主产区战略地位,继续加大优质棉基地建设,提升棉花品质,打造新疆优质棉品牌。增强南疆设施农业发展后劲,加强存量设施农业综合利用,谋划新增设施农业布局,创新蔬菜销售集运方式,提高新疆冬季蔬菜自给水平。做好低质果园的更新改造和一些新特品种的引进,畅通林果产品外销渠道,全面提升林果产品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增强畜产品供给能力,加大农区畜牧业集约化养殖规模,大力推动奶业振兴,构建牛羊猪、奶、家禽、特色畜产品多元供给格局。

(三)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全领域突破

以高水平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物质装备,破解资源禀赋制约,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加强种业创新发展,实施优质种业提升工程,培育相关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推动现代种业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有较强研发能力、产业带动力和国内竞争力的种业重点龙头企业。推进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全面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大力提升棉花、露地蔬菜、设施蔬菜以及其他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和智能化管理水平,推进奶牛、肉牛、肉羊主要畜种规模化养殖全程机械化,加快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

(四)推进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

加大农业产业建链、延链、优链、补链、强链,聚焦规模化主导产业,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壮大行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积极拓展清洗分拣、烘干储藏、预冷保鲜、分级分割等农产品初加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推动小麦精深加工产品多元化;加强棉花化纤混纺纱产品生产,增强本地织造能力,着力开发多品类多用途纺织服装产品;大力推动奶业振兴,推动乳品加工企业优势资源整合,打造乳品龙头企业,完善区域化全产业链奶业生产经营模式;加强林果产品和特色农作物深加工,开发下游中高端产品。

(五)抓住并利用好农业数字经济后发优势

培育和壮大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引导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向乡村合理流动与高效集聚,不断催生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强顶层设计,将乡村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农业强区的重要抓手,制定乡村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加快搭建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做好农产品生产、加工、存储等数据的收集、分析工作。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做好数字田园、数字果园、数字菜园、数字养殖场、数字牧场等示范园、场建设。推动农产品经营网络化,加快电商产业发展,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完善县、乡、村电商服务点,大力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培育乡村数字经济新产业,深入推进“互联网+”农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旅游加速融合,加快智慧乡村旅游建设试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智慧仓储物流业发展,加快供销经营服务网点的数字化改造。

(六)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

聚焦服务小农户,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着力解决小农户规模化生产难题。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创新多种服务模式,鼓励集体经济组织、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相互组合加大对小农户的服务。延伸服务链条,支持有实力、有条件的服务主体从产中向产前测土改土、调整种养结构、提供生产技术方案,产后收储、加工、分包、冷链、物流、营销等环节,以及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延伸。拓展服务范围,围绕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产业强镇建设,引导服务主体积极开辟新的服务领域,推动服务范围从粮棉作物拓展到林果、蔬菜、养殖等各领域。(撰稿人:王英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