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共享,当下最热词汇之一。从治国理政的五大发展理念,到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共享好像已经深刻印在了这个时代的背景上。近日,在湖湘教育家大讲坛(小学专场)上,由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李毅老师带来的,一堂特殊的共享课《大禹治水》,引发了在场所有教育家的广泛关注。共享课堂到底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哪些变革和思考?

今年6月份,育英学校组织了一次教育扶贫“快乐课堂”研讨会。会上,长沙市芙蓉区名校育英小学李毅老师,给花垣县、宁远县、安化县和溆浦县的18名乡村老师,带来了生动趣味的语文双师教学示范课《端午粽》,作为湖南省电教馆教研室副主任、全国教育技术课题评审专家,余剑波也观看了这次讲课。那一天,他第一眼看到这种课堂样态,就被这种为山区孩子送去优质教育资源的情怀和做法深深打动。而后,他亲身参与到了育英学校,建立与教材同步的大批量的、多学科的成体系的课堂研究实践中。结果发现:这种课堂新样态的意义和价值,带给他更多是快乐和震撼。再结合教育论坛上,李毅老师执教的《大禹治水》,他对共享课堂做了如下剖析。

共享课是什么课?

乍一看,怎么课堂中有两个老师,甚至还有点尴尬,教师自己在课堂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视频中部分为什么不自己讲呢?这疑问是每一个懂教育和关心教育的人的常识性问题。这是育英教师将教师教学功能和角色进行分离、解构和重构的一种创新的、勇敢的、卓越的尝试。如果非要给这种课进行口头定义的话,个人觉得:它是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两个“教师”利用新技术打破教学时空界限,开展交互教学的共享课堂形态。课堂中,有两个老师?今天课中一个是李老师,另外一个也是李老师啊?不对,一个是昨天的李老师,一个是今天的李老师;一个是凝聚在视频中李老师,一个是活跃在现场中的李老师;一个是负责知识讲解的李老师,一个是负责讨论、交流和问题解决的李老师。这种创新性的双师模式,凝聚了教师们为教育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

共享课堂要怎么上?

教学即分享,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与对话的过程。共享课堂大体要经历三个阶段,达到三种形态。

第一是要达到校内“共智”。共享课堂的初始形态,是同一教师面向在校学生发生的,以视频作为分离载体的,经历共识、共智和共情的一种师生共享课堂。从《大禹治水》这个课堂教学案例看,李老师讲整个课分成了三大部分,经典故事导入、三个问题解决和迁移三个部分。李老师课前先录制了一堂进行知识精讲的优质视频公开课,包括大禹治水中“洪水泛滥、灾难”重点字词等解读,“大禹为什么治水”的文本解读,“大禹怎么治水”的过程与方法的梳理,“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三个部分;今天在课堂中重点和自己班级学生进行了“经典故事导入、学习目标内在化、两个超级任务、拓展延伸”等互动交流与深入探讨等交互式学习活动。从整个过程看,师生通过“为什么治水”,建立文本的意义,达到了“共识”,通过“采用疏办法而不是堵的办法”启发学生学会换角度思考、学会观察、实践验证等思维方式,达到“共智”,最后通过大禹人物形象分析,达到“共情”的目标,这三个阶段层层递进、顺理成章、一气呵成,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把一堂生硬的课,生动有趣地呈现给了大家。《大禹治水》生动地诠释了一个教师进行角色分离、转换和重构的这样一个“自我成长”蝶变过程。

第二是要达到校际“共生”。共享课堂是一种跨校,不同教师、不同学生的共享,重点是名师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无私共享。一个老师课前录制讲授视频,并留下课中空白部分,另一个老师在现实课堂中带着学生边看边互动交流,实现课堂跨校共享,整个共享过程分共案、共构和共生三个阶段。前期育英教师与边远地区老师共享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视频,告诉他们的设计思路与意图,如:生字教学中情景化识字、字理字源解析、字的笔顺笔画规范书写等识字教学,默读、齐读、轮读等多种方式的文本阅读,这是课前的“共案”,接着,课堂中除了讲授视频,为边远地区老师和本地学生巧妙地设计了互动交流的空间,这是课中的“共构”;最终,理想状态是名校名师与边远薄弱学校教师共同生长,边远山区小孩受到育英学校小孩同样优质的教育,这是“共生”。总之,这种共享课堂动态地示范了育英教师与边远山区教师进行教育精准扶贫的过程,而不是录制教学片段让教师直接播放,或者简单的资源应用和共享。

第三是要达到校外“共变”。如果说要进一步延伸的话,共享课堂还可以在校外展开,让真正精品的课,通过互联网平台辐射至其他省,甚至国外,真正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弹性选课、体验式学习和因材施教等。这将带动和影响更多学校,打破教育壁垒,分享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从体制和机制上实现教育的“共变”,彰显了一所学校用“变革思维”而不是“整合思维”,治理学校的过程。

教师如何才能上好这样的课?

随着互联时代到来,教育环境、面向对象和课程内容都发生了变化,未来教师一定是要转变角色、补充知识和转移工作重心,迎接挑战。从教师角色看,需要从讲授者向组织者、指导者和协助者等角色转变;从教师知识结构看,需要从课程设计、资源链接、媒体素养等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从教学重心看,因为已有人代替你,甚至有人比你还讲得优秀的“知识讲授”教学视频可以直接被你运用,教师要更关注“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在真实情境发生的、具有独立任务的、有教学支架支撑的、以作品呈现学习结果”的学习活动设计,只有这样,我们学生才能越教越聪明,越教越智慧,越教越幸福。

当然,作为共享时代的产物,正如共享单车刚出现的时候一样,共享课堂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共享”会遭遇人类最难克服的两个根本弱点,自私和无知。所以,它更需要所以从事教育,关注教育的人,一起独立思考和热情分享自己的教育智慧,不断迭代、优化和完善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