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养虾模式可在内陆实施,而且每立方水出虾30斤!
文| 工业化水产圈 何鸿浩
视频| CCTV10 《我爱发明》栏目
陛下,您的Flash插件已过期,无法播放视频了
建议您……
或者
近日,电视上CCTV-10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栏目20190528期布袋养虾记的播出吸引了笔者和众多水产从业者的眼光。节目讲述了牛守东和翟永臣两人尝试在内陆地区进行市内养虾,最终以布袋为载体,构建水循环系统,进行高效益的绿色养虾。
节目组对养殖进行了艺术化加工和剧情化处理,虽然节目存在一些与实际养殖偏离的言论,也有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情景,但这都不妨碍我们分析养殖模式特点、感受系统设计思路、理解工业化思维。
起源:摆脱资源桎梏,减少外界影响
节目中,布袋养虾的出现是因为池塘租金提高、土地被禁止养殖,养殖户希望减少资源的限制,在内陆或是没有丰沃海水资源的地方从事养殖。同时,养殖户们也希望在养殖过程中能够不受台风、暴雨的影响,减少外界因素对养殖的影响,这几点也正是我们水产养殖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几个原因。
布袋养虾记
布袋养虾,则是帆布池与循环水系统结合后产生的产物,它可以突破地域、地理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养虾,甚至能在城市之中从事水产养殖。
关键:养殖系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对于养殖而言,奉行的是“短板效应”,任何短板都会导致养殖失利。水是水产养殖的关键所在,水体环境影响着养殖的顺利与否,水处理更是循环水养殖的命门。
第一代设备:初级物理过滤
节目中,牛守东、翟永臣二人对水处理系统进行了三次更新,主要解决了中央集污、残饵粪便、蜕皮虾壳这几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直观地发现水处理部分从最开始的单个水处理盒子一步步扩大成集成了气提式集污器、转鼓过滤机、生物处理池的水处理系统。整个升级很好地体现了养虾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循环水的核心:温控系统、气体交换、物理过滤、生物处理等,都在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适合当地条件的养殖模式。
在笔者看来,这个过程也是对养殖系统的二次设计和细致调整,系统与养殖逐步磨合,提高养殖系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第二代设备:集成了物理过滤和生物过滤
第三代设备:增加了气提式集污器处理虾壳
载体:帆布池的养殖应用
虽然节目大半部分都在讲述着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完善,但帆布池的妙用不可忽视。这种基础型设备的创新往往会为行业带来更大的改变。
事实上,帆布池已经在水产养殖业中有所应用,目前已有人将帆布池应用于全程养殖、运输暂养和藻类培育,也有人将帆布池结合可拆卸支架制成了“移动池塘”。其中,“移动池塘”概念更是一经推出就抓住众人的目光,“背包养鱼”备受行业关注。此次,笔者也就布袋养虾记话题与多位经营工业化设备的业内人士进行了交流,内容整理如下。
前景:工业化水产发展潜力巨大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水产养殖面临着许多限制,如土地、水源和气候。节目中这种以布袋(帆布池)为载体,以循坏水系统为核心的养殖模式恰好符合当下的养殖条件和养殖需求。”
一位业内人士谈到:“现在国家提出了新的生态环保要求,许多传统的养殖模式和养殖区域都面临洗牌,各地网箱清退事件数不胜数。不难看出,如今水产养殖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未来甚至可能面临无地可养的情况。工业化水产养殖也为这个问题提供了许多优秀的解决方案,例如工厂化、集装箱、帆布池、深海网箱等。”
“帆布池是现阶段水产养殖业解决绿色养殖和土地硬化的优秀方案之一。这种“移动池塘”在市场上推广已有一段时间。现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市场对其认可度日渐提升,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大,销量稳步增长,而且海外市场也已被打开。”一位业内人士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