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兵的“播火”之旅
——记武警湖北总队宜昌支队三峡船艇大队一级警士长杨胜奎(下)
予人星火者,必心怀火炬。
“‘船艇兵王’的成功奥秘在哪里?”9月25日,当该支队组织杨胜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时,这个问题又一次在官兵中间引发热议。
今年7月,第一届武警部队优秀警士评选揭晓,杨胜奎光荣当选。“演好士兵小角色,献身强军大舞台。”这是杨胜奎与大家交流时的肺腑之言,也是他军旅生涯的真实写照。
在初识的新兵眼中,杨胜奎堪称士兵“天花板”,他的经历有如教材,一颗追梦的种子在新兵心中悄然种下;
在熟悉的战友眼中,杨胜奎堪为优秀“代言人”,他的事迹总有续集,一个学习的标杆在战友心中巍然挺立;
在广大的官兵眼中,杨胜奎不愧军营“播火者”,他的课堂充满魔力,一束束思想的光芒在官兵心中灿然绽放。
杨胜奎说——
“我愿做一簇火苗,去照亮每个角落”
自由活动时间,学习室里总能看见一个埋头备课的身影。
周围很安静,只能听到翻书写字的沙沙声,报纸、书籍、一本本手抄的学习笔记,铺满了学习桌。原文学习、摘抄要点,杨胜奎挤出空闲时间抓紧备课,查阅资料、做好批注,请教老师、整理教案……多年坚持不辍。杨胜奎深知自己理论底子薄,总是自己先学懂吃透,再组织大家一起学。
今年是杨胜奎在部队的第29个年头,他已是临近退休的年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就怕离船上岸退役的那一天。”他说,实在是舍不得脱下这身军装。
地方船舶厂老板三番五次高薪聘请,这位船艇“兵专家”始终不为所动;妻子多年独自挑起家中重担,这名敬业老兵始终舍小家顾大家。“我愿做一簇火苗,去照亮每个角落。”杨胜奎说,像现在这样,一手船艇一手书,他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大家眼中,杨胜奎就是一本教科书。不管是平时工作训练,还是身处任务一线,杨胜奎总是保持一往无前的冲锋姿态和永不停歇的战斗状态。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杨胜奎的感染和熏陶,把他作为学习的榜样。
榜样之所以成为榜样,他的力量来自哪里?许多官兵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知道答案。
该支队排长李楠曾深受杨胜奎的影响,一有空就泡在大队图书室,入伍第二年渐渐萌生了考军校的想法,杨胜奎也是竭尽全力帮他。不承想,这股劲头持续不到2个月,李楠便打起了“退堂鼓”,考学的事放到了一边。
年轻人的热情总是来去匆匆,杨胜奎却想让李楠明白苦尽甘来的道理,重新点燃他心中的火苗。
“学习是个苦活,也是个慢活。我学了二十多年,感觉还只是学了个皮毛。”杨胜奎把李楠带到自己的书柜前,给他介绍自己写过的笔记、读过的书。李楠看着杨胜奎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满满当当的摘抄,由衷地说:“班长,我真佩服你!你怎么做到坚持不懈地学习啊?我现在就是坐不住、看不进去。”
“那就先不看数理化了,我带你感受下理论的魅力。”杨胜奎带着李楠一起做摘抄、写体会、作总结,让他感悟信仰力量、激发实践动力,帮助他找到学习的真正意义。渐渐地,李楠的笔记本越来越厚,在图书室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李楠在学习文化课之余,继续跟着杨胜奎一同学习理论知识。“班长,我明白了,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拥有无穷的前行动力。我现在越学越有收获,越学越有劲头。”最终,李楠凭借着稳定的发挥,如愿考上了工程大学。
杨胜奎立志当党的创新理论的“兵翻译”,注重用家常话讲理,用走心话讲情,用暖心话讲事,力争讲出时代味道、士兵味道。他把自己探索总结的导演记忆法、连锁学习法、口诀记忆法、正反辨析法与战友们分享,让大家从碎片化阅读变成系统化领悟,从浅表化学习转为深层次理解。
杨胜奎坚信,追逐光、化作光,最终会给人温暖和力量。2018年,在杨胜奎倡议下,“渔民课堂”开办。从此之后,杨胜奎和战友一起,邀请驻地渔民进营区面对面交流,向他们宣讲《三峡大坝安全保卫条例》,鼓励他们发展农家乐、种植水果、养殖蜜蜂等特色经济,改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落后生产生活方式,为驻地群众脱贫致富打开了新天地。
真理走进官兵,就能焕发无穷动力。多年来,在党委的支持和杨胜奎的带动影响下,部队上下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蔚然成风,干事创业热情大幅提振,官兵专业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所在大队先后有32人取得船艇专业技能证书,8名战士考入军校。
杨胜奎说——
“哪怕拼出一头白发,也要唤醒更多播火的红心”
七八十本各式各样的学习笔记、百余本做满批注的书籍、一大摞荣誉证书,这些是杨胜奎多年来积攒的“宝贝”。其中,一个封面上写着“飘落的记忆”的笔记本,记录着他“追光”的起点。
大队不少人说,杨班长的这些笔记真是一笔沉甸甸的财富。每当听到这些话,杨胜奎总是笑而不语。其实,他心里还有一笔“财富”的分量更重,那就是在自己的带动影响下,部队出现越来越多年轻的“播火者”。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却是无穷的。杨胜奎深深感到,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理论武装永无止境,只有点燃更多身边人的热情,才能把真理的火炬传递下去。
“哪怕拼出一头白发,也要唤醒更多播火的红心。”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会上,谈到“奋斗”一词时,杨胜奎动情表态,台下年轻官兵被老兵的赤诚打动,心中的火焰被点燃了。
作为主要成员,杨胜奎随总队“薪火”宣讲团走遍总队座座军营。不管到哪里,他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小本本,里面记满他的学习感悟:“原原本本读、逐字逐句研”、“带着感情学、融入实践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他从不吝惜分享,很多人看了后深受启发。
“杨班长摘抄理论知识要点的习惯,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对于学理论非常管用。”机动支队指导员徐悦也是该总队“薪火”宣讲团成员,曾在武警部队“三会一好”评比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谈起杨胜奎,他非常钦佩地说,在杨班长那里,学到最实用的一招就是边学习边及时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身边很多人也跟着学,坚持下来的都受益了。
“杨班长的倾囊相授给了我动力,我要为强军鼓与呼,奉献自己的力量。”宜昌支队“红肩章”小分队成员冯敬涛回忆,去年他备战总队优质课评比竞赛,准备的授课提纲被推翻了3次。杨胜奎主动靠前,从冯敬涛的特长优势入手,鼓励他以讲故事的形式准备一堂“沉浸式”教育课,并手把手指导他备课试讲。他们前后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翻阅了近30万字文献资料,设计了100多页的课件。后来,冯敬涛在优质课评比竞赛中荣获第一名。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照搬照抄不一定管用,一人一案才见效果。”杨胜奎说,相比大谈经验,他更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帮助每个人找到适合的“播火”之路。
倾心铺路当人梯,伏下身子架桥梁。杨胜奎常说,课堂有限、“播火”无限,点亮别人的灯,也会照亮自己的路。如今,杨胜奎带出来的理论骨干有100多人,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加入理论宣讲队伍。他们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释放着无穷力量,创造着新的业绩。
杨胜奎说——
“当理论插上翅膀,会绽放出绚烂的花火”
今年“七一”前夕,支队组织的主题党日活动刚刚结束,杨胜奎交流发言中的精彩语句就在总队官兵中传开,不少人想和这位有着26年党龄的老兵推心置腹地谈一谈。
传播为何如此之快?是网络的力量。
“紧随时代的脚步,才能影响更多年轻人。老方法要传承,新方法也要掌握。”杨胜奎说,随着新媒体传播手段日益丰富,他开始学习“两条腿走路”,既有线下“面对面”,也有线上“键对键”。
打开支队强军网,有杨胜奎最新上传发布的理论学习热点,其中既有理论精髓、权威解读,又有精品党课、体会交流,大家可以相互探讨交流、分享点赞。
面对年轻官兵普遍喜欢刷短视频这一趋势,杨胜奎与支队宣传科建立联系,探索运用“网络+”理论传播模式,请身边战友现场拍,与宣传科战友一起制作主题短视频,依托总队新媒体矩阵推送,官兵反响热烈。
理论掌握官兵,离不开“桥”和“船”。常年以艇为家、以水为伴,杨胜奎深知,官兵的业余生活相对单调枯燥,理论宣讲内容和形式必须鲜活生动,才能受到大家欢迎。
杨胜奎带领支队“红肩章”小分队成员,构建起新闻小点评、报纸小解读、学习小讲堂、军营小广播、体会小展评、饭前小讨论“六小阵地”,让大家学在平时、学有所获。
“今天和大家分享‘日说一理’,主题是‘从愚公移山看学习’……”每天早操结束,官兵们都会听到杨胜奎定期推送的军营广播,内容涵盖党的创新理论、时政要闻等内容,使他们身处一方小小甲板,也能广知天下事。
去年7月,一场三峡坝区水上反恐演练打响。许多年轻官兵第一次参加大型演训活动,感到既兴奋又紧张。随着演练强度、难度加大,一些官兵产生畏难情绪,士气下降。杨胜奎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利用演练间隙开设“帐篷讲堂”,为参训官兵鼓劲打气,英模故事、战友感悟,都是他的思想武器。大家越听越想听,越听心里越亮堂。
“当理论插上翅膀,会绽放出绚烂的花火。”杨胜奎说,理论为官兵所接受,思想的齿轮就会加速转动,理念创新、实践创新的速度就会加快。
杨胜奎曾倡导举办过一届“思路创新大赛”,发动官兵为中队建设出谋划策。活动开始的第二天就收到100多条“金点子”,催生了拍摄老兵退役DV等创新成果。
从网上知识竞赛到直播交流研讨,从“每日金句小广播”到“理论知识大家谈”,杨胜奎的理论宣讲灵活多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官兵参与,学习效果倍增。
一滴水折射奔涌的时代浪潮。杨胜奎一路“播火”一路行。如今,军旅生涯临近尾声,杨胜奎依然保持冲锋姿态。他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事业,孜孜不倦走好新时代的“播火”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