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以飞机机舱为背景的灾难片,几乎全部都是国外电影的天下,而《中国机长》的出现,无疑是中国灾难片历史上里程碑式的存在。
电影《中国机长》改编自2018年5月14日的川航3U8633真实事件,电影通过艺术手法不仅仅是还原了事件本身,还多维度地呈现了那场事件对于每个人的意义。
坦白说,这一类由真实事件改编的传记式电影并不好拍,一来事件的本身已经被大众所熟知,观众在看之前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会拿电影和真实事件做比较;二来传记式电影对应的是具体的人,演员要在扮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时,还要兼顾人物原有的性格对演员的要求应当会相应提高;第三,新闻事件改编意味着,涉及的范围广,人物多,场面大,在短短的120分钟内,没办法全部讲透,编剧和导演只能有所侧重地进行呈现。最后一个难点,是这种突发性的灾难事件拍成电影,难免会流于事件本身的呈现,从而缺乏故事性。
但是《中国机长》无论是气氛渲染还是场景特效,都非常有带入感,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出导演和主创人员都投入了大量心血,让观众们在电影中看到,成就这次飞机平安返航的,不仅仅是刘机长一个人的努力,还有一场从天空到地面的群体攻坚。
而它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意义在于,除了电影本身带给我们身临其境的视听享受之外,还在于电影的立意是教会我们这代人以及我们下一代的孩子,如何在新的时代里做一个平民英雄。
第一,只要不断重复练习,每个人都能有超能力
川航3U8633的原型事件中,当飞机安全返航落地时,飞行数据记录了刘传健机长手动备降过程的36个动作,全部精准无误。
这意味着机长刘传健超强的飞行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如果没有他多年飞行经验的积累,以及对专业规章的敬畏,可能就达不成最好的结局。
这一点在电影中也有体现,在空乘小姐登机时,张天爱饰演的黄佳一路走一路说着“请相信我们,我们受过专业的训练……”旁边的同事打断她说,“这句话说了多少次了,从来也没用上过。”可就算这句话一辈子也用不上,但这句话仍然意味着,空乘们背后一次又一次地安全训练。
《中国机长》中饰演机长的张涵予在恶劣环境下驾机飞行
第二,不把私人情绪带入工作
电影中几乎没有任何关于乘务长毕男的背景交待,袁泉的第一个镜头,是凌晨自己开车去机场,疲惫地坐在车里,仿佛在调整心态,从生活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
一抬头看见同组的乘务员周雅文(李沁饰演)被男朋友送到机场的画面,便立刻嘴角轻轻上扬了一下。
这一连串的机位拍下来,袁泉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只用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就让人觉得,这一定是个有故事的女人。
或许是惦记着家中幼小的孩子,或许是老公不支持自己的工作,不管是哪种都让人心疼。之后她在飞机遇险安抚乘客时说的那句,“我们也是妈妈,女儿,妻子,丈夫……”也是从侧面点明了她为人妻为人母的身份。
一直到电影最后,飞机历经波折终于平安落地,毕男也没有过任何思念家人或者镜头回闪的画面,更没有像刘机长那样,回家和女儿一起过生日的情节。飞机安全返航后,毕男唯一的细节特写,就是感慨良多地摸了摸无名指的婚戒。
但是不管自己的私人生活如何,袁泉饰演的毕男,都把她最专业,最镇定的部分都留在了同事和所有乘客面前。无论是面对头等舱挑剔的乘客始终面带微笑,还是一边吸痒一边对话筒说话稳定乘客情绪,毕男的职业素养是她最终能够赢得乘客们人心的保证。
《中国机长》中饰演乘务长的袁泉靠不断吸氧才能维持讲话
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中毕男在混乱的机舱内说的那番话,她说,
“从飞行员到乘务员,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
越是危险的时候,就越需要像毕男这样的人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
第三,小细节决定大成败
演过一系列硬汉之后,张涵予未免有些脸谱化,大约就是那种表面冷若冰霜,但暗地里波涛汹涌的人。
从凌晨3点起床开始,各种小细节就一直在为人物后期带领飞机安全着落做铺垫。
比如,在冲凉时憋气足足3分钟,证明了他的肺活量足以支撑他在不戴氧气面罩的情况下,先拉住飞出驾驶舱的副机长。
比如,答应晚上回来陪女儿过生日,出门前对女儿的恋恋不舍,是试图通过“脸谱”化的表情,挖掘人物内心更深层次的温柔。
还有,描写他抚摸小狗的镜头,奠定了他性格中温柔善良的底色。正因为刘机长心怀慈悲,才最终能够平安地把飞机上的所有人带回来。
欧豪饰演的副驾驶徐奕辰,虽然相对于两位机长更加年轻毛糙,但是在细节上,他始终保持飞机起飞、降落时亲自绕机一圈检查的习惯,所以刘机长才从最初的对他不接纳到最终的认可,说他会成为一名好机长。
另外,飞机上其他机组工作人员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比如,乘务人员用身体阻挡餐车,防止过激旅客冲击驾驶舱的那一瞬间很让人感动,彻底打消了那种“空乘空姐是徒有其表的花瓶”的刻板印象。
通过《中国机长》,大家至少可以知道,那些人不仅仅是长得漂亮的端茶倒水的服务员,还是职业素养过硬的专业人士,更是旅客安全的定心丸。
第四,相信团队更有力量
飞机遇险,机舱释压时把杜江饰演的第二机长梁栋,吹到了飞机的尾部,最终是通过一排一排地乘客,把他推到了驾驶舱门口。后来的剧情也证实了,机长室的三个人一个也不能少。
带飞机平安返航的刘机长固然是英雄一般的存在,但是也要看到机组其他两个人的努力,以及地面所有空管、军队、塔楼工作人员的配合,为他让出跑道,及时调配消防、医疗的救护人员赶到现场。
英雄再强大,始终也只是一个人,普通人再渺小,但只要紧紧抱成团,就能成为坚不可摧的圆。
第五,敬畏规则,约束行为也保证安全
对于机长来说,安全就是一项项烂熟于胸的安全操作规则,对于空乘人员来说,规则就是要保护飞机上所有乘客的安全,对于飞机乘客来说,规则是听从空乘人员安排,该关手机关手机,该收桌板收桌板,系好安全带,保持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比如在飞机着落时,机长提醒所有人要弯腰低头保持肌肉紧张。大家应声而动,此时机长的一个指令就是规则,如果不执行,受到伤害的就是自己。
电影的最后,由黄志忠饰演的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头顶上每时每刻都有50万人在天上飞。
这50万人,分散在天上的每一趟航班之中,而每一趟航班的背后又都是我们普通人看不见的,许许多多民航人的汗水。
就好像,有人说空姐们脸上的微笑都是通过嘴里含筷子锻炼出来的,但职业化的微笑也是微笑,也能带给乘客愉悦安心的感觉。
比如,有一次我自己带着孩子坐飞机,孩子突发高烧,机票又来不及改签。只好买了退烧药上了机。因为孩子的退烧药需要每隔4-6小时,喂一次,所以登机时跟空乘说明了一下情况。随后空乘就及时地送上温水,还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以随时叫她们。虽然听上去只是一句客套话,但是我的心里还是踏实了不少。
总而言之,电影《中国机长》第一次为普通观众展现了民航的全景,并且努力还原了一次航空奇迹,纵然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但它对中国灾难片依然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也正因为有了《中国机长》这样的电影,才让我们下次遇到航空管制的时候,可以多给一些包容;遇到航班延误,也能多给予一点耐心;或者碰到机组人员需要配合工作,也更加多一份理解和体谅。
小孩子总是渴望着超级英雄的存在,因为他们飞天遁地无所不能。可是长大后才发现,现实生活中从来不缺少英雄,只是每一位英雄的成功,背后都少不了一群默默支持的人。而英雄最重要的使命也不是拯救世界,而是帮助每一个都能回到家人身边,扮演好父母、伴侣、儿女的身份。
我想,这便应该是《中国机长》这样的电影,除开娱乐功能之外,更深一层的意义吧!
这是2019年发布的第80篇原创推送
作者介绍:陈妍,亲子关系咨询师、国家育婴师,电影爱好者,专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儿童心理。新书《真正的教育在家庭》全网同步上市中。微信公众号:陈妍妈妈(ID:chenyanmama0514)欢迎关注,讨论育儿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