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读时光

每期为您讲述十二师故事

留言互动区选取幸运读者送出精美礼品1份

编者按

为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讲好兵团故事和十二师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十二师融媒体中心特推出全媒体朗读栏目《慧读时光》,主播姚慧敏带您追寻兵团记忆,通过“图文声”相结合的形式,讲述兵团、十二师红色故事,让广大读者感受兵团、十二师的文化气息与温度,深入理解兵团、十二师的文化与精神的脉络传承。

致富经鹅_鹅致富养殖_鹅致富路

大学生村官的“奶牛致富经”

讲述者:阿不都热合曼·木哈买提拜

天鹅之乡就是一〇四团畜牧连,2008年改称为天鹅之乡。当时的畜牧连,正在完成从农业生产连队到哈萨克族牧民定居点的整体改制。畜牧连改制,牧民转为定居,连里引导牧民走养殖奶牛的路子增收致富。

引进了血统高贵纯正的黑白花奶牛后,连里的哈萨克族牧民面临着饲养管理上的诸多问题,一些牧民饲养黑白花奶牛出现了一些感染甚至死亡的现象,从放牧刚转到养殖业的牧民们思想上有了抵触情绪,甚至想打退堂鼓,养殖黑白花奶牛经济效益高,但管理费时费力,一头奶牛死亡损失就是1万多元,出现感染的牛还会继续传染给其他牛,如果放任不管,连里与牧民的损失不可估量。

刚巧,连里先后分别来了3名80后大学生,在学校学的专业基本与农业畜教挂上边,其中一位是参加“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阿不都。阿不都全名叫阿不都热合曼·木哈买提拜,是个80后大学生,2009年8月,从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毕业后,阿不都选择了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被分配到了十二师一〇四团畜牧连,没想到这一选择,定格了他后面的人生,从此与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

虽然自己也是哈萨克族,但阿不都从小在昌吉的农业耕作区长大,完全不熟悉养殖业。对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养殖实践经验的阿布都,连里的牧民们更是不屑一顾。面对工作一开始的诸多问题,刚从学校毕业的阿不都一时陷入迷茫。

好在有2个差不多同龄的大学生伙伴,从1983年到1985年,最大的是哈那提别克,老二是阿哈提哈里,阿不都是最小的老三。在连里的哈萨克族牧民眼中,这3个80后年轻人还是青瓜蛋子。3个年轻人却不这么想,毕竟是大学毕业,3个年轻人在一起研究探讨连里问题所在,理清思路对策,决定联手一起努力,改变连队牧工们对自己的不信任。

他们多次研究,终于找到牧工饲养黑白花奶牛出现问题的原因。原来在管理上,习惯了粗放式放牧的牧工,对管理饲养黑白花奶牛要求精细操作流程不习惯,有人偷懒,不能做到按时按点饲养放草、饮水,不能严格控制饮食分量,不能严格执行挤奶消毒流程,不能严格清洁饲养环境等,诸如此类。

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就一一破解,苦口婆心做工作,讲道理,可依然有人不能做到遵照流程操作。3个年轻人碰头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原来,专家讲解得太过专业,牧民们听得似懂非懂,需要记的内容太多了,牧工们难以一一消化在心。大家商量后,决定把专家讲的课按照奶牛饲养技术要求翻译成哈萨克语,便于牧民们吸收掌握。

需要翻译的内容太多了。管理制度、饲养标准、传染疾病的防治等,几乎牵涉到3个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全部课程。就这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问题找问题解决问题,3个志同道合团结一心的年轻人,让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渐渐赢得了畜牧连牧工的信赖。两三年的工夫,畜牧连在3个年轻大学生的努力下,奶牛养殖逐步走上了高效产出的脱贫致富路。宽敞的牛舍,现代化的挤奶车间计量、检测、检疫系统,将近2000万元的大规模投资,让大学生们的干劲更足了,千百年过着游牧生活的哈萨克族牧民,通过定居过上了稳定幸福的生活。

而当初那个青涩的大学生志愿者阿不都,也不再是志愿者身份,他成了兵团第十二师畜牧连的一名正式职工。如今,阿不都已经是畜牧连的“两委”,天鹅之乡年富力强的青年干部,正率领着天鹅之乡的哈萨克族人民,展翅飞翔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今日话题互动

#你还听说过哪些“致富经”故事?#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