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属北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性气候,海拔704-2504米,南北为山地,中部为浅山丘陵。全县耕地面积80.7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油作物,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达到18万吨,可收集利用的有16万吨,但实际利用率较低、利用效果不突出,大量农作物秸秆随意堆放,安全隐患大,亟需示范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市、县能环部门通过深入考察论证,积极推进项目带动、技术示范、企业承建的技术路线,2021-2022年实施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全面推进徽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肥料化、燃料化和饲料化发展。
2021年争取中央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600万元,依托项目实施企业自筹478.82万元,建成了年处理能力1万吨的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产线1处,年加工能力5千吨的秸秆饲料化加工生产线1条,配套推广生物质烤火炉1672个、生物质热风炉150个。同时,改造生物质锅炉1台,配套建成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6处,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1%。项目实施中,总结编制省级秸秆还田技术规程一套,为陇东南地区示范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配套技术积累了成功经验。
2022年争取中央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572万元,依托项目实施企业自筹566.7万元,计划建设年处理能力3万吨和1万吨的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产线2条,新建生物质锅炉1台,示范推广生物质烤火炉550台、热风炉62台、水暖炉25套;新建年处理能力5000吨的秸秆饲料生产线1条、2000吨和3000吨的秸秆收储中心各1座,预计10月份建成投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将达到96%以上。
市县能环部门在项目实施中,坚持科技引领,注重增强科技含量,总结成功经验,积极示范推广,有效破解产业发展难题,不断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通过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秸秆综合利用率由2020年的85%提高到91%以上,达到了项目实施预期目标,带动了区域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示范推广。二是增收节支效果明显。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把以往较难以利用的秸秆制成了生物质燃料,农户除亩均增收300元外,冬季取暖可节约燃料成本500元,综合增收800元。三是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农作物秸秆得到全部利用,成功实现“双降一减”目标,以往焚烧废弃秸秆的现象大为减少,环境污染压力和森林防火压力大为降低,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明显。四是构建农企发展新格局。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使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有效增加农户收入,引导企业在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方面加大投入、提升效益,强化技术支撑,开展技术服务,推动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在延链、补链、强链方面走出了新路子,实现了农户受益、企业得利、环境变美。五是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新路子。通过农作物秸秆、林业生产废弃物等资源进行燃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利用,积极探索“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燃料-农村‘新’能源”“秸秆-肥料-种植业”“秸秆-饲料-养殖业”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已在徽县永宁镇以秸秆基料肥料为主,发展有机绿色农产品示范种植园100亩,培育香菇、平菇等优质食用菌,种植有机蔬菜、水果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动农业绿色有机循环发展。
徽县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实践,作为全市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的有益探索,取得了成功经验。一是研究掌握政策为导向。市县能环部门立足实际,认真研究国家能源先关政策,紧抓国家绿色低碳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导向,吃透国家“三农”发展政策精神实质,精心编制项目规划、实施方案,为项目成功审批、实施提供了健强保障。二是发挥资源优势夯基础。徽县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捷,是陇南重要的粮仓之一。市县能环部门立足自然资源条件,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积极争取项目强示范。“徽成盆地”虽然是陇南产粮优势县,但放眼全省、全国,优势不明显、潜力不突出,需要持续争取政策扶持和项目投资。市县能环部门紧抓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想方设法、千方百计,通过多次向省农业农村厅、省农村能源资源服务总站汇报衔接、积极争取,努力争取到1172万元的专项资金,实施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编制完成省级技术规程,项目争取的成功经验树立了标杆、塑造了典型。
陇南市农村能源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总站供稿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