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个人的性格是从接触教育的影响是最大的,曾经有位妈妈跟我聊过:孩子从2岁起,慢慢变得胆小。不仅怕黑、怕高,在外面被小朋友打了不敢还手;在幼儿园流鼻涕了不敢对老师说,就这样硬生生地吃下去;路上遇见人也不敢打招呼。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还不加以注意,那么对于孩子的影响将会是重大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自我价值感”
孩子胆小、怯懦,往往是缺乏 “自我价值感” 的表现。
“自我价值感” 是指一个人能够看重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拥有“自我价值感”,会让人表现为自信、自尊和自强。一个孩子的 “自我价值感“ 来自于父母(特别是父亲)对自己的关爱与评价。
当父母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玩耍的时候,孩子知道:我-值-得;
当父母充满爱意地亲吻、拥抱孩子的时候,孩子知道:我-值-得;
当父母由衷地为孩子叫好、赞扬孩子的时候,孩子知道:我-值-得!
案例剖析
文章开头提到的这个小男孩的这种胆小的情况,在我与妈妈的沟通后,总结了几点,也希望大家能有所感悟。
1、 孩子过早地上学
正常情况下,孩子满3周岁才能上 “小班”,而这位年仅4岁的小朋友,已经上了 “大班”。这位妈妈告诉我:由于身在农村,教师资源有限,无法严格地按照常规上学,于是,孩子早早地就被送去了幼儿园,和大孩子们一起上学。
然而,孩子的身心发育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孩子与孩子之间,年龄差别1、2个月,能力差别就很大,更何况是和相差1岁多的孩子。
蒙特梭利倡导的 “混龄教育” 固然好,但这需要专业的蒙式优秀师资的带领,引导大孩子去帮助小孩子,引导小孩子以大孩子为榜样。
但这一切,在农村的现有师资条件下,是难以实现的。不科学的混龄,很容易造成年龄偏小的孩子 “自我价值感” 低下:孩子并不会知道自己比别人要小,只知道别人行,而自己却不行。
2、妈妈情绪不稳定
妈妈还告诉我:自己常常会和孩子生气,训斥孩子。每每此时,孩子就会问:妈妈你喜不喜欢我?一定要确认妈妈回答 “喜欢” 两个字,才能安心去玩。
养育孩子,是一件十分辛劳的事。由于爸爸常年不在家,这个重担自然就落在了妈妈一个人的肩上。为此,妈妈还辞去了工作,可谓牺牲巨大。妈妈还向我透露,要不要这个孩子,曾经还犹豫过,因为自己需要工作,最终还是听了家人的劝说,才生了下来。
可见,对于这个孩子的出现,妈妈是没有做好准备的,孩子对妈妈来说,更多的是一种阻碍自己美好生活的,无法摆脱的负担。
可想而知,当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状况的时候,妈妈的心情一定不会好。
而妈妈缺乏包容的指责,直接伤害到的,是孩子的“安全感”。因此,他才会不断地去向妈妈确认 “你是否爱我?”
而 “安全感” 是一个人生存的基础,更是 “自我价值感”形成的前提条件。
给妈妈们的建议
文章最后关于小孩子性格胆小这一问题,我想给妈妈们一些建议:
1、遇到问题,多引导孩子说
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可以多和孩子聊一聊当天发生的事情。
多用 “是怎么样的?” 来了解事情的具体情节;
用 “你感觉怎么样?” 来了解孩子的感受;
多 “你是怎么想的?” 来了解孩子的想法。
避免遇到问题,一着急就为 “为什么呀?” 这会让孩子陷入沉默,因为孩子真的不知道,如果知道,那就不是问题了,不是么?
只有在“启发式”的提问下,才可以帮助孩子理清事件的思路,从而自然而然地找到应对方法。
2、生活中给与孩子选择和尊重
带孩子辛苦,所以很多事情想要 “速战速决“,大人发出一个指令,孩子立即听话执行。但这里恰恰忽略了孩子 “自我意识” 的培养。想要培养孩子的 “自我价值感” 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可以有选择的,自己是值得被尊重的。
那么,为了平衡起见,防止孩子的选择过于出格,我们可以为孩子先提供一些 “有限的选择” ,比如: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先拿2、3件都比较合适的衣服,让孩子自己决定穿哪一件等等。
3. 丰富自己的生活
在咨询的最后,我们聊到了妈妈的情绪问题。很多时候,家长往往知道自己该对孩子:有耐心、多鼓励。但事到临头,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说到底:还是内心的天平发生了倾斜。
我都为孩子失去了工作机会了!
我都为孩子失去了自由时间了!
我都为孩子和老公关系闹僵了!
我都为孩子……
当妈妈为了孩子,失去了自己,自然而然想要把这一切从孩子身上讨回来:我都这样了,你难道还不给我乖乖听话消停点?!
其实,孩子很无辜,所有的一切,都是大人自己的选择,并且大人也可以有其他的选择。对于这位妈妈而言,目前孩子长大,上了幼儿园,那么至少白天妈妈在家是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的。
虽然不至于宽裕到可以外出工作,但至少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充充电,看几本自己喜欢的书,做一些自己一直想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能够让自己不断成长的事情。
那么,当妈妈的内心丰盈了、平静了,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才能够更加沉着与冷静。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整个过程中,父母们要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有爱的生活环境!
声明:本文纯属作者(咕噜聊育儿)的观点,纯原创。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