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崔浩 通讯员 通讯员 朱雅婷 刘东升 左玉兰 王菲菲 德州报道
“武城农业素有‘一红两白一牧’之美誉,棉花就是两白之一,棉花生命力极强,且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环境适应能力,种植棉花能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农业健康有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近日,陶春山在武城县2023年度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的讲台上娓娓道来。这是他首次作为老师站上讲台,但他毫不怯场、侃侃而谈,仿佛置身于自己的主战场——田间地头。
在武城县桃花店村,只要提起陶春山,无人不竖起大拇指。陶春山创办了武城县瑞兴棉花研究所,研究棉花育种已有40多年,说起棉花的种植技术,算得上当地的“权威”。
作为新时代的职业农民,他身上的闪光点日益增加。近年来,他通过土地流转种植200亩棉田,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棉大户”,带动了周边农户,为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典型引领作用。
自2020年德州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以来,武城县有百余名农民取得职称证书,今年德州市更是出台了8项措施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使其在金融服务、用地用电方面都得到了有力保障。他们与传统农民的区别在于,他们不再靠天吃饭、靠血汗挣钱,在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下,他们认识并接受了直播带货、社群运营等新生事物,从此一改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生活模式,转变为“穿着皮鞋下地”,让农民成为了有奔头且体面的职业。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陶春山是第一批享受到政策的红利的人,以后也会有千千万万“陶春山”享受到政策的甜头,成为农村创新创业的主角,他们的力量汇聚在一起,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