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
“规划能为乡村带来啥变化?这条路就能告诉你们答案。”近日,在德阳市旌阳区新中镇桂花村,面对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提升乡村规划支撑服务能力”调研组的提问,新中镇党委书记张鹏邀请调研组到一条乡村道路看看。
沿着龙高路
就像在乡村画廊中穿行
这条路名为龙高路,因连接新中镇的龙居村和东湖街道的高槐村而得名,路面宽6米,全长15.2公里,开车通常只需半小时,是2022年度“全省最美农村路”之一。
2019年,龙高片区乡村国土空间规划项目启动,承担规划编制的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调查规划研究中心在进行前期广泛调研时,张鹏首先说的就是这条路,“要有条路连接东湖街道和新中镇,这样两边居民就能流动。”在他看来,有了路,发展壮大产业和串联公共服务才有可能。
如今,沿着龙高路从新中镇到东湖街道,就像在乡村画廊中穿行,两镇六村乡村新风貌次第铺开。道路两旁是田地玉米抽穗的好“丰”景,远处经过风貌改造的农房、民宿错落有致,绿树掩映处是一家民房改造的咖啡馆。
“这条路,还有路上看到的都离不开规划。”张鹏指着玉米地举例说,这些田都进行了土地宜机化改造或者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个龙高片区,按照规划实施农用地整治,计划新增270余亩耕地;实施建设用地整治1300余亩,可用于乡村产业建设约560亩。
“确实是一路好风景。”调研组成员、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副院长张欣感慨,随后问道,“规划对产业发展有帮助吗?是否存在待解决的问题?”
陪伴式服务助力
规划从蓝图成为发展现实
在位于桂花村的旌秀桂花智慧农业创新中心,调研组得到答案。“龙高路已成为片区发展的重要廊道,实现镇村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工作人员介绍,整个龙高片区已规划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园区,2022年创建成为市级农业园区,5G农场、智慧大田等项目已建成。与此同时,田园美学馆、滨水驿站已正式营业,旌耘良品智造中心正加快建设,形成了集粮油和蔬菜轮作、净菜加工、研学培训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乡村产业发展焕发新机,片区成为附近城市居民的“后花园”。
创新中心也是村里的“会客厅”。在这里,调研组偶遇了村民徐子桃,她正在停摩托车,准备到“会客厅”上班。“就是这条路把我拉回来的。”徐子桃笑道,她之前在外面做机械工,去年选择回到家乡。
这条乡村道路虽然不长,但规划人员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和反复论证,并全程参与落地过程。张鹏向调研组提出建议,期待规划人员能更深度地参与乡村发展,持续维护和更新好规划。当镇上招引企业落地或者发展产业时,继续做好技术服务,用规划指导、帮助产业更好落地。
“规划不能停留在‘纸面’,真正落地、服务好乡村发展正是我们的初衷。”张欣说,将围绕片区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加强对各类专项规划的统筹协调,充分了解村民和基层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将共谋、共建、共享、共治理念贯穿到规划编制全过程。最重要的是通过陪伴式服务,助力规划从蓝图成为发展现实。
调研感悟
调研组: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现代化发展和精细化治理的前提,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源头性抓手。
本次调研,我们通过实地走访,与乡镇干部、乡村企业员工、村民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乡村规划编制与实施情况。此次调研的龙高片区规划,生动践行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编制单位采用“住下来,融进去,变角色,转思路”的工作方法开展规划编制,切实推动乡村产业落地、帮助村民致富增收、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压紧压实作为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支撑单位的责任,进一步提升乡村规划质量,紧盯乡村规划落地问题,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若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