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经验怎么写_风控经验心得_心得经验总结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这为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本文以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为例作深入调研与探讨,以期为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铁道兵精神的形成及其内涵

铁道兵精神的形成。1948年7月5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标志着铁道兵的诞生。铁道兵精神的形成主要历经三个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铁道兵喊出“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的口号,有力地保证了战时铁路运输畅通无阻;抗美援朝时期,铁道兵与数十万志愿军入朝并肩作战,筑就“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和平建设时期,铁道兵修建的铁路占全国新建铁路的近三分之一,被誉为“铁道建设突击队”。1978年7月,铁道兵成立30周年之际,叶剑英元帅为铁道兵题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自此,“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成为铁道兵精神的高度概括。

铁道兵精神的内涵。一是听党指挥,人民至上。听党话,跟党走,一切为了人民,是铁道兵鲜明的政治底色和矢志不渝的情怀。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党指向哪里,铁道兵就奔向哪里,不讲条件、不打折扣。除了抢修和新建铁路,铁道兵在抢险救灾中同样冲锋在前。二是令行禁止,敢打必胜。令行禁止的组织纪律、敢打必胜的顽强作风是铁道兵的鲜明特征,铁的纪律是铁道兵强大执行力的重要保证,铁的作风使铁道兵敢于挑战一切艰难险阻。三是以苦为荣,勇创一流。以苦为荣的乐观态度、勇创一流的进取意识是铁道兵的鲜明品格。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广大铁道兵指战员以“劳动为荣,艰苦为荣,当铁道兵光荣”,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时时争先进、处处争一流,在艰苦卓绝的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从铁道兵精神所蕴含的内涵可以看到,“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正是因为有着铁的信仰、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担当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才造就了铁道兵这样一支无坚不摧、让党和人民信赖的钢铁队伍。

新时代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的意义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作为中国共产党培育的革命精神中的一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传承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红色资源,留下众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用好这些红色资源,讲好新时代铁建人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的故事,就是一部厚重鲜活的红色文化教科书,必将影响、激励更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对凝聚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挑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为国有企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提供有益借鉴。中国铁建作为我国唯一一家由一个兵种整建制改工而来的中央企业,在传承铁道兵精神的同时,不断赋予铁道兵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相继缔造了青藏铁路精神等先进精神,并为铸就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作出重要贡献。在新时代背景下,探讨中国铁建如何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可以为国有企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为中国铁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开启高品质发展新征程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铁道兵精神是中国铁建宝贵的无形资产,是这支队伍的精神内核。70多年来,无论身份如何变换,铁道兵精神始终为这支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不竭的精神动力,确保这支队伍始终是党、国家和人民可以信赖、依靠的“六个力量”。特别是在大灾大难、急难险重工程面前,这支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充分彰显了这支队伍的铁道兵本色。如今,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铁建在即将进入万亿级企业的历史关口,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更加需要用铁道兵精神铸牢企业信仰,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智慧迎接新的挑战。

中国铁建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的实践与探索

加强顶层设计,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中国铁建将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作为企业基业长青、品质提升、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和战略性工程纳入战略规划,以对标世界先进、国际标杆、国内一流与行业典范为起点,结合世情、国情、行情与企情进行全面系统谋划。“十四五”规划期间,启动了“新时代中国铁建文化与品牌提升工作”,明确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作为中国铁建新时代企业精神,使铁道兵精神在中国铁建战略发展全局的站位上有了新高度。

在传承中发展,不断丰富精神内涵。中国铁建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铁道兵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相继创造了同发展、共命运、爱无疆、勇担当的坦赞铁路精神,负重争先、勇于超越的大秦铁路精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信念坚定、爱岗敬业、勇于攀登、拼搏奉献的登高精神等一系列具有鲜明工程特点、国别特征、时代特质的先进精神。这些精神既是对铁道兵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对铁道兵精神内涵的有益补充与完善,使铁道兵精神历久弥新,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

在发展中创新,讲好中国铁建故事。中国铁建注重讲好历史的、发展的与身边的典型故事,通过系统化梳理,将这些故事固化下来、传承下去、传播出去,使铁道兵精神随着故事的流传深入人心。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创新讲故事的方式,通过商业合作等模式协助拍摄电视剧《铁色高原》、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电影《峰爆》等多部优秀影视作品。尤其是电影《峰爆》,通过艺术创作展现铁道兵精神,成为以国企为题材的成功商业电影。

用好红色资源,拓展红色文化阵地。中国铁建及所属单位建立了一批纪念馆、文化展馆,用珍贵的史料和英雄事迹再现铁道兵精神,并通过制作网络展馆等方式让观众足不出户即可参观所有展馆。铁道兵纪念馆自2014年1月16日开馆以来,接待观众超过19万人次,线上观众逾1100万人次,2019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铁建还与中国美协联合举办大路画展,以艺术的形式讴歌铁道兵精神,迄今已连续举办18届。大路画展是中国美协唯一与世界500强企业长期合作举办的高品质美术画展,成为中国铁建独有的文化符号。

当前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员工队伍主体的迭代更新,特别是互联网的深刻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给新时代传承和弘扬铁道兵精神带来了挑战。

员工主体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当前中国铁建20岁以上40岁以下的员工占比77.6%,以“80后”“90后”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年轻人为主体。他们思维活跃、思想开放,易接受新生事物,比较看重个人价值实现,但对历史了解较少,对铁道兵精神理解不深,其思想和价值观、生活态度和习惯深受网络影响,价值理念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

执行层面缺乏制度刚性约束。从对所属7个二级单位、79个三级单位的问卷调查情况看,已将铁道兵精神作为企业核心文化、列入企业发展战略的约占50%,制定相关制度的约占60%,部分单位缺乏长远规划,开展活动存在零散化、碎片化、随意化等问题。

落地成效存在逐级衰减现象。有些单位在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过程中存在重启动不重行动、重面子不重里子、重上面不重下面等问题,部分单位在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时有上紧、中松、下散或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

成果固化存在一定程度缺失。中国铁建虽已总结提炼并形成一系列先进精神,但仍有一定数量具有重大意义与价值的典型经验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挖掘与研究,对典型经验系统梳理、研究推广的力度不够,在成果固化上有缺失。

宣传队伍建设存在“马太效应”。中国铁建有着重视宣传工作的传统,长期以来形成了一支有战斗力的宣传队伍,特别是重大主题的宣传策划可圈可点。但从宣传队伍建设上看,系统内存在重使用、轻培养,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现象。

新时代进一步传承弘扬好铁道兵精神的几点思考

提高政治站位,从战略高度作长远谋划。中国铁建新发布的“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新时代中国铁建文化纲领与品牌宣言,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铁道兵精神,打造‘最讲政治、最强使命、最有担当、最能奉献’的卓越中央企业”写进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意味着中国铁建开启了战略、文化、品牌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新时代篇章。

强化系统思维,协同联动确保落地落实。所属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拟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并将其具体化、时效化,有序推进、稳步实施。要把战略规划编入制度,把战术动作融入制度,通过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力,为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提供硬支撑。要与党建责任制考核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让“软指标”变成“硬任务”,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落地见效。

推进全面创新,与新时代节拍同频共振。推进内容创新,继续不断赋予铁道兵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色基因得到新思想、新文化、新观念的滋养,进而激发其新的生机与活力;推进方式方法创新,采取传统载体与新兴载体相结合、线上传播与线下传播相结合、被动接受与主动出击相结合的矩阵式传播,不断拓展红色文化阵地。

加强理论研究,推动实践不断走深走实。联合高校、智库等研究机构,通过系统研究使成果理论化,通过广泛实践使成果最大化。在成果试点的过程中,要及时查缺补漏、修正完善,为研究成果的推广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完成一个、试点一个,成熟一个、推广一个,成功一个、升华一个。

注重人才培养,完善宣传队伍梯队建设。按照宣传人才成长规律对队伍建设作出长远规划,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通过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选拔激励机制、增强宣传岗位吸引力等措施,让更多优秀干部愿意从事宣传工作,形成“培养一批,选拔一批,重用一批”的良性循环。

心得经验怎么写_心得经验总结_风控经验心得

心得经验总结_风控经验心得_心得经验怎么写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