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朱永新教授在2002年6月提出的“成功保险公司”,就是倡导老师们坚持每日书写一篇千字文,发布在教育在线或其他平台上,类似今天我们新网师倡导的每日打卡,以此来督促教师坚持每日读书、学习、反思的习惯。
为什么难以坚持?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打卡和如何对待好打卡。“重要的事情总是有时间做的。”为什么坚持打卡确没有取得明显提升?关键还是我们如何看待打卡和如何对待好打卡。
忽视打卡这个问题不是新问题,但依旧重要。所以,特重推此文,并整合了相关打卡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文末附赠新网师内部电子刊物《啃读者》2023·2A期“把学习打卡写在四季如春的大地上”,看不同老师从多视角谈“打卡”。
《让打卡成为激励成长的原动力》
12月1日,李镇西老师在《镇西茶馆》上撰文《当阅读成了“打卡”,还有阅读吗?》,阐述了当下社会上流行的一种无处不在的“打卡思维”:旅游打卡、活动打卡、上班打卡、锻炼打卡……甚至读书也流行起打卡, 在许多教师群里,“打卡读书”蔚然成风。
李老师在肯定老师们以这种方式强制自己每日一读的同时,也指出了他的担忧:如果“无打卡不读书”成了教师的常态,那只能说教师源于内心真实需求的阅读习惯依然没有养成。最后李老师总结说:
旅游不是打卡,一旦打卡,风景便不存在了。阅读不是打卡,一旦打卡,书籍便不存在了。人生不是打卡,一旦打卡,生命便不存在了。
其实,对打卡持有异议的不仅仅是李镇西老师,周岭在《认知觉醒》一书中也反对各种形式的打卡:
莫迷恋打卡,打卡打不出未来。
并分析打卡的危害是:
动机转移,动力扭曲;认知闭合,效能降低;任务心态,身心分裂。
李镇西老师和周岭老师说的都非常有道理。
我们平时进行阅读,目的是丰富知识,形成智慧,提升自我。
如果仅靠外在的打卡来督促自己进行读书学习,那一定不会有真正的收获。但如果对打卡进行一概否定,也是不科学的,关键是我们对待学习打卡的观点与态度。
那么,作为新网师的学员,如何来看待和对待新网师团队倡导的打卡呢?
关于新网师打卡的意义,在新网师公众号上有许多理论的阐述与经验的总结,大家可以搜索一下。
郝晓东老师在《少有人走的路》上撰写的第一篇一周观察文章就是《让打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并指出坚持打卡的作用是:
与线下的学习共同体相比,新网师的一个不足是:学员之间,讲师之间,学员与讲师之间,都不熟悉。仅仅依靠半月一次的授课,不足以建立起彼此间的认同感。而这种情况,影响了新网师的授课与学习品质。过去网师通过论坛,后来运用微博发挥了彼此熟悉了解沟通的平台,现在用小打卡就是想弥补这一不足,也是为了真正达到新教育倡导的理念: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新网师在课程学习中,倡导学员坚持预习教材和学习内容,坚持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倡导通过每日打卡来书写自己的阅读收获与成长感悟。甚至有的课程也把学员的打卡质量和数量纳入对学员学习成绩的考核内容。
比如,上半年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课程和下半年的“教师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课程,我们就把学员的打卡质量和数量作为评价学员总成绩的一项指标,占分15%。实践证明,这是督促学员通过外在打卡深度融入课程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
分析李镇西老师和周岭老师提到的部分学校或团队里倡导的老师打卡行为,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把打卡当成了督促读书成长的主要形式。
受社会上形式主义和留痕思想的影响,部分学校在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时,喜欢搞轰轰烈烈的读书启动仪式,搞大量的打卡积累,展示外在的读书材料,常常忽视了教师内在与自我的成长。
二是割裂了外因与内因的关系。
在人的专业成长中,自主发展是内因,督促评价是外因,外因与内因互为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当我们的阅读与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的时候,通过必要的外在督促形式:包括打卡、评价等,如果学校能够正确引导,确实能够起到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但起关键作用的是内因,在于通过各种形式激励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因。因此不能割裂通过打卡促进读书的关系。
三是缺乏有效的评价与引导机制。
在我们的单位或团队中,任何一项措施和规定的实施,都必须紧跟有效的督导与评价机制,否则这项规定要么不了了之,要么不会按照管理者预想的方向发展。
因此,落实好教师每日打卡的关键因素,学校和团队的评价与引导很重要,要引导老师如何对待打卡的态度和正确参与打卡的方式。特别是不能单纯地通过写字数量、打卡次数去评价老师们的打卡,还要杜绝一些无效打卡、抄袭打卡等现象。
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读书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通过打卡这种外在的带有强制性因素的形式,也是培养我们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方式。
众所周知,朱永新教授在2002年6月提出的“成功保险公司”,就是倡导老师们坚持每日书写一篇千字文,发布在教育在线或其他平台上,类似今天我们新网师倡导的每日打卡,以此来督促教师坚持每日读书、学习、反思的习惯。
许多当时并没有任何名气的教师,通过坚持每日书写自己的教育生活,无需任何的评价和考核,而促进了自我的成长。
仅用几年时间,有的老师就出版了自己的新教师成长日记,在教育岗位上脱颖而出,像魏智渊、陈晓华、刘国营、王艳芳、方海东等人,开启了卓越的人生成长之路。我本人在教育写作上取得的点滴成就,也主要得益于当年朱永新老师“成功保险公司”的影响。
因此,打卡的作用不能完全否定,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打卡和如何对待好打卡。
那么,结合上述观点和新网师课程学习的实际,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新网师的打卡呢?
1.坚持打卡是深度融入课程学习的有效方式。
新网师的课程学习并不是听几节课、写几次作业就能完成学习任务,而是倡导学员每天都要挤出一定时间来预习、阅读和思考。
这个每日预习的结果如何体现?只能通过打卡来体现出来。
外在的打卡形式能够逼迫教师进行阅读、写作与思考,让大家逐渐适应这种学习方式。这种持久性的训练,会在我们的大脑皮层中形成一种固定的联系与认知,由任务驱动写作朝向主动写作发展。
只要我们坚持成长的心态,就一定能形成自觉打卡的习惯。
正如新网师榜样学员张守兰老师在分享自己的打卡收获时所说的:
当我们一天天坚持下来的时候,我们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成长了太多。当我们一天天坚持下来,打卡于我们就已经像呼吸一样自然,一天不阅读,一天不写作,一天没有打卡,我们一定会心生愧疚,一定会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可是这又有什么呢?不要不好意思,忘掉它,继续打卡就好。
2.坚持每日打卡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
可能在打卡刚开始时,很多老师不习惯,甚至可能出现应付现象,但只要我们正确引导,让老师们抱着促进成长的心态这样做下去,老师们会在从早到晚的忙碌中,自觉地运用时间管理的方法,为自己的读书学习挤出一定时间,然后固定自己的阅读与写作时间,真正通过刻意坚持,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三日打鱼两日晒网”式的打卡方式,往往不会收获精进与成长。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坚持多日形成的打卡写作习惯,只要间断一天,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新网师榜样学员和助教王晓娟老师有一个坚持打卡的经验:糟糕的坚持胜过轻易地放弃。她曾经这样分析自己感悟:
请您想一想:是放弃之后启动容易,还是糟糕地坚持容易?对我而言糟糕的坚持帮我保持着身份——我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让我时刻明白我想要成为什么样子。坚持为何难,坚持是延迟满足,坚持的初期带来的好处太难以觉察了,以至于让人无法坚持下去。而放弃是即时满足人的本能需求,但可怕的是,据研究发现:当连续两次放弃之后就是一个坏习惯的形成。这样的坏习惯就像是加在自己身上的紧箍咒一样阻碍自己前行。
因此,最好的打卡方式还是坚持每日进行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