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9月28日讯(记者 畅帅帅)“我们去年开始参加‘五优联动’,订单种植724亩优质稻谷品种南粳5055,交售优质稻谷325.8吨,收购价格较最低收购价高出0.1元/斤,每亩增收150元左右。”

湖州市吴兴区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建龙提到“五优联动”很是高兴,他告诉中国网财经,合作社还有一千吨粮食存在国有粮仓,他们“免费”帮我们存,在减少粮食收储损失的同时,解决了合作社屯粮带来的资金压力的问题。

实际上,这只是优质粮食工程造福于民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自2017年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以来,在增加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受益,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五优联动”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快车道 ”

2014年从父亲孙梅金手中接过合作社以来,孙建龙如今已在湖州市吴兴区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干了7年,而他今年也才31岁。

是什么让当初年仅24岁的他选择留在家乡,选择这份事业?

实际上,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孙建龙也一样向往城市生活,他刚回到家给合作社帮忙时,也曾觉得这份工作“不体面”。而当地优质粮食工程的落实,成为了他心态转折的契机。

2018年,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支持下,浙江省“优质粮食工程”启动。2019年,湖州开展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试点。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建立20亩良种展示转化基地,为当地选“好”种。同时,建设优质粮食基地,制定优质粮食标准。

孙建龙2019年带领合作社搭上了“五优联动”的“快车”,除了在选“好”种和“空仓”招标方面的获益,当地政府在粮食存储、加工、销售和品牌宣传方面都提供了相应的帮助,合作社的生意红红火火地步入了“快车道”,获得感和幸福感随之而来。按孙建龙父亲的表述,他儿子“高兴起来了”。

作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孙建龙对合作社的发展有着更为与时俱进的考虑,合作社也已从过去的仅仅做农机服务到如今的种植、收购、仓储、加工、销售,一条完整产业链初具雏形。

发展到今天,孙建龙的合作社已经有6个家庭农场,联结农户522户,面积3350亩,拥有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的等各类农用机械100台,烘干机10台,烘干能力120吨/批;大米加工能力90吨/日,固定资产总值2800万元。2019年生产粮食3000吨,收入近1000万元,实现盈余150万元,亩均效益450元左右。

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周维亮告诉中国网财经,去年浙江省“五优联动”试点工作组织优质晚稻订单5万吨,为种粮农民增收2700多万元,为企业节省收购费用、储存费用、收购资金利息共计1200多万元,为财政减少差价损失2200多万元,实现了达到农民增收、企业盈利、政府减亏、消费者获益的共赢目标。

据悉,今年,浙江省进一步提质扩面,试点县(市、区)达到三分之一以上,预计优质粮食订单面达到20万亩以上。

随着试点的深入,“五优联动”的“快车道”上,越来越多的农民和企业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将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为粮食产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三链协同”+“中国好粮油”为粮食产业插上翅膀

9月24日,山东中裕食品公司投资建设的30万吨面粉加工厂正式落户安徽省阜南县粮食产业园。至此,阜南县通过建链、补链、强链,构建起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据悉,山东中裕投资建设的面粉加工厂建成后,将带动当地60万亩优质小麦就地加工转化,以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稳定脱贫、促进乡村振兴。

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促进“产购储加销”全程优质、全链提升,是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酒好也怕巷子深,要学会给农产品梳妆打扮和营销宣传。”推进“三链协同”,打造品牌和口碑极为重要。

在浙江湖州储备粮有限公司湖州三里桥粮库的展示墙上,“共享”成为“湖州模式2.0版”的关键词之一,共享品牌就是其中一项举措。

湖州市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褚连荣指出,湖州推出了全省首个大米类区域公共品牌“湖州好大米”,并且制定发布全省首个优质大米的系列团体标准,从稻谷种植、收储、运输和大米加工、质量追溯等七个方面进行规范。

据了解,在当地政府的力推下,“湖州好大米”在浙北、老大房等连锁超市均有专柜,同时在淘宝、苏宁易购等开设网店,实现线上线下联动销售。自去年11月上市以来累计销量超过6000吨,产品利润较普通产品提升2倍,为试点粮食企业增收510万元。

在东北,吉林柳河县聚焦“让好米卖出好价钱”,线下发展旗舰店、直营店,线上营销进入全国农产品电商50强,打响了“柳河大米”特色品牌。

实际上,不只是湖州和柳河,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以及各地政府的推动下,“吉林大米”“齐鲁粮油”“水韵苏米”“皖美粮油”“山西小米”“陕北小杂粮”“广西香米”“天府菜油”等区域公共品牌陆续创立,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也持续提高。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指出,经过实践检验,“中国好粮油”已成为搞活粮油品牌营销的务实行动。要加大推动力度,与主流媒体、各大电商深化合作,搭建线下线上融合的推介交易平台,不断扩大“中国好粮油”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兴粮之策、惠农之道、利民之举

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优质粮食工程列为质量兴农六大工程之一。2019年、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优质粮食工程提出明确要求。

张务锋表示,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需要,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需要,是提高粮食流通现代化水的现实需要。

据了解,优质粮食工程实施以来,中央财政连续四年累计安排补助资金近215亿元,带动地方各级财政和社会投资600多亿元,总投入超过815亿元。截至8月底,已完成5828个项目,建成40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新建和改造提升1500多个粮食质检机构,各省份支持建设389个“中国好粮油”示范县。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发言人、规划建设司司长钱毅告诉中国网财经,到今年年底40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全国产粮大县全覆盖,所覆盖区域内的粮食损耗浪费和霉变损失平均降低4个百分点。

“扎扎实实”的政策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据悉,山东省2019年烘干处理粮食819万吨,助农增收1.6亿元;安徽省累计清理、干燥粮食400万吨,带动农民增收2亿多元;四川省2019年清理烘干粮食130余万吨、存储165余万吨,助农增收超过1.5亿元,节粮减损近12万吨,折合约2.5亿元。

此外,粮食质检体系从源头有力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

钱毅表示,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增加检验参数2.9万个、月均检验样品数增加2.6万个。去年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中,检验样品13万个,守住“舌尖上的安全”第一道防线。

值得注意的是,优质粮食工程还衔接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投入40多亿元,倾斜支持20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实现粮食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机衔接。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定点扶贫安徽省阜南县,引入中化农业、中粮贸易等龙头企业,2018年示范种植1.5万亩优质小麦,2019年扩大到30万亩,亩产增加100多斤,亩均增收200多元,助力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钱毅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的关键期,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要突出抓好“五优联动”、“三链协同”,充分承接和运用优质粮食工程既有实施成果,大力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粮食供给品质提升、粮油品牌营销提升、粮食质量追溯提升、粮机装备加工提升、粮食应急能力提升“六大行动”,使优质粮食工程真正成为兴粮之策、惠农之道、利民之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