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创业致富致富经养牛创业故事很多人养起了肉牛,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下面是创业项目网.dagaqi.com我为大家整理了养牛创业致富致富经养牛创业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养牛创业致富致富经养牛创业故事仪陇县,有一个偏远的山区小镇立山镇。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境内沟壑纵横,距县城90公里,最高海拔793米。这些年来,这里年轻人纷纷走出深山离乡外出打工,但有一对"80后'兄弟屈能文、屈柳州却对这块贫瘠的土地情有独钟,潜心养牛,使沉寂的山乡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弟弟屈能文曾考上阆中师范学院,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他在广东的鞋厂做过工人,在新疆做过建筑工,从事过许多个职业。打工期间,他东奔西跑,挣到的钱也寥寥无几。屈能文说:"2021年,父亲得了脑溢血,每个月都要上千元的药费,每年都要住几次医院,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家里还有两个小孩,老婆还要种庄稼,我只得回到老家,照顾年老的父母和小孩。'兄弟俩看好前景投身养殖业为改变家庭经济收入,他用尽心思寻找发展项目。看到成片的荒山盖上了"绿被子',认为发展生态养殖,市场前景广阔,屈能文萌发了试养肉牛的想法。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他贷款18万元,向亲朋好友借来2万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养牛资金投入大,效益周期长,经过考察,一头小牛价格就在6000多元,还要建养殖场、购买牛饲料,还有疾病防疫等等。屈能文找到了隔房兄弟屈柳州,希望哥哥支持自己,兄弟俩一起创业养牛。屈柳州是一个头脑特别灵活的年轻人,前几年抓住农村大量建房的机会开办了一个水泥板厂,效益很不错。现在弟弟提出合伙开办养牛场的想法,就满口答应了,当即投资30多万元。兄弟俩参加了仪陇县发展协会组织的为期三个月的养牛专业技术培训;一起到云南、平昌、通江县等地考察。通过考察,觉得西门塔尔牛生长快、免疫能力强、肉质好,生长周期为1415个月;肉牛市场好,供不应求。兄弟俩一合计,决定养殖西门塔尔牛。说干就干,兄弟俩开始修建养殖场。投资30多万在半山腰推出一块平地,建起了1000个平方的养殖场,还修建了300米的车道联通养牛场和乡村公路。屈柳州说:"多亏县畜牧局和镇畜牧站的工作人员帮忙,帮忙我们设计和规划。你看这里的青饲料储存室、饲料加工室、粪便处理池都是他们帮助设计的。还有就是弟弟屈能文特别能吃苦,每天干活干到晚上天黑了实在看不见了才休息,恨不得一下子就把所有的活干完。

'2021年底,1000平方的养殖场终于建起了,接下来就是引进西门塔尔牛。考虑资金问题,兄弟俩不敢买大一点的牛,选择了6000多元一头的小牛。兄弟俩在通江县买回30头西门塔尔牛,担心牛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就聘请了通江县的畜牧专家一起过来指导。经过一星期的观察,小牛生长良好,兄弟俩悬着的心才落了地。兄弟俩成牛倌打造深山致富梦30头牛,每天光青饲料就要500公斤左右,另外还要加入一些用玉米、麦麸、棉泊加工的饲料。光兄弟俩每天是忙不过来了,家里的人都加入养牛队伍中。兄弟俩每天去附近农户家收购的玉米秆、秸秆,加工饲料和管理养牛场;家里的女人就负责割青草,两家人忙得不亦同时,两家人把自己家部分土地种上牧草,流转了村里20亩土地种植从广西引进的桂牧一号牧草、黑麦草,还计划承包村民的土地按季节种植青草为牛提供足够的青饲料。钟鼓楼村村长龙云华介绍:该村有266户879人,土地612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和小孩,有40%的土地撂荒。特别希望年轻人返乡创业,村委会会提供大力支持,不管是养猪、还是养鸡、养鸭,还是种植果树,年轻人能够留下来发展产业才是我们农村的希望。我希望兄弟俩创业成功,给村里的年轻人做个好榜样!屈能文透露"我们的养牛场是按养殖100头牛规划的,现在村村通公路对我们搞养殖业提供了便利,对养牛这一项目我们充满信心和希望,计划在下半年再购买50头西门塔尔牛,但资金还差大部分,压力特别大,现在正发愁呢。

我们兄弟俩都想走自繁自养模式,走规模化养殖的路。到时,规模扩大了,就可以让村里的贫困户来养殖场务工,增加收入。还可以成立农民养殖合作社,我们提供小牛给贫困户养,提供防疫,统一收购和销售,大家共同创业,共同致富。现在我们兄弟俩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了。所以,我们兄弟俩就必须吃得苦,受得累,创业才能有收益,也才能带动更多的乡亲们致富。养牛创业致富"哞哞哞'一头头体格健壮的牛儿悠闲地嚼着牧草,它们的主人重庆丰都县仙女湖镇长岭村村民周世甫正在添草、加料。看着这些宝贝疙瘩,周世甫乐呵呵地说:"宝贝疙瘩吃得香,我心里就高兴了。'据了解,周世甫一直都是在家乡养牛,只不过数量不多。2021近日,笔者在周世甫的牛栏边看到,里而既有能繁母牛,也有肉牛。周世甫说,只要是常年养牛的人都会同时喂养能繁母牛和肉牛。"养殖行业需要注意及时补栏这一问题,喂养能繁母牛可以为栏里及时补充小牛。'周世甫说。自去年月份扩大养殖规模以来,周世甫的牛栏里一直保持着20头的存栏量。据了解,去年周世甫大半年的时间就出栏了8头牛,共卖了4万余元,除去成本2万元,最后获得利润2万余元。可是,去年牛的市场行情并不是很好,可是周世甫如何能在"逆境'中求得胜利?周世甫笑着说,他能逆市盈利,主要是做好了以下四点:一是购买第一批牛时要看牛的品种、年龄、健康状况,还要看牛的毛色和体形。

"年龄小的健康牛犊比较好,购买成本低,生长速度快,养起赚钱快,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二是要适时掌握市场行情,与外界加强联系,做好销售。"牛市场经常起伏不定,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并果断地决定是继续喂养还是马上将牛出栏。'三是养牛必须要细心,每年的春秋两季,得提前做好疫情防控。在牛舍喷洒消毒水消毒、撒些生石灰粉、给牛注射疫苗等等,都是很有效的措施;平时发现得病的牛,要及时隔离治疗,免得传染,就能减少损失。四是自己种植牧草,尽量少用饲料。"用天然牧草养牛,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使牛长得更好更壮。'致富经养牛创业故事她是一位留守妇女,因为丈夫和公公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儿子上大学导致家庭贫困,面对常人难以克服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在当地政府和部门的帮扶下,她自强自立,艰苦创业,通过养殖母牛繁殖小牛出售而摘掉"穷帽'。她的创业史和致富经,就是一本励志书,引领和感召着当地村民立志脱贫奔小康。她就是王场镇蛟鱼村白岩组,现年54岁的土家族农村妇女冉春兰。屋漏偏遭连夜雨历经波折致贫困现年56岁的张德海是冉春兰的丈夫,是原石柱县白岩煤矿的一名矿工。长年累月超负荷工作,张德海在30岁不到的年纪便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常寻医配药,严重的时候还要住院治疗。

更让人意料不及的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煤炭行业步入低谷,企业亏损严重,冉春兰的丈夫张德海成为了一名下岗工人。在此期间,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冉春兰年过花甲的公公被查出患有高血压和慢性气管炎,同样需要长期吃药和治疗,她自己的身体又查出患有慢性胃炎,沉甸甸的生产劳动和家务杂活全部压在冉春兰柔弱的肩膀上。张德海下岗 后,家庭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仅靠冉春兰在家耕种几亩田地的微薄 收入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以及丈夫、公公和本人的医药费,家庭 经济已达到捉襟见肘的地步。数十年来,冉春兰一家人还住在王场镇 蛟鱼村白岩组公路边几十年前修建的一座低矮简陋的老式土房中。 2021 年,冉春兰的儿子张尧寒窗苦读后高考金榜题名,被黑龙江一 所科技大学录取,每年学费和生活费至少在2 万元以上,欣喜之余, 一家人又为"巨额'的学费绞尽脑汁。此时,我县吹响了精准扶贫精准 脱贫的攻坚号角,经过群众大会讨论、投票选举和有关部门层层审核 批准,冉春兰一家被评为了当地的建卡贫困户。 层层帮扶精准施策 土家妇女创业养牛 如何精准施策,为冉春兰"量身定做'产业发展计划,帮助她走出困境, 摘掉穷帽,成为王场镇和蛟鱼村干部以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的议事和办 事重点。

副县长陆俊昌帮扶联系王场镇蛟鱼村,得知冉春兰情况后, 陆俊昌在第一时间来到王场镇,带领该镇党政领导和村组干部以及驻 村扶贫工作队人员一起来到冉春兰家,召开了一场让冉春兰至今难以 忘怀的院坝会。坐在她家的木板凳上,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结 合当地山林资源丰富、牧草茂密旺盛的实际情况,再根据冉春兰个人 的意愿,最后决定通过养殖母牛繁殖小牛出售来走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王场镇领导和村干部以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2021 年上半 年冉春兰筹集到了 万元资金,建起了近百平方米的牛圈,并买来10 头小母牛进行饲养。由于没有养殖小牛的技术和经验,时刻牵挂 着冉春兰产业发展情况的陆俊昌带着畜牧技术人员,多次来到她的养 牛场,进行专业技术指导,让这个年过五旬的留守妇女掌握了大量的 养牛知识。通过两年的发展,目前,冉春兰养殖的母牛已达到15 现在已到产仔的黄金时期。辛苦奔波山间小路 立志脱贫摘掉"穷帽' 冉春兰放养母牛的牛场离家很远,来来往往走的是一条崎岖的山间小 路,每个来回步行需要1 个小时,从家里出发要翻越几道山梁和跨过 几道小溪才能到达。每到夏秋之季,林间小路上和放养母牛的牧场里, 经常有蛇和野蜂出现,冉春兰习惯性拿着一根木棍,提防着这两样" 不速之客'。

那是一个小地名叫团堡的地方,地势较为平缓,有成片 的撂荒土地,牧草资源非常丰富,原生态、无污染的草料成为一个天 然的理想牧场,冉春兰养殖的15 头母牛就分散在这里的林荫树下。 每天早上5 点,冉春兰便早早起床,给公公烧好早餐,扶老人起床吃 点钟左右就匆匆忙忙赶到牧场。哪里草料多,她就将牛群放在那里,看着它们津津有味吃草的同时,她仔细观察牛群的一举一 动,判断它们的身体健康情况,再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防病措施。到中 午吃饭后,她又将牛群转移到另一个牧草丰盛的地方,并拴到树上, 再回到家中给公公烧午饭。即使刮风下雨、炎炎夏日或者是数九寒冬, 她每天照例行走在这两点一线之间。"这群母牛,已成为我生命的全 部,是我脱贫的支柱,是我致富的希望和保证' 冉春兰说。每天下午, 冉春兰便在家附近种植玉米、花生、红苕、辣椒和中药材。种植玉米、 花生和红苕,是为母牛准备越冬的食物;种植辣椒、中药材等短期经 济作物,可为家庭再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连续三年来,冉春兰在繁 忙的养牛之余,挤出时间、不辞劳苦,每年种植玉米高达6 亩,种植 前胡等中药材2 亩,种植辣椒、花生和红苕各1 亩。"她有一颗改变 贫穷家庭面貌的决心和信心,有一双闲不住的勤劳之手,有一双来往 奔波而停不下来的脚'面对坚强乐观、不畏艰难困苦的冉春兰,王场 镇党委领导如是说。

"她丈夫一直在外打零工,她只身一人在家,坚 持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勤耕劳作、敢于吃苦、不向命运低头'这些 朴素的语言,出自村民之口,是蛟鱼村民们对冉春兰最多最高最中肯 的评价。冉春兰任劳任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得到县委县政府领 导的充分肯定。在此期间,县委书记蹇泽西,县委副书记姚庆江,组 织部长余立祥等领导多次来到她家进行看望,到她的养殖场进行考察 和调研,对她不甘贫穷,立志创业的精神进行鼓励,为她在困境中创 业增添了无穷的动力和勇气。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到2021 兰出售小牛5头,收入达到1.5 万元,种植中药材和辣椒,收入超过 口(丈夫张德海属于非农业户口,贫困建卡手册家庭只有两人)平均收入突破 书写创业致富经,感召村民走产业路辛勤劳碌苦尽甘来,冉春兰的创业养殖之路终于步入正轨,养殖发展 渐入佳境。今年春节以来,捷报频频传来。冉春兰养殖的母牛先后产 头牛仔,另有4头即将临盆,还有 头已完成配种,今年出售小牛的收入将超过5 万元。无污染草料放养的肉牛肯定会受到市场的 青睐。充分利用这里林地多,无污染草料丰盛的优势,陆俊昌和王场 镇党政领导及蛟鱼村干部等人又为冉春兰"量身打造'巩固脱贫计划, 在又一次院坝会上,经充分酝酿后,大家一致认为在稳定发展母牛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