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多,大学生村官冯如捋起裤脚,走进自家的泥鳅养殖塘,给泥鳅投放饲料。再过五六个月,他所饲养的泥鳅就能面向市场销售。
养鳅人冯如是一名浙江大学体育专业毕业的小伙子。毕业后做过公司职员、体育老师,而后成为新安镇舍北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在与村民、同事的聊天过程中,他得知泥鳅的卖价高,但难养。一些村民即使知道泥鳅的市场价格高,考虑一番后还是决定转养虾类等水产品。
冯如经过一番考察后,却对养殖泥鳅燃起了兴趣。他决定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创业养泥鳅。一个城里人,还是名大学生,现在要跳进农门,起初家里人并不赞成。2010年初,冯如默不作声地在新安镇孙家桥租下1亩土地,开始试养泥鳅的其中一个品种“青鳅”。
“想想容易,做起来难。”冯如发现,泥鳅养殖市场前景良好,但是养殖技术却不成熟。县内不少养殖户饲养过泥鳅,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他借鉴了养殖户的经验,并通过网上查询等方式,东拼西凑弄出了自己的一套养殖方法。
“泥鳅的饲料配方有很多种,主要是做到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均衡。”冯如边介绍,边将五种饲料混在一起,加水捏成球形,扔入养殖塘内。这些饲料配方,是他看书自学自己研究出来的。每天早晨,他都会赤脚走下水塘,将一个网兜拎起。从中他可以观察到泥鳅吃饲料的情况,塘里的泥鳅个子生长的均不均匀。
第一次养殖时,冯如也交过“学费”,当时买进了已孵化出的小泥鳅。他哪里知道这些肉眼都难以看清的小泥鳅,一换到新环境,因环境不适出现了大量死亡。有了一次不成功的经历,他又自学为种鳅打催生针,在养殖塘内自行繁殖小泥鳅,以提高小泥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泥鳅长到3公分长前,最容易死亡;每日喂养四到五次,有利于泥鳅成长;河底清淤、清毒很关键;蜻蜓幼虫是小泥鳅的最大天敌……两年的实战经历,让冯如积累了一系列饲养经验。2011年,泥鳅养殖塘由1亩扩大到7亩,他的养殖摸索路还在继续。
目前,一斤泥鳅的市场零售价可达到20多元甚至超过30元。 “大学生创业,一开始不一定见成效,有钱赚。但我会坚持下去。”冯如说。在小面积尝试养殖的过程中,冯如没怎么亏钱,也没赚到钱。但是一旦他养泥鳅成功,他的养殖技术则会为村民们增加一条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