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自己的体重满意吗?对这个问题几乎很少有人回答“满意”。在我们的社会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还应该胖一些,或者再瘦一些,以后者居多。毕竟超重肥胖的人比消瘦营养不良的人要多很多。
尽管人们主要关心的是自己的外表,但也有一部分人能正确的意识到健康与体重也有一定的关系。不过有的人体重和身材已经属于偏瘦的了,但还是想把自己饿成皮包骨头。尤其现在国内的影视明星的很多照片和视频,对人们有极大的误导作用。
纸片人,A4腰成了追逐的目标。这些明星的BMI大部分都不会超过17,从健康意义上讲BMI小于18.5就属于营养不良的范了,很多疾病,比如骨质疏松就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很多青少年为了追星而节食,造成闭经,甚至抑郁是非常危险的。
即便是刘亦菲,大众眼里有点微胖的女明星,她的BMI也是在18.5的边缘,也就是正常体重的最下限了。比这个低就提示营养不良了。
如果你非要追星,这个身材还是比较苗条健康的。就不要再瘦了。
其实极端的超重和体重过轻都意味着很大的健康危机。
超重肥胖的危害我就不多说了,这个大家都早已耳熟能详,比如肥胖使身体充满各种炎症,而且是慢性炎症,无药可救。慢慢地就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诱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痛风等慢性疾病甚至癌症。
而很多人想把自己减成瘦竹竿子的纸片人,却忽略了体重过低的危害。体重过轻营养状况很容易恶化,骨骼和肌肉也特别容易受到损伤,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很高。体重过低会影响情绪抑郁。影响营养的摄入,导致营养不良,疲劳和精神压力增加。
体重过低会减少脑内神经元,影响大脑神经机能,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并且造成大脑不可逆的损伤。
体重过低会影响氧化过程,使血液组织和免疫受损,从而降低人的免疫力。还诱发慢性胃肠病、体重过低,导致肌肉减少,胰岛素抵抗,也会得糖尿病等。
体重过低会降低性激素分泌,增加排卵障碍,影响生殖健康,不来大姨妈。男性失去性欲,变得冷漠。
所以什么事情,什么状态都是过犹不及,既不能太胖也不能太瘦,不要让自己变得太极端。
我本人从产后180斤,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减肥60斤,并且保持了20几年。在减肥这条道上,我是很有经验的,如果你也想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真正长期保持一个苗条的身材,并且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也可以仔细理解一下我说的话。
因为我这种长期的减肥经验和短期几个月减掉十斤八斤完全不一样。疯狂的饿一阵,确实能瘦,但是你不可能一直保持那个状态,最终还要回归正常的生活和正常的饮食。其实你为什么吃东西,比你吃什么东西要重要很多。不仅要学会吃饭,还要学会正念饮食,活在当下。当下这一顿饭,吃好每一餐,过好每一天。
很多人还认为体重可以会被一劳永逸的控制,但是人们经常会步入三个减肥的误区:
第一:
只关心自己的体重,而并不是整体的健康。实际上无论你胖还是瘦,真正让你变得健康的是适量的体育运动,加上匀称的身材。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训练,让你的心肺功能和肌肉以及骨骼。关节,韧带都变得更加强健。免疫力,真正得到提高。可以保持在一个比较高水平的代谢状态,整体是促进健康的。而单纯的瘦,尤其是不吃饭把自己饿瘦 ,并不能代表健康。一个不运动的瘦子,他们的指标别很多比灵活的爱运动的胖子就要差远了。
第二:
妄想致力于单纯的控制体重。妄想用意志力打败自己原始的基因携带的欲望。从长期来看,这都是做不到的,因为你原始的欲望会超越你的意志力,你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吃多了,自己吃些什么完全不被你的大脑控制。不要试图去控制自己的欲望,而是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吃东西。吃东西的目的是什么?
好好吃饭,是给我们身体提供适当合适的能量,以及各种必要的营养素,滋养我们自己的身体和促进健康,而不是为了宣泄情绪。
第三:
人们只是进行短期的努力,想先减个十斤八斤再说。以后什么样不去想,也不去管。简单地说需要控制的,不是你的体重,而是脂肪在你身体里所占的比例,而你的体脂率是不可能直接被控制的,你可以直接控制的只有你的行为。
而且零星偶发的行为,比如发现自己胖了就拼命节食。瘦了,又开始吃,这对于长期的体重控制特别的不利,而且有损健康。叫悠悠球效应,体重忽高忽低。这对于你行为的改变是不起任何作用的。一定要树立一个目标,就是致力于获得并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是我们自己一辈子的事情。
通常来说BMI可以大致判断你的体重是否超重和肥胖,在18.5到23.9从理论上说是正常的。但也不是那么绝对。比如有些人BMI属于正常范围,比如在BMI 23 ,但他们的胰岛素抵抗已经很严重了。这些人几乎不运动,肌肉比例很小,脂肪很多,尤其是内脏脂肪,尽管体重并不太大,但实际上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
其实最简单的就是你对着镜子,看着自己身上的肥肉,上下多跳几次,是不是满意?如果不满意就多做一些运动,学会吃饭。
十年前,美国的医学博士,威尔博士,给大家做了12层的食物抗炎症金字塔的推荐,都有临床数据支持,可以降低体内的慢性炎症反应,预防慢病,吃得更加健康。我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这个抗炎症金字塔。另外结合平衡膳食餐盘量化吃饭,因为再健康的食物你也不能多吃。七分饱刚刚好。
好好吃饭不是吃好多饭。保持适度的饥饿感觉,是对减肥最起码的尊重。早播录屏2023年4月10日。
最近早上吃饭的时候我都会开直播,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我的视频号,有空的时候看一下直播或者直播回放。
每天我都会分享我一些吃饭的小窍门。正念饮食学会吃饭。吃饭,不是为了宣泄情绪,实际上我们需要的各种能量和营养素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多,没有必要把自己吃撑了吃吐了。有时候你靠吃,来化解焦虑和不安,不仅让自己吃胖,吃出健康隐患,本来的问题也没解决,变得雪上加霜。
为了保持能量摄入与消耗相平衡,我们应该合理的安排饮食,保证每餐之间有足够的时间,按时进食。在下一餐之前,把剩余的能量消耗完,是最优化的选择,所以每一餐都要做到量化,并且均衡搭配。你吃的这些食物,正好被你的身体活动消耗掉,而不是囤积称为脂肪。
能够把握自己的进食量,也是很不容易的。很多人一吃起来就停不下来。
社会进化到了今天人们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寻找食物,不像原始人一睁眼就开始忙着狩猎和寻找各种能吃的东西。而我们现在有更多的时间聊天,读书,探索,或坠入爱河,这些都比简单地吃饭,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多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不是什么情绪都通过“吃”来宣泄和缓解,或者抒发,那样特别容易吃多。
现在比较流行的16比8饮食模式,就是在八小时内吃完你一天所需要的食物,剩下16小时禁食,但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做到,尤其是上班族。比如说在8:00吃早餐,最后一顿饭要在下午3:00吃完,这在上班的时候根本就不可能。
幸好科研人员做了长达一年的实验,一组人在固定时间12个小时内吃完饭,另外12小时禁食,也就是不吃夜宵啦。但是总热量是降低25%也就是七成饱。
另一组人并不限制吃饭的时间,随时都能吃一些,想吃几顿吃几顿,但也是限制总热量是推荐量的75%也是七成饱。
两组人的减肥的效果是一样的,都是一年减去了六到八公斤体重,也就是说,只要你能控制住自己的食量不多吃,七分饱,刚刚好,再配合适量的运动都是可以减肥的,不必太拘泥于进食的窗口期。
而且这个减肥速度是非常健康,安全也不容易反弹的。一般来说,大家都是冬天会长几斤,夏天减几斤,有一个平衡,全年算下来一个月减肥一两斤是最合适的。
这其实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你没必要把自己饿死而减肥。七成饱对于普通人来说,一开始有点难,慢慢习惯了,也不会那么难受,因为减肥最大的敌人就是特别饿。
七成饱就是有一点点饿,但还可以忍受,这种是可以长期持续下去的。如果你总是想把自己饿死要快速减肥,那个状态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
因为我们人体消耗的最大部分的热量,其实不在于运动,而是在于基础代谢。占总消耗能量的60%到70%。除了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年龄增长瘦体重会减少,肌肉减少,基础代谢就会适当的减慢。个子高和体表面积大的基础代谢高一些。
另外就是饥饿,特别饿,辟谷,几天不吃饭,禁食,都会大幅拉低基础代谢,并且不再回升。
即使你的饮食恢复了,体重恢复到原先的程度,但你的基础代谢还处于很低的水平。也就是说你180斤的体重身材,却只有八岁儿童的基础代谢。
这个是最惨的,你比别人少吃一两顿饭,还比别人长得胖,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往死里饿,而达到减肥的目。很多人反反复复减肥,就会不断拉低基础代谢。减了十斤八斤又大吃大喝涨回去了,然后继续减,继续长,就是我说的悠悠球效应,忽胖忽瘦。基础代谢会不断降低,甚至有可能比别人少一半,也就是说一天只吃一顿饭,而且吃得很少,还比别人长得胖。某些电影明星就是这样,只要吃一口就长胖。而且整个的肌肉和内脏都会萎缩。
而每天进行全身有规律的,有一定强度的运动,是可以防止基础代谢的下降的。所以运动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减肥。但是运动量和消耗能量也不能太大,一般来说,每天的能量差,如果在1000千卡以上,也会拉低基础代谢,比如一天运动两三个小时,又不怎么吃饭,饿着,体重是掉得快,但同时也会降低基础代谢,并且也不会再回升。
所以无论是吃饭,还是运动,都不要搞什么极端。吃七成饱,每天运动半小时到1小时,把生活方式调整好,减肥就是水到渠成。
另外,提醒大家注意有一些减肥食品广告中声称某些食物,例如柚子或者某些草药,或者其他的什么食物可以提高基础代谢,从而帮助减轻体重,这是不准确,不科学的。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表明这些食物可以进一步促进能量消耗。
随着年龄增长,能量的需求减少是不可避免的,就算你一直保持同样的运动也是一样的。过了30岁以后,平均每十年你的能量需求就会减低5%。也就是说每年你都要比上一年少吃一些。
还有一个事实,在现实生活中身高体重差不多的人,能量需求可能会相差两倍。有人比你多吃一倍的饭,还比你瘦,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千万别去攀比。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能量的需求,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是不同的,基础代谢也是不同的,是不是曾经饿过肚子减过肥,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身高体重差不多的人,即便是用同一个配餐,有的人有可能会长胖,有的人有可能可以减肥。
而且减肥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能量的加加减减,真的是很复杂的事情。人体的缓冲和包容度也不一样,即便你比以前少吃一些,还多运动一些,有可能体重也没有任何变化。
所以就要不断地尝试适合你自己的方式,少吃,具体少吃是多少?多动,具体运动多少?你要不断地尝试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并突破他们。
而且不要对自己太苛刻,这也不让吃,那也不让吃。人类天生的几百万年的基因就充满了对糖和脂肪的食物的奖励体系。很多时候越是刻意限制美味食物的摄入,越是会产生报复性的渴求。
这时候人们面对食物的诱惑就会不顾一切。你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吃了多少,完全处于不可控制的范围。所以要正念饮食,就是既能够全心去体会享受美食,又能够及时喊停,让自己不会沉迷于其中。
其实你吃什么食物类型不是特别重要,主要和吃的总量有关。有人说吃面条会长胖,你吃两根会长胖吗?有人说吃榴莲蛋糕会长胖。你就吃一口会长胖吗?并不会。之所以长胖,是因为你吃多了。再健康的也不能多吃。反之再不健康的食物你就吃一口也不会长胖。
吃一口榴莲蛋糕,一个小青团作为主食,还有小麦胚芽把缺乏的营养补足。优质蛋白质是纳豆和鸡蛋,还有几粒每日坚果。蔬菜和水果,至少要占一半,我吃了海带白菜汤,还有混合蔬菜橄榄油清炒。加餐吃舒理他一千亿益生菌酸奶和海南贵妃芒总热量不超过500千卡,七成饱,刚刚好,吃完就跟没吃一样,还有点饿。正合适。
合理饮食营养均衡 ,适合减肥期间吃的食物推荐 ,分享美食分享快乐 好好吃饭,不是吃好多饭学会正念饮食。为什么吃饭,比你吃什么更重要。跟注册营养师学会吃饭真的并不难。减肥就是水到渠成。
我本人每天运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已经20多年。养成了习惯 ,运动就像吃饭一样自然和不可或缺。
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全球心血管领域权威期刊《循环》杂志刊发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Dong Hoon Lee团队的一份长期研究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人的每周进行累计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折合比如快步走时速五公里,快走慢跑时速七公里)或75-150分钟高强度(相当于跑步时速八公里以上)运动的基础上,如果增加一倍到四倍的运动总量,可以大大降低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全因死亡率。
普通人也没那么多时间运动,比如说中等强度的四倍就是每周1200分钟,也就是20小时,平均每天三小时了,即便是高强度运动也要每天一个半小时了,根本没那么多时间。所以就别担心你会运动过量了。先把每天半小时运动完成吧,达到及格线。
最大程度降低全因死亡风险,每周要保持中等强度的运动总量在300-600分钟,如果是高强度的运动,每周累计150到300分钟。
但继续增加每周的运动量,全因死亡率并不会有明显变化。
养成运动习惯,学会吃饭七成饱,充足睡眠和休息,心态放轻松,减肥就是水到渠成,遇见更好的自己。
谈营养学,谈运动,一般来说,营养师是都会经常唠唠叨叨的,但我还要强调一点,大家一定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认知。
年轻的时候读书,你有可能是为了考上好的大学,研究生或者其他的目的。读书是一件贯穿终身的事情,终身成长,不断提高认知,你才会不那么焦虑,烦恼也会少一些,也会少一些大吃大喝的借口和理由。
但是聊营养,运动和读书在别人听起来好像是在指责他们,并不招人待见,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时间拉得越长效果才能越明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延迟满足的能力。
多读书读好书,真的是非常好的选择。人生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有时候这些问题并不一定马上能解决。站的高,看得远,当你提高了认知,再看待同样一个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提高认知就减少了焦虑和烦恼,也减少通过大吃大喝来宣泄情绪。当时是刺激了,开心了,也把自己吃胖了,吃撑了,吃难受了,吃吐了,身体变得不健康,但是,你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呀……
而大部分人是不具备延迟满足能力的,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没有必要有这个能力。
原始人抓到一个猎物,马上就把它分了,吃了,不会想以后会怎么样。人类是不会进化出主动运动,主动学习和主动控制限制饮食的能力的。因为基因就是让你繁殖,你是不是健康,你是不是有更多学习的能力,基因可不管。
所以大家多想想未来。现在可以开心快乐,但也要想想未来是否也健康,也开心,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