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鳗鱼或者人类,关于我们从何而来、要去何处,我们所知是如此之少。”
——《鳗鱼的旅行》[瑞典] 帕特里克•斯文松
日本鳗鲡,英文名为 Japanese eel,为辐鳍鱼纲,鳗鲡目,鳗鲡亚目,鳗鲡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日本至菲律宾间的亚洲大陆及岛屿的河川溪流,属于降海产卵的洄游性鱼类。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神秘的鱼类之一,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对它的出生地都无从知晓。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酷爱吃鳗鱼的日本人首先掀起了探寻日本鳗出生地的热潮。当时,科学家们从日本南方海域出发,逆着黑潮一路追寻。
最初,由于对日本鳗的生活、成长过程不了解,科学家们一度认为日本鳗的产卵地在冲绳海沟、琉球海沟附近。虽然在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分别在南日本海域、台东海域、菲律宾东部捕获过一些柳叶鳗,但实际产卵地依旧扑朔迷离。
直至 1980 年以后,随着科技的进步,经由鳗鱼耳石周轮的研究,能够推测出鳗鱼苗的鱼龄、孵化日及生产速率,再结合海上漂流和洋流速度的推算,科学家才判定日本鳗的真正产卵地距离东亚海域非常遥远。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试错和艰辛探索,1991年,日本东京大学白凤丸试验船在马里亚纳岛西侧海域捕获了一千多尾10mm长孵化不久的柳叶鳗,通过耳石周轮观察和DNA比对,这一次,科学家们才真正确定了日本鳗产卵的大致范围。
事实上,在探寻日本鳗产卵地的同时,人类也终于揭开日本鳗成长繁育的神秘面纱。研究表明,日本鳗的生活史分为 卵( Egg stage)、 柳叶鳗( Leptocephalus)、 玻璃鳗( Glass eel)、 鳗线( Elver)、 黄鳗( Yellow eel)以及 银鳗( Silver eel)等6个发育阶段 。
每年秋天,成熟的母鳗从东北亚的河川降海,经过长途跋涉,回到 马里亚纳海沟产 卵 (Egg stage)后死亡。
卵孵化之后外型薄如一片柳叶, 柳叶鳗(leptocephalus)随着 北赤道洋流和黑潮向大陆长距离漂流。
在漂流的过程中,为了脱离强劲洋流、顺利溯游至 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地区的淡水河川,柳叶鳗逐渐变态成流线型的 玻璃鳗(glass eel)。
进入河口水域后,玻璃鳗体内开始出现黑色素,于是进化成为 鳗线( Elver)。这时候,守在河口处的渔民们就会用细密的定置网将他们捕获上岸,送入育苗场,成为人工养殖鳗鱼的苗种。
而那些侥幸没有被人类捕获到的鳗线则继续溯游而上,进入河川逐渐生长成为 黄鳗( Yellow eel)。
经过5-6年的生长,黄鳗逐渐性成熟成为 银鳗(Silver eel),由此再次踏上归乡的旅程。银鳗降海长途跋涉回到遥远的马里亚纳海沟产卵,才最终为这史诗般波澜壮阔的一生划上句号。
日本鳗生长发育期一般为3~6年,长的可达20年。在淡水中生活的日本鳗,性腺大多停留在早期发育阶段。其鱼体呈圆柱形,头部呈锥形,但肛门后的尾部则稍侧扁。鳞片细小,背鳍及臀鳍均与尾鳍相连。胸鳍位于鳃盖后方,略呈圆形。鱼体背部深灰绿色或黑色,腹部白色,无任何斑纹,体表无任何花纹。成年日本鳗体长可达400~900毫米,最大的长达1500毫米。
参考文献:
1.《谜样的日本鳗——鳗线篇》/郑石勤
2.《鳗鱼的美食和资源危机》/曾万年
3.《鳗鲡高效生态养殖新技术》/王奇欣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