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支撑,是我国应对复杂多变形势、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制高点的战略抉择,也是加快现代化河南建设、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总动力平台。把规划建设以郑州为主阵地的黄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强化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狠抓平台载体建设,构建“一轴两带五城”的科学布局,突出“国家生物育种科学中心”“国家信息安全科学中心”“国家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科学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等科创平台集群,着力建设“中原科学城”“黄河南岸科学城”“嵩山科学城”“河洛科学城”“黄河北岸农业科学城”,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21年10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指出要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推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021年10月,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的首要战略,把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作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一号工程”,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根本之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驱动的奠基工程,是国家科技领域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杭州、武汉、南京、成都、西安、济南等科教资源较集中的城市也提出在“十四五”期间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机遇性、竞争性、重塑性的变革进一步加剧,河南必须尽快启动申建黄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一、建设黄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必要性

黄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河南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与创新驱动的增长极,事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对中原更加出彩、带动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一)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沿黄城市群的迫切需要《纲要》指出破除资源要素跨地区跨领域流动障碍,促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高效流动,增强沿黄城市群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推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原城市群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国家级城市群,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经济增长极,只有构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才能支撑增长极功能。《纲要》中曾8次提到郑州,以郑州为主阵地建设黄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沿黄城市群的迫切需要,是高质量、高标准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等战略的使命担当。郑州地处中原咽喉枢纽位置,将成为一个综合性国际化超大城市,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经济和贸易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科创中心是其五大核心功能定位,其中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发挥郑州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的动力源泉。(二)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亲临视察河南,多次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了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2021年9月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河南,关键是要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四张牌”等重大指示,把准战略方向、突出战略重点、明晰战略路径,通过实施一大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来育先机、开新局。

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围绕“两个确保”提出全面实施“十大战略”,对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作出系统部署。实施创新驱动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新发展阶段之后的重大战略转移,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新时代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河南理应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在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上出新出彩,在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实现“两个确保”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实现弯道超车的迫切需要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擘画了宏伟蓝图,并再次强调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这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实施创新驱动、突破发展短板、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弯道超车的突破口。

河南是拥有近1亿常住人口的大省,面临着低层次劳动力过剩和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科技创新基础薄弱、水平不高、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何弥补河南省人才、科教、创新短板,培育发展新优势,加快人口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加快创新洼地向创新高地转变,加快培养和集聚创新型人才引领未来发展,是河南面临的一项战略任务。建设黄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弥补人才、科教、创新短板的突破口,是打造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平台载体,是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奠基工程。

(四)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进入新发展阶段,制约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改变,潜伏的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产业升级滞后、结构低端化、集中集聚集群化程度偏低,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发育迟缓,创新驱动发展的动能不足等成为影响河南实现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创新驱动是我国经济摆脱外延发展模式,保持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和有效路径。目前,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和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产业转化的集聚载体和基地,负有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使命。建设黄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既是主动服务国家大局全局的战略需要,又是河南强化创新驱动、突破结构性矛盾、打造创新高地、确立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经验与启示

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积极规划建设与实施,特色突出,载体丰富,已经成为具有较大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截至目前,已批准在北京、上海、合肥、大湾区建设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一)强化顶层设计,突出战略重点

北京市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突出五项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好发展战略;建设好已开工项目,论证新研究平台;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积极争取筹建国家实验室;打造高端人才聚集高地;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致力于打造高度集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和研究型大学;汇聚培育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和一流研究团队;组织开展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出要建设国家实验室、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建设一批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建设“双一流”大学和学科,以及建设滨湖科学城。

深圳提出要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强化鹏城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大学等战略科技力量,高标准打造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重大创新平台。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

合肥综合性国家中心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等10个国家部委和单位成立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理事会,作为省部层面的领导决策机制;成立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办公室,安徽省政府、中科院合作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等,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人才工作的意见》等。深圳市成立了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工作规则,审议通过了《深圳市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实施方案(2020-2022年)》等,系统部署建设推进机制。

(三)加强科创与产业协同,促进双赢发展

坚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相结合,确立“双轮驱动”战略定位,是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双赢发展的重要途径。如安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提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培育和推进一批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和工程,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和产业成果,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四)加强科学城建设,形成核心承载区

四大国家科学中心均规划建设科学城作为科学中心的核心和载体,推动科技创新、城市的一体化融合发展。北京“怀柔科学城”打造“百年科学城”;上海“张江科学城”打造“国际一流科学城”;合肥“滨湖科学城”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深圳“光明科学城”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这些科学城有着明晰的发展战略规划,通过建设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和国家实验室等平台,产出大量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和引领性原创性成果,推动科学城与科学中心的一体化发展。

(五)对河南的几点启示

1.要注重资源积累,抢抓战略机遇。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环境、人才、资源、平台、机构等诸多要素逐步集聚。北京是全国最大的科教资源的集聚地,占尽了“天时”;上海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占尽了“地利”;合肥在上世纪80年代就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慢慢集聚科技创新实力;大湾区培育了一大批国内最强大的科研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5%以上,成为中国科技前沿地带的基础。

2.要坚持错位竞争,选准科创方向。发挥比较优势、差异化发展、形成特色是竞争发展的重要原则。北京怀柔在物质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集聚;上海张江主要聚焦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物质等基础科学领域,发起设立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计划;合肥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四大领域;大湾区聚焦应用基础研究、优势产业领域、创新成果产业转化及开放共享和机制创新。

3.要紧抓载体建设,争取国家平台落户。大科学装置和国家实验室能带来一系列科技创新资源,形成区域创新资源优势。在合肥设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考量是其国家大科学装置数量全国第一,拥有同步辐射、稳态强磁场等大科学装置。

4.要加强机制创新,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北京、上海、合肥、大湾区四地都把制度创新作为科学中心的重要保障。比如合肥在协同创新上构建以合芜蚌为示范引领、创新型城市为载体,皖江、皖北、皖南、大别山区等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北京、上海、合肥、大湾区等建立科学城及自创区,推进创新要素资源集聚,建立科技创新产业体系。

三、建设黄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总体思路

黄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旨,充分利用黄河流域郑州、开封、洛阳、焦作、新乡等城市的优势、特色资源科学布局,将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作为核心承载区,突出“从0到1”原始创新,集聚重大科研设施、高等教育资源和科技平台,开展前沿探索和原始创新。黄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布局以“相对集中、功能分区、多点布局、突出特色、互联互通、一体发展”为原则,积极探索“一轴两带五城”的发展格局,“一轴”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经济带;“两带”即沿黄河两岸科创生态走廊;“五城”即以郑汴洛焦新为主体建设五大科学城。

(一)以中原科技城为龙头,以郑开科创走廊为核心,以郑开同城化示范区为空间布局,规划建设“中原科学城”

“中原科学城”横跨金水区、郑东新区、中牟县、汴西新区等,涵盖“中原科技城”“郑开科创走廊”“郑开同城化示范区”等河南乃至中原地区科技、教育、文化等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空间布局为“一城一廊、三组团、二十镇”。“一城一廊”是指中原科技城和郑开科创走廊。“三组团”是指中部、东部及汴西组团,中部组团包含杨金科教园区、龙湖CBD以及龙子湖大学园区等,致力于集聚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建设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创业孵化,打造智慧型科技创新产业园区。东部组团和汴西新区组团,包括白沙、雁鸣湖、运粮河CBD、汴西湖等4大核心区,布局“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集群”、职教集群和创意产业集群,成为人才、技术、数据等集成协同的创新生态体系。“二十镇”是指规划建设2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

(二)以郑州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建设为平台,以郑州西部新城为载体,规划建设“黄河南岸科学城”

“黄河南岸科学城”涵盖郑州老城区、高新区、荥阳、上街、巩义等,立足荥阳、上街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文旅和科创优势资源,支持引导国家级、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专业化、市场化、精准化发展,重点发展“大科学装置”和“国家实验室”集群、技术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集群”、产业孵化“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集群”、高教科研“双一流”大学和学科集群四大研发集群。依托区域内的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建设“教育科研区”,力争引进“中国科学院大学”等10所国内国际一流大学进驻,为“西美”的高质量发展助力。

(三)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载体,推进产业与科技一体化,规划建设“嵩山科学城”

“嵩山科学城”沿郑洛城际铁路及南五环布局,横跨新密、新郑、郑州航空港、登封、尉氏等区域,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重点,形成“知识发现——技术创新——产品中试——产品市场”的科研成果转化的完整孵化链条。科学城实行“一区两园”或“一区多园”布局模式,根据市县区域特色设置相应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新密北部规划建设“新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推进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在新郑北部规划建设“新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产业领域;在郑州航空港南部规划建设“航空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移动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在登封规划建设“登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聚焦汽车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

(四)以“郑洛科创走廊”为核心,彰显文旅融合联动优势,规划建设“河洛科学城”

“河洛科学城”以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为空间布局,联动郑州、西安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创新要素集聚和空间集中效应,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立足中心城区打造“郑洛科创走廊”,充分利用郑州的高等教育、科创以及行政中心,发挥洛阳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并依托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加强郑洛西科技创新共建共享,布局建设中西部成果转化中心、国家级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欧盟项目洛阳分中心等;同时发挥河洛文化优势,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将河洛科学城打造成为郑洛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区、河洛文化传承示范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先行区、中西部科创示范区。

(五)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目标,规划建设“黄河北岸农业科学城”

“黄河北岸农业科学城”横跨焦作、平原新区、原阳县,以农业为重点,辅以科技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规划“一个中心、三大领域、四个集群、五大功能区”的空间布局:一个中心即建设“国家生物育种科学中心”,三大领域即特色农业育种、精深加工智造、生态休闲农业,四个集群即生物育种国家实验室、转基因国家实验室(国家转基因中心)、国家农业技术工程中心、农业高等院校研发集群,五个功能区为科教园区、农业科研、农业电商、产业孵化、综合服务,同时积极申建“黄河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将黄河北岸农业科学城建设成为黄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特色核心区、具有黄河流域生态特色的农业硅谷。

四、建设黄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河南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惟有树起大抓创新的鲜明导向,才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入局,实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铺就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出彩之路,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作决策、抓发展,早谋划、早布局。(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战略规划

借鉴先进经验,搞差异化申建。围绕特色农业、信息安全、生态保护等着力建设“中原科学城”“黄河南岸科学城”“嵩山科学城”“河洛科学城”“黄河北岸农业科学城”,构建“一轴两带五城”的多类型、多层次的创新体系。

建立务实高效的申建体制机制。建议成立申建黄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建国家有关部委、省市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组成的协调理事会。组织国内外权威专家成立顾问委员会。

按照一流标准做好总体规划。尽快完成申建方案,并提出建设申请。突出特色,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可操作、可实施、可落地。

(二)突出特色重点,加强载体建设

重点建设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瞄准国家、河南转型升级重大需求,通过政府支持、院校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市场运作,先行布局一批开放式创新平台,攻克关键共性技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研发平台建设上,重点打造“1中心和4集群”。即1大“国家生物育种科学中心”,科学研究“大科学装置”和“国家实验室”集群、高教科研“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等四大集群。

在空间载体上,重点打造“一轴两带五城”。以沿黄生态高质量发展经济带为主轴,以郑汴洛焦新沿黄流域城市特色化资源和优势为平台,规划建设五大科学城。

(三)强化体制创新,优化科创生态

探索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鼓励在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方面进行创新,统筹国内外创新资源开展科技攻关。借鉴相关经验,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以改革为突破口激发内在动力活力,将省农科院、省科学院等打造成为整合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的主平台。

强化创新要素支撑。省市政府应最大程度为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供资金、土地、人才等政策保障。完善投入激励机制,加大财税金融奖补支持力度,对创新平台、创新机构、创新型人才及团队、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一揽子优惠政策。加大研发投入经费,投入强度尽快赶上全国先进水平。实施全球人才引进战略计划,实施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完善人才生活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

强化双创体系支撑。创建一批国家级创新创业科技园,打造研发、转化、创投、金融、服务等一体化双创基地,构建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产业链等无缝对接的“双创”生态体系,强化种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双创”功能。

(四)聚集科教资源,打造科创网络

加强与一流高校合作共建。继续落实河南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协议,推进共建国际化高水平大学和中科院郑州工业先进技术研究院;可以把河南省科学院划归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科学院河南分院,同时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河南学院,实行“一院两制”,实现河南省科学院的重振重建。以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为依托,围绕智能制造、大数据与智能系统、新材料和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共同创办中外合作大学。

引进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大学。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分院(校区)或在河南农业大学的基础上成立中国农科院大学;引进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河南分院,在河南建设中国医学科学院大学;引进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中国中医科学院河南分院,共建张仲景国医大学;引进和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制定配套政策。

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加强与教育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会商沟通和协调对接,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吸引北大、清华、复旦等知名高校来豫建立研究生院或研究院;推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建设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共建科教创新实验区;争取更多的河南高校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

主持人:王军胜

课题组成员:刘战国 王琳玮 田菊 刘喜琴 周丽华 丁瑞源

参加单位:黄河科技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2021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12400410455)

2022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编号:2022JKZD17)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