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李煜强
清明时节,记者来到位于陕西省武功县大庄镇张堡村的斜阳谷白鹅养殖合作社鹅养殖基地,在硕大的饲养场里,养殖的各个环节井然有序。
杨向晨正在饲喂雏鹅
进入一个育雏室里记者看到,雏鹅宝宝的"贴身保姆"任红正在给3000余只嗷嗷待哺的小鹅崽饲喂着,金黄色的小鹅崽听到"妈妈"的呼唤,"急匆匆地"向她"扑"过去。
任红在检查雏鹅生长情况
任红有着十几年丰富的鹅养殖经验,对鹅的生活习惯以及病害防治和日常照料都有着独到的管理"秘方"。"出壳后,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动向和动态,喂食、喂水一定要有规律,随时盯着,因为刚出壳没几天的小鹅最害怕压着,那样容易死亡,一点都不能放松警惕。"
村支书蒋孟远(中)查看雏鹅生长情况
任红介绍说,雏鹅出壳1-3天,棚内温度要控制在30-32℃之间,湿度要控制在50-65之间,3-5天后,要每天降低1℃,15-20天后,温度控制在18℃就可以脱温,要保证鹅不感冒即可,目前养殖品种有三花鹅、泰州鹅、川白鹅、土肥鹅等品种鹅。
雏鹅"生产车间"
作为养殖基地负责人,杨向晨每天都在忙活着基地的日常生产,还要兼顾技术防疫。从出壳第一天每隔几天就要打相应的疫苗。由于管理得当,商品鹅主要销售四川、重庆、江苏、广东等地,好的时候月销售鹅可达20000只。
鹅场成立之初,科学的管理(生产)技术是头等大事。"因为和杨凌毗邻,依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丰富的农科资源,联系到了动物科学院教授刘小林专家,他定期带着咱们团队老师来基地进行技术指导,我们基地建设和技术指导(防疫)各项生产工作都进展的很顺利。"
待售的商品鹅
杨向晨说到的"防疫专家"刘小林是国家和陕西水禽产业体系科学家,也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学院教授,他所率领的技术团队为杨向晨的鹅养殖提供了安全保障。
据了解,该合作社基地依托村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2019年9月通过招商引进陕西斜阳谷生态养殖产业有限公司,入股到斜阳谷白鹅养殖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
"鹅产业要实现产业化,就需要借助大型养殖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带动、指导,扶持农户抱团从事鹅养殖,推动我们村集体经济向快发展。"张堡村村支书蒋孟远说,村委会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不参与鹅场日常生产管理。希望通过多方合作,能积极带动村民发展商品鹅养殖,激发村产业发展活力,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效益,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巩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有力保障。
杨向晨说,基地鹅养殖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有尚待解决的很多问题,随着村鹅养殖产业的发展壮大,后期将逐步围绕鹅做产品加工,希望有更多的村民加入进来,壮大养殖规模,带领更多农户通过养殖鹅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