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林养鹅,以鹅育林。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代力吉镇依托林地资源优势和空间优势,倡导养殖户扩大大鹅养殖规模,由草地散养转为林下生态养殖,做活林下经济文章,为村民开辟了一条绿色致富路。
盛夏时节,暑气难耐,代力吉镇甘珠尔嘎查村民袁青海家的林地里却清风徐徐,近7000只大鹅已经在这里“安家”2个多月,此起彼伏的叫声仿佛是在奏唱着交响乐。憨态可爱的大白鹅,或三五成群的嬉戏打闹,或各忙各的低头啄食,一副生机勃勃的生态美景。
袁青海和他养殖的大鹅 (包婷婷 摄)
“林下养鹅既阴凉还不破坏生态,占地面积小,还能让鹅长得更好。”提起生态养殖大鹅的前景,袁青海信心满满,他的底气一方面源自于自己11年的大鹅养殖经验,另一方面则是源自于代力吉镇特色的生态化养殖。
曾经,代力吉镇的大鹅养殖均为草地散养,自从代力吉镇委、镇政府倡导生态林下养殖以来,袁青海便把鹅转到自家的5亩林地改为圈养。1年养殖下来,袁青海还有了新“惊喜”。“林下养鹅72天就能出栏,每只鹅的重量能达到8斤半左右,目前的市场价格每斤15元至25元左右,利润还是很可观的。”袁青海说。
大鹅属食草动物,只要有草,再适当配合一定的饲料,就可以健康生长。这几年,袁青海与相关企业签订了鹅雏订单、饲料订单和收购订单,在林下搭建了鹅雏大棚、饲料仓库,还安装了监控系统,实现了“鹅吃林下草、草肥林下鹅、鹅壮林中树”的绿色循环模式。不但省去了大量的用工成本,而且提升了鹅雏的成活率、提升了大鹅的品质,促进了养殖标准和效益的提高。
袁青海养殖的大鹅即将出栏 (包婷婷 摄)
“鹅的膀翎可以做羽毛球,鹅绒能做羽绒服,鹅肉做成板鹅,大鹅浑身都是宝。”袁青海说,“现在代力吉镇有6户农户和我一起养鹅,统一学习养殖方法,统一提供鹅苗、饲料,然后一起回收出售。”
为做大做强“鹅经济”,代力吉镇通过政策引导、扩大宣传等方式,发挥自身地区优势,倡导特色林下生态养殖模式,鼓励养殖户摸索“养鹅致富”的新门路。“代力吉镇近2年围封了7万亩的草牧场,生态逐年好起来了。养鹅户在保护草场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代力吉镇副镇长关铁钢说。
接下来,代力吉镇将组织甘珠尔、衙门艾勒等开展林下生态养殖的嘎查村,继续多角度、深层次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出实招,亮硬招,以生态养鹅为切入点,振兴乡村产业,唱响致富“向天歌”。(记者 宫立灵 通讯员 包卉 杨中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