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第一个学期不知不觉已然过半,一些历史学院的老师们利用网络平台已经快上完本学期的课程了,起初想着回校后再进行授课的老师也准备开网课。而早就在网上开始了新学期的同学们现在也习惯了先签到后听课的网课生活。

在这种传统听课模式不得不被网络授课取代的生活之下,老师们和同学们有什么心得体验和新鲜技能呢?我们对贺云翱老师进行了关于在线教学技能的采访,也分别与本科及研究生同学们进行了线上网课经验交流。

1、您共有几门线上课呢?分别是?

我这个学期一共是有两门课采取了线上课的模式,一门是我们本科生的中国陶瓷史,还有一门是我们研究生的中国考古学史,这两门课在线上教学方面各有特点。中国陶瓷史这一门课,按理说是应该有理论学习和实物的教学。因为我们知道陶瓷是一种物质文化,作为物质文化,它包含了理论方面,比如造型、装饰、工艺、艺术,它所反映的人们的审美情绪、生活方式,贸易包括海上丝绸之路等海内外的贸易。同时呢,我们的陶瓷还是一种物质形态。我们要判别一个陶瓷,它是什么时代的?哪个窑口的?是具有什么特征?不管是时代特征,还是产地特征,还是它的一些装饰特征,包括一些技术特征等等。这些特征,它需要实物教学,才能让学生把握这些知识特点。无论是考古学还是文物学,中国陶瓷史这些知识的内涵,按照课程要求都是应该掌握的。

网络课心得体会_网课经验心得_网课自学心得

(贺云翱老师)

2、相比较于实地授课,线上授课对您的生活产生了哪些改变?

跟我们在课堂上教学相比,线上授课对教师来说,要处理理论和实践兼有的一些课程,我在教学中认为,还是不太一样的。(实地授课)我们就要在备课中间多准备一些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的实物。如果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把一些陶瓷的标本带到课堂,或者说让学生到附近的博物馆、到考古的一些现场去实地的接触陶瓷实物。

网络教学让这些受到一些制约。我是这样处理的,一个就是在备课中间采用一些图片,尽量让学生通过图片来认识;另外一个,争取跟学生互动,让学生对这些陶瓷实物的特征来进行判别,进行思考和互动。当然我也准备了一些破碎的陶瓷标本。我借了工地一些破碎的标本,用完了之后还可以归还到标本室去,收藏家也支持了一些教学的标本,我在上课的时候,有的就给学生稍微展示了一下。

“中国考古学史”这门课偏重于知识,偏重于理论,偏重于史料。相对来说,它的实物性要弱一些,所以我感觉这门课在网络教学和在课堂教学差异不是很大。反而是在网络教学中间,我能够对在课堂上教学有些不注意的地方,比如一些知识的延伸、对一些方法论的剖析、对一些事件或者人物进行重新思考。在线上教学中间,我自己认为还是多了一些思考或者知识延伸这样的教学收获。我想学生在听课中间,虽然我们没有见面,但是他们在电脑上、在网络上,是可以感受到老师在讲课中对这些问题更深的剖析,我觉得他们是会有这样的一些感受的。虽然我们也做了备课,同学们在电脑上面应该也会看到我的这些备课内容,但是往往我们在网络的这个讲课中间,往往他们会感受到我会离开这些准备的文字内容,更多的和他们进行一种讨论式的、学术研究式的一种互动。我觉得这个是在教室里面讲课还不太容易做到的。在课堂教学,可能一个老师面对的是学生一张张鲜活的面容,那么他可能按部就班的按照他准备好的教学内容来说;而在网上教学中间,他可能更多的面对的是自己电脑上面的文字,那么更加容易有一种内心的思考。因为这时候你看不到学生的脸,你看到的是自己准备好的讲课内容。你面对着电脑教学,你心目中也在想同学们在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地方正在听你讲课,那么这时候你反而能够激发起自己的讲课内容涉及到更多方面的一种思考、一种知识的延伸啊,或者说前后相关材料的互相比较、归纳、提炼。我觉得这个是我过去在讲这一门课,与在教室里边不太一样的地方,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学的效果,或者说是一种收获。

在网络讲课中间呢,对老师来说,他可能有讲课内容的一种设计。因为网上教学,老师跟学生没有办法面对面,我们备课的内容,学生可能就不一定看到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会做一些互动,像中国陶瓷史,我在不上课的时候,我如果自己检索到跟中国陶瓷有关系的一些论文或者一些考古发现,我会发到群里边。发到群里边让学生也可以阅读到,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呢,我鼓励同学们提问题,学生在听课之后,他如果说是能够继续思考、继续阅读,当然我们在讲课中间也会给学生提出大家要去阅读的一些参考书,那么他可能在阅读中间,或者说在复习中间,他会发现问题,我们鼓励学生把问题带到课堂上来,那么他们一旦提出问题呢,我一般在线上教学的时候,我是先讲问题、先讨论问题、来剖析。我的课代表当然还有我的教学助理,他们会把问题提前发给我,发给我之后,我会在讲课之前做一些对学生提的问题的思考、相关资料的检索,然后上课的时候我会跟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广泛的交流,或者深度的自己的分析,来跟学生进行互动。这样的话一个学生提的问题,实际上就成了所有听课学生共同的问题,这样一来,通过线上教学,我觉得也能够收到很好的互动效果。总的来讲线上教学,一个老师对教学的进度、教学的内容、师生的互动、包括教学的这个形式等等,可以进行一种非常好的设计和掌控。

同时在教学中间自己也不断的在想象,听课的同学他们听课的状态、听课的需求、听课的效果。自己也在思考怎么来鼓励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状态,在课堂上的提问、对问题的解答,这些我觉得都是非常好的。

再一个就是我们的同学们跟老师的互动,也有不太一样的收获。比如讲课完了之后,同学们会给老师献花或者说是感谢,老师当然也会给同学们献花、感谢,同学们跟老师的互动,同学们对老师讲课的肯定,我觉得这些都非常温馨啊,让老师感受到师生的这份情感的加深、我们彼此的欣赏,我觉得这也是在课堂教学中间所感受不到的,是非常有意义的。

网络课心得体会_网课经验心得_网课自学心得

(贺云翱老师正在进行网络授课)

3、在线上授课中,有没有什么您认为特别有意思或者感觉非常懊恼的地方?

我觉得线上授课对我的日常生活,应该讲大的方面的改变倒没有什么。因为实地授课,我再到教室里面去,我要有交通的这个时间。线上授课我可以直接在家里边啊,利用家里的电脑我就可以来授课。为了课讲好,我还买了一个白板啊,买了一套工具。因为一些学生在听课之后,他会问我,老师这个词是个什么词啊,怎么写啊,所以我后来一想,我说那就买个黑板吧。当然在讲课中间,我的家里面要非常安静,那么我家里人在我上课的时候他们就必须回避,不能在我的身边说话、做事,不能发出声响。我想这个也是正当的,我们要有一个安静的教学环境。

没有什么懊恼的地方,我觉得是有意思的。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应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做好网上教学的各种准备,包括备课,在讲课中间的一些要求。一开始还有点担心,讲了一段时间我觉得这个特别有意思。我获得了一种新的体验,就是在信息化时代线上教学中间,我们如何讲好课?如何跟学生进行互动?我觉得这个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4、您对线上授课的模式如何看待呢?

对于线上教学,我自己觉得今后还可以做得更好。因为我注意到,就是我以前在南京大学教室里边讲过的那些课,比如中国陶瓷史,知网或者说是有一些其他的媒体——这是别人告诉我的,我后来确实也看到了——他们把我在南京大学做过的一些学术报告,或者说一些讲课的内容等等录了下来,并进行了一些编辑,甚至还插入了一些音乐在里边,据说效果非常好。特别是这次抗疫期间,许多外地的朋友跟我讲,说在网上看到了贺老师的什么课,还拍成照片发给我,然后我才注意到。说是听的人很多。这就说明了我们在现代的信息化的条件下,大学老师如何将自己的课讲得生动,能够使除了我们的学生以外其他社会上感兴趣的成员也能听到,我觉得这方面将来在教学的准备方面还是可以做更多的工作的。最重要的就是备课,能不能读更多的相关资料,让课程更加具科学性、更加生动活泼,让理论知识和我们考古学的这些实物资料能够相得益彰,让这个课更好地实现考古学、文物学在知识表达方面更加活泼,就是理论与实物的结合,我想今后这也是我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文编/逄群尤思铭

美编/张贤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