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俗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泸州市泸县奇峰镇宝丰村青年杨建章返乡创业,成立了养殖“娃娃鱼”的家庭农场。通过9年的摸索,他掌握了“娃娃鱼”的自繁自养技术,获得了四川省农业农村厅颁发的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走出了一条致富路子。

受央视《致富经》启发 返乡创业养“娃娃鱼”

11月14日,泸县寒意袭人,泸县宝藏大鲵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建章却在自家室内鱼池里忙得热火朝天。

“这些活蹦乱跳的小鱼,就是‘娃娃鱼’的饵料。”跟随杨建章来到他的“娃娃鱼”养殖场——室内一个接着一个养殖池。

“养殖场有大‘娃娃鱼’养殖池36个、育苗池有60个。”随着杨建章头戴的电筒的光扫过去,才发现了“娃娃鱼”的踪迹。

“这里生活着大大小小的‘娃娃鱼’差不多有15000多只。”杨建章说,这几百平方米的室内养殖场没有灯,几乎是一片漆黑。“因为“娃娃鱼”害怕光线,黑暗的环境才有利于它们生长。”杨建章说,“老家有一条以前的涵洞,想把它利用起来养‘娃娃鱼’。”

2014年的一天,在外务工的他看到央视《致富经》栏目播出的“娃娃鱼”养殖后,发现电视里说的“娃娃鱼”养殖所需要的水质、水温、海拔、气候条件等,他的老家几乎都符合。

当年,杨建章就找了一个广东的养殖“娃娃鱼”的养殖户,在他的养殖场里学习了3个多月。

“泸县是鱼米之乡,有‘娃娃鱼’喜欢吃的丰富的鱼饲料。”带着一份坚定,杨建章回到家乡,利用泸县养鱼塘多能够为“娃娃鱼”提供充足饲料的基础条件,打了水井,建起了养殖场,开始了特色水产养殖之路。

潜心钻研 掌握自繁自养技术

“2015年,我就取得省农业农村厅颁发的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2020年换证到了2025年。”杨建章成立了泸县友鲵水产“娃娃鱼”养殖场,取得了许可书。因为“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只有获得许可证后才能够养殖。

“每条‘娃娃鱼’都有自己的标识牌,才能在市场上流通。”杨建章说,从鱼苗喂到商品鱼,它正常生长周期在3年到5年之间,就能达到3斤以上。

杨建章成了全县第一家“娃娃鱼”养殖户。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遇到困难在所难免。鱼池修错了、娃娃鱼生病了,各种问题层出不穷。靠着对致富的梦想,杨建章边学习边实践,一本《娃娃鱼养殖技术》,被翻来覆去地研究、实验。几年来,他投入20多万元,一心扑在养殖上。

“只要了解‘娃娃鱼’的习性,掌握它的生存条件就很简单,‘娃娃鱼’生存条件它要求的水源就两种水源,一种是山泉水,一种是地下水。”杨建章说,他家的地下水没有任何的工业污染,地下水冬暖夏凉,抽起来的水温就在18度左右,正好适合“娃娃鱼”的生长。

现在,杨建章成了“娃娃鱼”养殖的专家。奇峰镇宝峰村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独特的地下水,让养殖场里的“娃娃鱼”越长越好。

食用+观赏 线上+线下 致富路越走越宽

“通过这几年摸爬滚打,养殖技术是完全掌握了,销路是越走越宽。”杨建章说,9年来一路摸爬滚打,杨建章养殖技术比较成熟了,还掌握了野外繁殖技术,现在更有了自己的“娃娃鱼”繁殖场。

“目前卖了1.5万斤左右,预计全年能达到2万斤,年产值120万元左右。”杨建章说。

“我的‘娃娃鱼’分为食用类的黑色‘娃娃鱼’和观赏类的金色‘娃娃鱼’,食用类‘娃娃鱼’60元一斤,观赏类‘娃娃鱼’一斤能够卖到1200元。”杨建章说,黄金色的“娃娃鱼”是“娃娃鱼”里“贵族”,主要用于观赏。

“现在我主攻销售。”杨建章说,目前的销售方式是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通过抖音、视频号、快手、小红书进行宣传和销售;线下就是客商自己过来取,市内送货上门。

2022年12月2日,杨建章带着冷吃“娃娃鱼”参加了第八届四川农业博览会,让大家体验享受这个美食,让更多人认识这个产品。

为了更好地开展养殖工作,2021年7月26日,泸县友鲵水产“娃娃鱼”养殖场更名为泸县宝藏大鲵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目前,杨建章联合全国4家养殖场、2家繁殖场,成立了一家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资源共享、技术共享,抱团闯市场。

“养殖‘娃娃鱼’给我带来效益地同时,我也想回馈大自然。”杨建章说,他养殖“娃娃鱼”已经有9年时间了,“娃娃鱼”给他带来了效益。杨建章从2018年开始,每年放一部分回馈给自然。

“最大的希望就是它能够在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下自繁自育。”杨建章说,“长江十年禁渔给‘娃娃鱼’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曾佐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