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天,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广阔无垠的嘉塘草原又迎来了“换装”季节:朝阳下,蓝天白云,碧草微黄,美丽、静谧,星星点点的牛羊散落其间,悠闲地吃着草,就像一颗颗黑色、白色的珍珠镶嵌在绿色的绒毯上……

高原牧区,畜牧业是当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划区轮牧、科学养畜、草畜平衡、协调发展的生态畜牧业格局,在促进乡村振兴的同时,有效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以自然生态为优势,以产业融合为方向的“生态+”模式成为当地规划和发展的重点,生态环境更好了,百姓腰包更鼓了。

养羊致富经2020年全集_致富经创业项目农村养殖羊_养羊致富经

吃上“生态饭”念好“致富经”

玉树州称多县珍秦镇十一村是个纯牧业村,地广人稀,在2840平方公里的草山上生活着402户1605人。以前仅靠自己家的草山养牛养羊,勉强养家糊口。

2016年,十一村办起了专业合作社,村里72户291人入股合作社,整合牲畜、整合草场,开始踏上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之后合作社产生效益开始分红,入股的村民一个个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十一村的村主任久美旦周心里很明白,只有依靠特色才能走出新路子。他带着村里人划分四季草场,按照集约化方式生产和经营,对草场进行划区轮牧。又对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牲畜结构调整、科学养殖、良种补贴、融资贷款、多种经营进行详细规划,制定方案。

久美旦周说:“只有建立生态畜牧业长效机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十一村集体经济一天天壮大,面对的困惑也接踵而来。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粗放,牧业资源转化率低的问题又让村里人有了新的想法和改变:将村里的七个社合并建起了嘉塘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分红,极大提高了效率和收入。“想要合作社做得越来越好,就得整合起来,干出自己的特色,现在我们更有干劲,积极性更高了。”十一村六社社长更丹说。

一开始就在嘉塘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入股40头牦牛的十一村七社社长索江告诉记者,现在他已有100多头牦牛在合作社里,合作社专业化养殖让他脱了贫,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合作社最大的好处就是牲畜有保障。把牛羊入股到合作社,不担心吃不上草,做出来的乳制品直接由合作社统一卖给企业,我们省了好多事还挣了很多钱。”索江说。

看到村民们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久美旦周干劲十足:“国家和省州的政策支持我们村脱贫致富,让我们口袋鼓了起来。我们有什么,只有牛羊和草山,这是我们的特色,要保持下去,要用心做好它。”如今的十一村依托特色畜牧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新路子,村民有分红,有干劲,家家户户走上了致富路,走得越来越好,步伐越来越大。

养羊致富经2020年全集_养羊致富经_致富经创业项目农村养殖羊

珍秦镇十一村只是称多县接续乡村振兴过程中让越来越多的牧民群众吃上“生态饭”的一个典型。

近年来,称多县结合自身特色,突出“生态扶贫”“绿色扶贫”,让越来越多贫困群众吃上“生态饭”,摘掉“穷帽子”。一直以来,称多县在摸索中思考,以“生态+畜牧产业”为基本点,实现“三整合四解放”,整合草场、整合劳动力、整合牲畜;解放生态、解放劳动力、解放生产力、解放思想。统筹协调各部门单位“集团化”作战,引导合作社扩大饲草料种植基地,优化牲畜结构,增加畜产品附加值,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畜产品。

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不只带来显著的增收,也改善了草原的生态环境。称多县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经营,引入先进的畜牧技术改良畜种、提高养殖效率的同时优化草场利用。并通过政策扶持,完善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让草原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走进位于称多县产业园区内的称多县高原牦牛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整洁明亮的现代化生产车间让人眼前一亮。作为青海省农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积极制定牦牛饲养管理、屠宰加工统一标准,引领合作社和养殖户向标准化方向迈进,实实在在地帮助牧民走上富裕路。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企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畜产品,无偿捐助、资助困难学生,给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等,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养羊致富经_致富经创业项目农村养殖羊_养羊致富经2020年全集

藏式古建筑。本文图片均由谭梅摄

吃上“文化饭” 打好“特色牌”

玉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湖泊草原观光、生态研学、民俗文化风情体验等生态旅游产品深受青睐,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通天河流域乃至青藏高原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地处三江源腹地的称多县可挖掘和打造的文化资源内容广泛而丰富。“要打造高端文化旅游品牌,就要发挥其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此称多县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的特色旅游,以“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动力点,厚植高原地区民族文化,全面提升文化自信。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在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求特色、增活力、谋效益,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优质的文化福祉。

记者来到玉树州称多县拉布乡拉司通村,这里被当地人赞誉为“拉司梅朵”,藏语意为“鲜花盛开的拉司通村落”。相传鲜花盛开的拉司通村不仅诞生了玉树的第一棵树,而且近年来“老树发新芽”,又以其规划有序的村道和古老的藏式古建筑,成为玉树旅游“独树一帜”的招牌景点。

行走拉布乡,来到拉布河北面居高地势之处,有一座雄伟壮观的碉楼——兰达百长碉楼,迄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是称多县境内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百长碉楼,在拉布乡众多古藏村历史遗址中最具文化气息和标志性。它地处交通要道口,成为打造玉树通天河流域旅游线路上极具价值的景观。

“将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称多县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称多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罗松扎西看来,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构建旅游产业链,是当地发展的重要依托。

推动文化产业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如今在称多,更多的农牧民群众通过共享文化产业成果,吃上了“文化饭”。利用举办各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如赛马节、马术文化节、民俗文化节等,在提高县域特色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度的同时,也让农牧民自己的农畜产品、手工艺制品等得以推广。

“生态+畜牧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以畜牧业发展为现实支撑,以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为持久动力,如今,称多县正在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对症下药,手握“特色牌”,不断开创高原乡村发展新格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