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第一次参加考试,分数是205分,我的心得体会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于执考我们要从心里蔑视它,从行动中重视它。俗话说的好先下手为强,所以我们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还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执考,使我想起了一篇小学里的文章——《小马过河》,执考过后我对执考的体会也和文章一样,试题难易程度深浅不一,我的感觉是百分之八十比较容易,百分之十需思考,对答案模棱两可,百分之五的试题比较深,有些“难易理解”的感觉。我的朋友和我说:按我的说法得分应在260左右,可为什么只得了两百分?这令我一时无言以对,但我对试题的感受却实是那样的。对于两百的分数,自我自网上查到后,沉默了三天,一直思索着:我到底都错到哪了?但就是找不到答案。记得从知道技能过关后,就天天盼着笔试的那一天,当然,做题和复习资料也从未敢丝毫怠慢,直至领到笔试准考证后突然又感到来的太快了,心里想:我都准备好了吗?复习了什么?掌握了多少?还有什么没有学到?越想越紧张。在这样的心态下很快到了考试的时间,早上七点不到就来到考场外,人早已来了许多,几千名考生站在考场周围,另紧张的神经更加紧绷起来。终于等到了入场时间,准考证和身份证验过三道关口才到了考试的桌前。稍后不太久,监考老师讲:开考了,先在答题卡上涂上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这下令我突然异常紧张起来,原因很简单,已有几年没参加考试了,怎么涂准考证号都忘记了,脑袋也糊涂了,哈哈!咱也有同病相连的两位考生,他们“竟然”询问了老师,这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个问题是解决了。急匆匆的做题吧,一小时零五分做完第一场题,又用了30分钟检验一次,之后就坐在那里等着收卷。到了第二场做题和第一场基本一样。我对考题的感觉就是考我们的知识面,疑难病例和深奥的知识极少会出现在试卷上,但做题是不可以马虎的。
从我的考试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1、端正心态:调理心态平衡很重要,即要认真仔细的学习,也要给自己一定的休息时间,砍柴不误磨刀工,就是这个道理。试想整天泡在教材和试题中,脑袋整日的昏昏沉沉,能有多大的学习效果?又能记住多少呢?
2、给自己施压:压力就是动力,从离开校门后就几乎意为着告别了每天读书十个小时的生活方式,读书好像成为了我们的历史。其实我们的“心”就像平原跑马一样,易放难收,所以大部分人工作若干年后再来静下心来去看书,已非易事,这也就需要给自己施点压力了。
3、掌握好学习方式:我先从其它考生那里了解了考试的若干问题,又看了一下08、09年的考试大纲及部分试题,所以重点地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和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的基本功,如果阴阳、五行和病机都没掌握好,那么对学医而言就如同是雾里看花。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和方剂学则如同我们在饭店里吃的饭菜,我们得知道菜的名称(方剂学),想吃什么样的口味(诊断学),爱吃什么样的菜,这道菜都由哪几种物质组成(中药学)。这样的话我们吃起来才会有意义,才会有滋味。至于内、外、妇、儿我们记住了某些病的概念和机理,再将以上各科纵贯联系起来,也就没什么大问题了。不过说起来简单,做还是要努力才行的。
4多做题:复习完教材后,多做题,我的体会是理解式的做题,即为什么要选这个答案。如能做到弄懂了其它四个答案的意义,则最好不过了。我做题时是各个击破,在做每个章节的题时,把绝对正确的题做标记,但也不要忘记把做过的题再对一下答案,下次再做题时这部分题就不用管它了,因为这是已掌握的题。剩下的题有疑问和不会的要理解性的记忆一次,但不要写答案了。等把各章节的题都做完后,再把这部分题重做一遍。但既使是这样还是有部分题做错了或不会做,这时自己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这些题上,应重新找另外的资料,做其它题,以后有时间再解决。我们是中医类别的,所以做题的重点了应放在中医上,我感觉今年的题中,中医内科占的比值好像不小,据08年的考生说08年的题传染病方面的占的不少,而今年不多。针灸仍然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大家应重视。对于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学等方面的题如有充分的时间或自己有这方面的专长也可以认真的做一下,否则还是把时间放在刀刃上比较好。毕竟我们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
5、认真做题:这是我们都知道,却极易犯错的,必须重视!我在做题和考试中就吃了很大的亏。比如方剂学中的一道题:关于川芎茶调散中药物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川芎长于止痛
B 白芷善治太阳经头痛
C 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
D 川芎善冶少阳经、厥阴经头痛
E 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如仔细看题就不给发现,问题出在B和C,而其中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的。如在做题时粗心大意,就易出错。
有句话说的好:凡事预则立,荒则废,我们同时又注意了日常知识的积累,对执考过关的胜算还是比较大的。
另外一些其它的学习方法在复习资料中都写的很全面,就不用在此累赘了。以上是个的学习体会,比较片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借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