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苹果的中国梦:互联网+农村的成功案例

洛川县旧县镇洛阳苹果标准园内的“红富士”苹果。中国网记者 谢露莹 摄

中国网新闻9月29日讯(记者 谢露莹 李进)陕西的关中平原介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也被称为渭北平原。陕西的渭北平原被中外专家确认为全世界唯一符合苹果生产7项指标的优生区。经过多年的发展,陕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连片种植苹果区域,苹果产量占全世界六分之一,种植面积高达1040万亩。陕西的洛川县则是陕西苹果的发源地。

近日,中国网记者随“长征路上奔小康”采访团走访了位于洛川县旧县镇洛阳村的“洛阳苹果标准园”,在村头果园与果农们聊起来了新农村建设的“致富经”。

政府支持助推标准园建设

“世界上7个人吃苹果,就有1个是陕西的;世界上每人喝3杯苹果汁,就有1杯是陕西的”,村支书冯建海自豪得向记者们介绍起村里的苹果园。据他介绍,洛阳村位于旧县镇以东,因地处洛河阳面而得名,是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现代果业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样板村。

记者了解到,“洛阳苹果标准园”始建于2007年,源于该村在1996年至2005年连续9年遭受冰雹灾害,造成苹果品质低下,群众收入连年下滑。村支部班子通过外出考察、培训后迅速调整发展思路,党员干部带头引领在全省率先推行“二次间伐”和“四大新技术”,组建了苹果、畜牧、农机、资金四个互助合作社,降低劳动强度,便于实现机械化作业,建成全国先进的苹果标准园。

洛阳村党支部不仅通过增肥水、统防病、机械化操作、信息化运用等方法,使洛阳村走出了“果畜结合、循环发展”的路子,还让苹果每亩均达到上万元,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成为了洛川苹果标准化生产的旗帜。

“过去种庄稼一年收入不到5000元,现在我们老两口一年能有十几万存款呢。”看着自家果园里一个个红彤彤的大苹果,56岁的洛阳村村民乔月英笑得合不拢嘴。

洛川苹果的中国梦:互联网+农村的成功案例

中国洛川鲜果交易中心。中国网记者 谢露莹 摄

电子商务提高苹果购买力

借助中央、省、市政策及资金的“东风”,在县委、政府的努力下,洛川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走在了时代前列,出陈推新的创建了自己发展模式,即“四位一体”模式:电子政务、电子农务、电子商务、电子党务。汁多味美的洛川苹果也借着这“东风”,带领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洛川建立信息专业网站“洛川苹果门户网”;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洛川苹果电子商务协会”;引进了淘宝、京东、邮乐购等线上营销模式;还联合旅行社推出了集观光休闲、采摘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苹果之都、休闲胜地”系列旅游项目。

在中国洛川鲜果交易中心,刚刚完成苹果包装工作的“美域高”销售李梦小姐向中国网记者介绍:“拿着这个彩页,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就可以买我们的苹果,快递到家。”

记者了解到,县政府制订了许多优惠政策,鼓励果农、大学生积极开拓以网络化经营为主的新型果品经销,与阿里巴巴合作的农村淘宝店也正在全面建设,全县共发展电商、微商230多家,洛川县也被授予了“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

洛川苹果的中国梦:互联网+农村的成功案例

销售员向记者介绍苹果树皮画。中国网记者 谢露莹 摄

配套设施开发提升产业水平

“果子多了怎么办?不好的果子呢,丢了吗?”看着一大片一大片获得丰收的苹果园,采访团的记者们不禁产生了疑问。

家里有7亩地,种“红富士”十几年的果农梁海宝告诉记者:“多了的苹果可以榨汁、做成苹果醋,我们家就有,可以去尝尝。”

据了解,洛川县建成了5家果醋饮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达到4000多吨。例如陕西海升集团伊天果汁(陕西)有限公司的浓缩果汁就有2万吨的生产能力,一年可以消化残次果14万吨。洛川县还以苹果企业合作社为主体,建成了贮藏冷库622座,提高了优质苹果的存储能力,也为苹果市场价格稳定做好保障。

今后,洛川县将进一步突出“洛川苹果”这个主题,加快“互联网+农村”建设发展的步伐,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推出有中国特色的线下农村商业孵化园区,打造一个西北苹果电子商务交易中心、中国苹果定价中心。

洛川县的发展,顺应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转变,正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提出的“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期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大力发展现代苹果产业,实现洛川苹果的“中国梦”!

洛川苹果的中国梦:互联网+农村的成功案例

包装精美的优质洛川苹果可售百元一箱。中国网记者 谢露莹 摄

洛川苹果的中国梦:互联网+农村的成功案例

苹果醋饮等主题产品。中国网记者 谢露莹 摄

洛川苹果的中国梦:互联网+农村的成功案例

洛川县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中国网记者 谢露莹 摄

洛川苹果的中国梦:互联网+农村的成功案例

记者们参观了洛川苹果博物馆。中国网记者 谢露莹 摄

洛川苹果的中国梦:互联网+农村的成功案例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