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围绕率先实现高水平有特色的教育现代化目标,注重公平、质量和效益的“内涵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教育部长陈宝生对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三优三美”改革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创建为教育部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入选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区教育和体育局荣获山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一、坚持政府主导,扩大优质资源供给
新区学生增长快,新建学校数量多,新区政府视教育优先发展为助推经济发展、普惠民生的头等大事,以最高标准顶格推进。在西海岸,无论城区,还是乡村,学校和幼儿园都是最靓丽的风景线。
(一)科学规划布局
新区编制高于省标、领先全市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和《青岛市黄岛区学校校舍建设标准》。新建配套幼儿园学位规划指标提高到千人40-50座,小学、初中、高中班级内配标准分别达到40万元、50万元、60万元。项目实施全过程“挂图作战”“交钥匙”工程,一体化完成学校项目配备、校园文化建设。十三五期间,投入136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72所,新增学位83750个,全面消除“大班额”。
(二)持续改薄提弱
生均公用经费在高于省市规定最低标准基础上逐年提高,学生规模不足300人的学校按300人核发。分类认定普惠性民办园165所,提供普惠性学位900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投入3.5亿元改造薄弱学校,启动“美丽海岛学校”建设。投入1亿元,重点改造薄弱校消防安全隐患,建设“互联网+校园安全”体系。新区学校操场全部塑胶化,标准化食堂达到100%。
(三)加快智慧教育?
新区投资8.6亿元启动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投资4500万元建成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和人工智能教学实验平台。推进个性化智慧教学模式改革,打造新区“公益课堂”,制作1056节优质“空中课堂”资源,全区学生免费在线辅导,1.4万多教师、9.5万多学生受益。
二、坚持师资先行,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新区认真落实教师待遇,师资建设实现高标准引进,高水平培养,高规格成长,教师生命力结构快速提升。在西海岸,教育是最令人尊敬的行业,教师成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
(一)优化师资结构
创新城乡教师交流机制,融合交流干部274名,有效解决干部队伍年龄、梯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实施专业技能测试和面试前置,优秀公费师范生增长至148人,补充教师2445人,研究生占22%;率先出台新区教育人才引入政策,引进82名高层次教育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生活补贴和80万元购房补贴。
(二)创新教师培养
实施新教师培养三年行动计划,选派年轻教育干部到知名高校学习、挂职锻炼,启动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培育名校(园)长名师工作室49个,名校(园)长名师培养工程人选43人。
(三)提升教师待遇
办好薪酬制度改革、农村支教津贴、优秀教师休养、职称改革等20多件实事,发放精神文明奖,设立政府奖励性绩效工资;每年投入1100 万元,为3000余名农村教师开通班车等,教师获得感不断增强。率先在全省建立农幼师退岗长效机制,顺利完成1629名农幼师补保和388名超龄农幼师退出工作。实行学前教师支教制度,选派98名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组建16个城乡发展共同体,补充专业化幼儿师资,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水平显著提高。
三、坚持集团办学,推进教育优质均衡
新区城乡差距大,校际发展不均衡。我们创新办学模式改革,通过深化集团化办学,实现资源重组,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倍增。
(一)优化集团重组
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和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园两个实施方案,确立了30个教育集团,包括中小学集团20个,占学校总数的45%;学前教育集团10个,占幼儿园总数的20%,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
(二)城乡深度融合
深化“一法人多校区”管理机制,成立9个城乡融合型教育集团;整合镇街辖区学校,形成12个镇域一体化办学集团;强化城乡学校联盟,实施小学“强基”、初中“提升”两个工程,14所城区优质校与20所农村小学、12所农村初中建立联盟型教育集团。编写《我的家乡》系列乡土文化读本,建立艺术“六大专业联盟”、体育“八大特色联盟”,完善“三团两类”建设。小学羽毛球队连续三年获全省冠军,小学男子篮球队蝉联全省冠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落户新区。
(三)加快优质辐射
深入推进教研科研改革教育质量提升 “十大行动”,持续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工程。30个教育集团在教育管理、资源共享、教师成长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26所新建学校全部融入集团化办学,热点区域学生得到有效分流,新建校在集团中迅速成长,并成为新的优质教育辐射源。
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启程!我们将在省市区坚强领导下,坚持高标引领,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新区贡献教育体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