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波:回复的不多,回复的只有两家。
两家之中,常建波最后挑了福建省厦铁水产基地。等他到了福建东山县才发现,厦铁水产基地已经快要倒闭了,整个东山县的水产业也一片萧条。
这里就是福建省东山县,福建省第二大海岛县。1999年,全县主导产业——工厂化鲍鱼养殖遭遇了一场毁灭性的病害,鲍鱼产业几近崩溃。厦铁水产基地正是走投无路,才决定与常建波合作,没想到的是,这个决定竟然让他们起死回生。
这就是常建波引进到福建的那种鱼,叫牙鲆,俗称牙片。
记者:这鱼还挺猛的我觉得这鱼。
常建波:这鱼很猛,牙齿很锋利,为什么叫牙鲆,在海里它是趴在沙底下,露两个眼睛,看到有猎物过来了,噌一下子就抓出去了,抓住这个鱼虾了。
记者:这鱼要是在海里,应该算是挺厉害的那种动物吧?
常建波:对,很厉害。我们做生鱼片,有一次我就是把肉都片下来了,就还被它咬了一口。
这种牙鲆鱼肉质鲜美,也是做生鱼片的食材,在福建最贵能卖到60块钱一斤,但却一直没有人工养殖,因为牙鲆鱼被误认为是冷水鱼,以为要在水温27度以下才能存活。1999年,常建波通过降低养殖密度、高温时不给鱼喂食等办法,攻破了这个难题,在南方试养成功。厦铁水产基地就是让常建波指导养这种牙鲆鱼,而等牙鲆鱼卖到市场上时,结果却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厦门铁路实业公司总经理陈良友:当时我们首家从这个北方带到南方养成的,当时的这种(场面)应该说是非常壮观,非常的壮观。当时这个曾经有过有一次,一天销售是十几万的收入,所以我们当时的这个老的董事长就说,我们一天就进了一台桑塔纳轿车。
作为南方第一家养殖牙鲆鱼的企业,厦铁水产基地迅速占领了当地供应市场的空白,一年时间共养殖牙鲆鱼300万尾,纯利润达到了2000多万。
常建波让厦铁水产基地起死回生的事情,轰动了福建省的水产行业,常建波也成了行业里的名人。2000年,原福建省省委副书记梁漪萍来企业视察,建议常建波以高端人才的身份留在厦门。
厦门铁路实业公司业务总监:梁漪萍(原省委)副书记给郑立中(原漳州市市委)书记就讲了这个常建波讲师是科技人才,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必须尽快给他办理调动手续,这样说的,这是原话大概。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通过他把牙鲆南养,南养这样一个产业,带动起来了,那么在南方来说,他应该是说牙鲆之父。
2001年,常建波进入福建省集美大学,成为水产学院的一名教授,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给养殖户做技术指导。
东山县的养殖户在空鲍鱼池里直接养上牙鲆鱼,他们争相聘请常建波来做技术指导。这些养殖户都有养鱼的经验,牙鲆鱼的养殖技术被他们快速掌握。到了2005年,东山县牙鲆鱼的养殖产量达到了2000多吨,占到福建省的80%,常建波引爆了福建省的一项新产业。
漳州市科技局科长:作为一个产业来说,它对整个渔业的带动,会超过这个单纯的养殖的产值的数量,所以说,如果从经济社会效益来算,那肯定是达到二三十亿以上的数量了。
可2005年,就在牙鲆鱼产业炙手可热的时候,常建波却又要去做一件奇怪的事情,这使得本来很受大家欢迎的他,竟然开始受到养殖户的冷落。他究竟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竟然让企业对他的态度前后有天壤之别?就是因为这件事情,这个轻易就能给别人带来财富的常建波,连续亏掉了家里的300万,还要承受家人指责和外界嘲笑,可也是这件事,最终给他带来了2000多万的年销售额。
常建波是福建省省委副书记建议引进的高端人才,5年时间,他引进的牙鲆鱼给福建省带来20多亿的经济效益,多家企业争相聘请他去做技术指导。可是从2005年开始,这位水产行业的名人却突然受到企业的冷落了,因为他要做一件所有人都认为不划算的事情。这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
2005年,东山县的牙鲆鱼养殖数量已经达到2000多吨,利润空间逐步减少。这让常建波有了一个想法,不能再这么下去,必须尽快与企业合作,引进新品种,就能在以后的市场上占得先机。
常建波:一开始可能会投入比较多,回报比较少,但是一旦这个事情成功,很快迅速地会取得回报,会把前面的损失都会补回来了。
但是令常建波想不到的是,很多企业都不认为这是个商机,他们觉得05年牙鲆鱼利润空间可观,没必要花那么多钱去开发新品种,况且具体开发什么品种,常建波也没有决定好,企业都不愿意合作。
厦门铁路实业公司总经理陈良友:不成功,这个成本就等于就扔到水里一样。(是要冒风险啊?)要冒很大的风险。
常建波主意已定,既然企业不想跟他合作,那就自己建厂开发新品种,并推向市场。但这个想法刚一提出来,常建波的妻子张美华急了,她马上从山东跑到厦门劝阻,因为之前就有事实证明,常建波并不是一块做生意的料。
常建波妻子张美华:我就是一边跟他吵一边哭,最后急得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事实上我从来没有鼻子出血这个毛病,鼻子出血给人家那个白色的被单染了,给人家染了一大块。
老伴张美华之所以这么反对,原因就在于之前常建波做生意就亏了不少钱。2003年,常建波建了一个饲料厂,专卖牙鲆鱼的饲料,但却经营不善,两年时间搭进了家里的全部积蓄,最后厂子砸在自己手里想卖都卖不掉。现在他又要建什么养殖场,家人担心常建波再次走饲料厂的老路。
常建波弟弟常建生:他那个性格就是说不像做生意的,就是说搞学术研究还可以,有点书呆子气之类的,这样东西,反正不是那个在生意场上这种脑袋特别灵光的那种,不是那种。
可常建波却信心十足,他相信自己能够找到一种鱼,代替牙鲆鱼。2005年底,常建波靠着给牙鲆鱼养殖户做技术指导,手里有了200多万的积蓄,他在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建了一座养殖场,再一次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首先,他引进了300条当地少见的燕鲳鱼。
除这种燕鲳鱼以外,常建波还从山东引进了默斑牙鲆、大西洋牙鲆和星鲽。他觉得这些鱼都是和牙鲆鱼一样的鲆鲽类,在养殖上会更有经验。可2007年常建波把这些鱼养殖成功准备推上市场时,结果却大大出乎了他的想象。
常建波:原来差不多300多元一斤吧,500元一条,那后来就是可能40元一斤吧,处理掉了,那就亏了很多。
原来,常建波挑选的这些鱼在外形上与牙鲆鱼很像,但要价又比牙鲆鱼贵出很多,在市场上很不好卖。最后常建波只能贱价卖了,这让他足足亏了100多万。
本以为很快就能实现的财富梦想,却在现实中不堪一击。常建波苦苦思索,和牙鲆鱼外形相似的品种是坚决不能再碰了,可茫茫大海中,到底哪种鱼才能代替牙鲆鱼,重新创造一个产业神话呢?
2008年,常建波又看好了一种鱼——半滑舌鳎,这是一种只能在黑天进食的鱼。
记者:黑天才能喂吗?
常建波:它是夜间摄食习性,因为它这个鱼是生长在深海。
在福建,很少有养殖半滑舌鳎养殖户,市场很多都是野生的,价钱比较高。常建波觉得只要把半滑舌鳎开发出来,肯定能挣到大钱。可他万万想不到,就是这种鱼,让他再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事业险些就此夭折。
在常建波的养殖场里,我们见到了常建波想用来替代牙鲆鱼的鱼种——半滑舌鳎。
常建波:(这两个是它的眼睛吗?)这两个是眼睛,然后嘴巴长在这,这是它的嘴巴。它长得很奇怪,说俗话叫舌头鱼,就说长得跟个舌头一样,像牛舌头。所以叫舌鳎是嘛,学名叫舌鳎,半滑舌鳎。半滑舌鳎,它确实很滑。
舌鳎鱼在外形上与牙鲆鱼有很大差别。野生的半滑舌鳎在饭店最贵可以卖到一斤200元。在山东,半滑舌鳎的养殖技术已经成熟,但在福建,这种鱼的人工养殖还是个空白。2008年,福建的牙鲆鱼市场果然趋于饱和,利润空间已经缩减到2001年的20%。
常建波看准时机,花70万从山东引进了70公斤鱼卵。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那70公斤鱼卵竟然演变成了一场噩梦。
4个月后,鱼苗孵化出来,每尾都长到了10公分左右。常建波急得团团转,130万尾的舌鳎鱼苗滞销,他的养殖场养不下了。
孙煜煊常建波助理:就那么多池子,它养不下,养不下你一个池子里面密度太高的话,它很容易鱼就缺氧,缺氧的后果就是一天就是死好多条鱼。
每天都有近千尾的舌鳎鱼苗因为缺氧而死掉。常建波不明白,为什么养殖户不来买自己的鱼苗,他去给养殖户推销,但都被拒绝。因为当地从来没有人养过舌鳎鱼,到底市场如何,谁也不清楚。而且,有些养殖户打听到,这种鱼还有一个特点,让他们不敢养。
东山县养殖户林元荣:舌鳎有一个是雌的、一个是雄的么,比如说要是买到这个雄的舌鳎,它就不长,买的雌的舌鳎它就长得很快,因为它这个比例的话,我们去买了苗,我们买苗的人他这个心里没底。
这是同一批卵同时培育出的舌鳎雌鱼和雄鱼,雌鱼一年时间可以成长为商品鱼,但雄鱼生长需要三年。但是,两种鱼的幼鱼从外观上几乎看不到差别,只能在养殖过程中分批把长得慢的雄鱼淘汰。养殖户们都担心,常建波卖给他们的鱼苗中雄鱼的比例过多,所以没人来买他的鱼苗。
听到这个结果,常建波心灰意冷,此时,他的养殖场里只剩下20万尾活着的舌鳎鱼苗了。看着鲜活的小鱼苗,常建波决定,把它们全部放入大海。这是当年常建波放舌鳎鱼苗的排水口,20万尾鱼苗连续放了6天才放完。常建波这一次损失了近百万。
整整一个礼拜,常建波天天都徘徊在大海边,久久不愿离去。这个花甲之年的老教授备受打击。
常建波:这个打击是很大,可是这条路还是要走下去,只能走下去,你没有回头路了。
好汉不提当年勇,可常建波却忍不住回忆起在厦铁水产基地的辉煌日子。猛然间,这个不会做生意的常建波有了一丝灵感。当年推开牙鲆鱼,是因为有厦铁水产基地的带动作用。现在养殖户没有看到效益,凭什么相信养舌鳎鱼就能赚到钱呢?常建波恍然大悟,他决定自己养舌鳎成鱼,同时他还找到了自己的徒弟肖险崎合作。肖险崎在东山县有一家规模很大的水产企业,一旦成功,就会影响很大,结果两个人一拍即合。
常建波徒弟肖险崎:因为这个鱼,它都是传统认为它都是个好鱼,这个鱼本来就是个很名贵的鱼,养的人很少,在北方的话可能搞得比较早一点,有养的效益都很好。
2009年,肖险崎的舌鳎鱼都养成了商品鱼,并以每斤91块的价格通过经销商卖到深圳、东莞、香港等地。由于这种舌鳎鱼的野生资源很少,在酒店里能卖到160多一斤,很受经销商的欢迎。
常建波徒弟肖险崎:我一年能有20多万尾吧。
记者:这二十万尾带来的经济效益到多少啊?
常建波徒弟肖险崎:经济效益,从产值来讲,能有个七八百万吧。
有了肖险崎的带动,东山县有几家养殖场试探着养起了舌鳎鱼。而常建波为了打消大家怕买到雄鱼的顾虑,特意把雄鱼挑出来单独养大,让养殖户进行对比。2010年,常建波的饲料厂里还增加了舌鳎鱼的饲料,他把舌鳎鱼饲料卖给养殖户,出售舌鳎成鱼和鱼苗,一年能够给他带来2000多万的销售额。
编导:刘悦
摄像:张华君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 ☆ ☆ ☆ ☆ 更多致富成功榜样 ☆ ☆ ☆ ☆ ☆
多人登门拜访背后的财富真相
他坚信海南是个能让他赚到大钱的地方,只为这个信念,他十年奋斗,最终却落得个四个合伙人全部退出,自己的财产也所剩无几。从头再来,他得到一种神秘的鱼,就是这种鱼,让他仅用五年时间成就财富构想。一个台湾商人,到底靠着什么样的财富智慧,从竞争激烈的大陆鱼苗市场中实现了自己的财富梦想呢? >>>详情
关门做生意的财富秘密
军校读了不到一年就主动退学,汽车美容店开了不到一年就倒闭了,一个做事经常半途而废的“80后”,有一天扬言要在华北最大的热带观赏鱼养殖基地分一杯羹。几口大池子,闹市里一个从来都没开过的门市,靠这些怪招,天津的李春秋如何在别人的质疑中四年后一年创造财富300万元? >>>详情
用赔钱的谋略去赚钱
他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能赚500万,他却只赚100万;别人要死守的商业机密,他却公之于众。从借来的4万元钱开始起家,他只用了7年时间就使自己的财富翻了2500多倍,坐上了中国河豚行业的头把交椅,并带动了一个年产值十多个亿的产业。 >>>详情
财富迅猛增长的背后
他从最初的300亩水面起家,只用了短短6年时间,养殖水面就扩张到了18万多亩,成了江西养殖面积最大的水产大户。他到底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本领,又为什么会有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 >>>详情
一趟旅行带来的财富转机
他曾经是当地的偶像级人物,一亩地能产出别人七八倍的效益,当选辽宁省劳动模范,集荣誉财富于一身,他却偏偏要转行,不料一年多时间就赔光260万本钱和贷款,成为大家同情的对象。关键时刻,一个别人都没有在意的细节,半年内就让他的事业起死回生,一年就创造了1500万财富。 >>>详情
让蝴蝶飞着去挣钱
他从国外旅游回来后,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竟然想让蝴蝶飞出去帮他赚钱。更令人奇怪的是,赵清林说,能让蝴蝶飞出去挣钱,都是和一次进山的经历有关。两年后,赵清林的蝴蝶真的能飞出去帮他挣钱。到底赵青林在深山里发现了什么?蝴蝶如何飞出去帮他挣钱,一年创造财富近百万元? >>>详情
转学风波引发的财富奇缘
考上分数高的大学,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但却有这么一个人,偏偏要从分数高的大学转到分数低的大学,他这种怪异的行为一经媒体报道,引发了激烈的辩论,没想到却让他获得了一段美好姻缘。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那次转学和那段姻缘,最终成就了一个年销售额过千万的产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详情
在赔钱生意里淘金
他是一个精明、会做生意的商人,然而他却干了一件让大家都不看好的事。一个濒临崩溃的产业,他赔光了所有的积蓄,甚至兄弟反目;三年之后,他如何绝地反击,创造年销售额三千多万元的财富传奇? >>>详情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进入《致富经》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