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播放了一期《虫子改变的泥鳅财富》电视节目,讲的是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节目中一个农村青年,在外做了多年的路桥工程,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回乡搞起来水产养殖。
在村头,他利用两个自然坑塘,投资改建了200多亩池塘用来养泥鳅。第一年泥鳅成活率很低,失败了。想着是不是泥鳅苗质量问题,第二年他又更换了一家苗种场进的泥鳅苗,结果还是死苗不断,镜检,发现大量的车轮虫。由于受到车轮虫病困扰,泥鳅养殖同样失败了,连续两年养殖失败,亏损了一百多万元,使他陷入了困境。
第三年,他从湖北请到了一位技术员,这位技术员实施的技术措施,使他彻底大翻身。泥鳅苗种阶段,不喂人工饲料,而是夜晚采取灯光诱虫捞虫,拿这些捞来的虫子泼洒到泥鳅苗池,节目中说明捞来的虫子用来吃掉寄生在泥鳅身上的车轮虫。仅这一项技术措施,泥鳅养殖大获成功,当年泥鳅销售额达390万元。
从该电视节目看出,生物控制、以虫治虫的寄生虫病生态防控技术不仅可行有效,而且已经用于养殖实践。可惜,大多数业内人士都没有意识到这些,或根本不朝这个角度来考虑。
作为一档电视节目,它的侧重点在于宣传农村创业青年的创业心得,养殖技术环节分析的不是很到位,讲的有点粗燥和欠缺。泥鳅繁育或育苗过程难逃“寸片死”的现象很普遍,“寸片死”指的是泥鳅水花培育至3~4cm寸片规格,成活率非常低,据有关专家估算目前只有5~10%。只有认识到鲜活饵料生物作为泥鳅苗开口饵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运用于育苗过程,成活率才能大幅度提高。
泥鳅苗最好的开口饵料就是轮虫(片中讲的小一点的白虫),随之接着就是枝角类(片中讲的大一点的红虫)。这些浮游动物,这是任何质量再高的人工饲料无法替代的,如果缺少了这些鲜活浮游动物饵料,泥鳅苗就会自相残杀,成活率很低,而且培育的泥鳅苗免疫力很低,非常容易受到车轮虫等寄生虫的侵扰。
一旦遇到车轮虫寄生,数量少时,只要水体环境良好以及苗种体质健康,不足为虑,完全相信、依赖鱼苗自身的免疫力就行,鱼苗免疫系统可以实时工作,限制和控制车轮虫等寄生虫的数量增加。
如果此时施用杀虫剂,情况将变得糟糕,更有甚者,由于“以防为主”理念的根深蒂固,不管有没有车轮虫寄生,接二连三施用杀虫剂,那更是大错特错了。施用杀虫剂,伤损鱼苗自身,降低其免疫力和抗病力;施用杀虫剂,杀灭车轮虫等原生动物类寄生虫的“天敌”——浮游动物,致使寄生虫泛滥;施用杀虫剂,杀灭浮游动物,导致苗种优良天然的鲜活饵料更加缺乏,降低苗种的免疫力。
本文摘自《水产养殖用药问题解析及“零用药”的实现》蒋发俊著!
淘宝网、京东、当当网均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