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数据正在推动各个行业转型升级,

“大数据+医疗”也站上了时代发展的风口。

有业内人士称,

大数据分析的作用堪比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

医疗领域即将迎来重大变革。

青岛智能产业研究院,

一项又一项被称之为“智慧医疗”的实践正在稳步落地,

“机器人医生”在辅助诊断、

慢病管理等领域开始发挥作用,

走进普通百姓生活。

智慧医疗项目在岛城试水

“网红院长”段涛前不久发声:两三年内,水平一般的医生就会被机器人取代,因为机器人看图片会比医生准确且高效。

机器人真的能代替医生“坐诊”吗?

2015年,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智慧健康研究所就与青大附院山东省痛风病研究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建国际痛风病智慧医疗研究中心。

当时着力促成这项合作的青岛智能院副院长施小博对记者说,“机器人医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一台人形机器坐在诊台后面直接给患者看病,它实际上是一种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软件,可以利用其海量存储的知识库、患者病历库和大数据专家经验库,给现实中的医生当助手。

相对于高灵敏度的手术机器人“达芬奇”,显然这种“机器人助手”更具智能化。

如今,一项名叫痛风病平行辅助诊疗的系统已经在青大附院上线使用。

这套系统依然以青岛智能院的“平行理论”为指导,通过建立医疗、药物和病历的信息库,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具备了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辅助诊疗能力。

这样一来,医生不用再花费时间去阅读过往病历,也不用单纯靠个人记忆力来作出诊疗判断,从而避免人为疏漏,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性。

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使用知识图谱、自然语言自动处理等技术结构化存储医疗数据,可以成为医护人员的学习系统。

数据库中保存的病人情况与医药疗效大数据,还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精准的标靶患者群体。

智能医生发出慢病问诊指令

家住绍兴路社区的陆某患糖尿病多年,一直坚持打胰岛素,可最近一周,他的血糖值却居高不下。

绍兴路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到中科远医远程慢病管理中心发来的“警报”,立即派出医护团队上门服务,结果发现陆某最近总是在同一个位置给自己注射胰岛素,在身体上形成了一个硬结,导致药物吸收效果不好。

医护人员为陆某调整了注射方式之后,他的血糖值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是青岛社区智慧养老的一个成功案例。

去年年底,青岛智能院与全球第二大养老服务提供商英国Tunstall集团、中国台湾卫利集团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使中国大陆首家远程医疗和慢病管理中心落户青岛。

经验优秀_大数据优质经验_经验和数据哪个重要

之后,智能院的孵化企业青岛中科远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青岛智信医疗管理有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承接市场拓展任务,迅速在市南、市北、李沧等市内三区的8家社区医疗机构和养老院设点进行试运行。

他们筛选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心衰等容易反复发病住院的患者进行远程慢病管理,为患者配备家庭式心电仪、血压仪、血糖仪、血氧饱和仪、体重仪等监测设备。

设备将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中科远医远程慢病管理中心,中心的云平台可实现数据长期储存,进行慢病管理追踪,可随时筛查异常数据,通过电话、视频等及时与患者进行健康访谈,并向社区医生发出问诊指令。

8月8日,中科远医在试运行三个月后,带着重新理顺的服务流程,开始迈入正式运行阶段。

青岛智信医疗的总经理高进军对记者说,社区医疗的宗旨就是公共卫生服务和慢病管理,有了这套智能系统,意味着慢病管理从被动服务变成了主动服务。

“以前都是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给社区居民体检一次,不可能随时了解居民的生命体征变化,现在‘智能医生’让早期医疗干预成为可能,很多慢病患者可能由此少住院,甚至不住院了。”

随时监控慢病患者健康指数,看起来医生的工作量是增加了,实际上却提高了工作效率,因为“智能医生”系统后台的数据分析分担了筛查疾病和初步诊断的重任。

绍兴路社区卫生服务站主任万志习表示,过去一个社区医护团队最多能管理二三十个患者,现在一个人管理几百人都没问题。

依靠“平行养老”构建大健康生态链

“其实,目前市场上很多打着高智能旗号的医疗产品,都只是在卖设备而已。”高进军认为,智能医疗的未来,必然不是所谓高科技医疗产品大行其道,而是智能服务至上,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医疗新时代。

在这个时代,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医生、护士并不会因此失业,而是释放出医疗资源生产力,在线上数据更精准的条件下,更加充实线下的医疗服务,尤其在慢病管理领域发挥巨大功效。

“当患者足不出户就能随时感受到专业医护人员的关注,他们的就医体验也会大大提高,这也有利于改善当下的医患关系,让患者和医护人员都受到更大的尊重。”

青岛智能院产业化处处长黄松筠身兼青岛中科远医总经理,面对智能时代医疗和养老,他特别认同青岛智能院院长王飞跃提出的“平行健康,平行养老”的概念,即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同时存在,通过数据积累、运算分析来进行现实世界当中的决策支持。

“现实世界的你,对应虚拟世界多个平行的‘你’,这些虚拟的‘你’来帮助你获取健康指导、提醒饮食用药、预约医护人员和家政服务……督促指导现实世界的你,并且根据现实世界你的情况不断运算分析一直发生的变化,协助现实世界的你获取更好的养老与健康服务。”

在黄松筠看来,打造平行养老技术服务平台,就是要基于大数据与养老健康技术服务提供方的合作,通过平行养老技术提供更全更好的服务和信息增值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降低养老服务成本,最终搭建成养老大健康生态链。

事实上,目前的智能化医疗和养老尚处于一个“弱智能化”阶段,但已经起步的探索,至少可以解决养老资源有限、医疗资源不均衡、财政负担重、看护市场运营成本高且服务水平低等诸多“痛点”,是值得期待的智能居家健康养老方案。

专家观点

● 两三年内,水平一般的医生就会被机器人取代,因为机器人看图片会比医生准确且高效。

● 云平台可实现数据长期储存,进行慢病管理追踪,可随时筛查异常数据,对患者作出就诊提醒。

● 智能医生让早期医疗干预成为可能,很多慢病患者可能由此少住院,甚至不住院。

● 智能医疗的未来不是所谓高科技医疗产品大行其道,而是智能服务至上。

人工智能时代,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无限遐想。

今年7月20日,

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让智能科技的发展前沿和未来展望

再度成为社会热门话题。

你怎么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

欢迎留言和小创讨论哦!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 娉)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