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特别爱折腾的人,这可能就是我的性格。”2月20日,在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夏热勒津村小荷度假村,53岁的村民王艳玲笑着说。

王艳玲是小荷度假村的负责人。2002年,下岗后的她没有闲着,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夏热勒津村7个亏损多年的鱼塘,因为长期闲置,鱼塘里都是垃圾。“我想把亏损的鱼塘改造一下,再建几个小木屋和蒙古包,让游客可以在这里钓钓鱼,品尝农家特色饭菜。”王艳玲说。

但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瞎折腾什么,你又没有养鱼的经验,而且那里都是芦苇和垃圾,没有路,也不通电,怎么发展乡村旅游啊?”可王艳玲是个倔脾气,她认准了发展乡村旅游这条路,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开始创业。

说干就干,铺路、架电线、割芦苇、搭建小木屋和蒙古包……还往鱼塘里投放了11吨鱼苗。王艳玲每天都在不停地忙碌着,虽然辛苦,但看着一天天变好的环境和鱼塘里活蹦乱跳的小鱼,心里特别高兴。

但创业并不容易。2006年8月,眼看着鱼塘里的鱼就要大量上市,博乐市却下了一周的雨,鱼塘里的鱼全都死了,王艳玲的努力功亏一篑,损失了37万元。“不行就赶紧放弃吧,再找个稳定的工作。”经历了这场危机,家人又来劝她。

怎么办,要放弃吗?坐在鱼塘边,王艳玲一边流着泪,一边看着周围慢慢变好的环境,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就要坚定地走下去。”她擦干眼泪,决心从头再来。

可清理鱼塘的沉积物成为王艳玲的头疼事,“每个鱼塘的清淤费用要十几万元,这可是一大笔钱呀。”算了一笔账后,王艳玲冒出一个想法:能不能利用淤泥的养分种植水稻呢?

新的尝试意味着新的开始。为了种植水稻,王艳玲四处学习水稻种植技术,不断精选水稻品种,并开始在两个鱼塘里试种水稻。

在王艳玲的精心呵护下,2010年秋天,水稻丰收了,这也让她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但是在鱼塘里单纯种植水稻,效益并不高,如何让有限的土地产出更大效益?王艳玲通过学习,了解到“蟹稻共生、一地两用、一水两养”的立体生态农业,于是购买了一批蟹苗放入水稻田中养殖。

第二年,水稻和稻田蟹喜获丰收,都卖出了高价。“投放蟹苗的稻田不施肥、不洒农药,产出的是有机水稻,价格比普通大米高一倍;稻田蟹金爪黄毛、青壳白肚,品质非常好,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王艳玲乐呵呵地说。

不仅如此,王艳玲还从内地引进荷花,在鱼塘里试种,为村里增添了一处别样的美景,吸引不少游客观光游玩。如今,王艳玲的小荷度假村有11间包厢和1座可容纳500人的大型宴会厅,还有观赏荷花基地、娱乐垂钓基地、有机水稻及果蔬种植基地。

观赏荷花美景、品尝有机大米和肥美饱满的螃蟹,都成为小荷度假村的魅力所在。这里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江南水乡”,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我们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还增加了许多就业岗位,不少以前出去打工的村民开始回村就业。未来,我想继续扩大经营规模,带领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王艳玲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