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苑川河畔,冯湾村的百姓依旧繁忙,这里,没有农闲的概念。冯湾村西南角日光温室大棚里,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今年45岁的王玉林和往常一样,穿梭在大棚里。
“我们基本掌握了市场行情,把黄瓜分不同时期栽上,你看,现在这些黄瓜秧子高低不齐,可以保证这个大棚一直有黄瓜供采摘。”王玉林告诉记者,以前大田种植收入很低,6亩地年收入不到1万元,如今承包大棚后,一年下来纯收入能达到近20万元,今年承包的6个温室大棚,种植有西红柿、水果、黄瓜,现在看上去长势不错,估计到月底就可以上市。
和平镇冯湾村位于苑川河下游,距兰州市区16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964户3240人。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800元,村集体经济和固定资产达5800万元。近年来,冯湾村聚焦做大做强富民产业,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探索“一核多元”党建引领模式,确定“强支部、兴产业”思路,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特别是,自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来,和平镇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科学规划方案,立足冯湾地域、资源特点,结合农民群众实际需要,打造和美新冯湾。
如今的冯湾村,产业兴旺、村民富裕,村庄越来越美,一幅甜美静谧的和美乡村画卷跃然眼前。
特色产业强经济 乡村发展有希望
11月1日,阳光明媚,走进榆中县和平镇冯湾村,宽敞明亮的小洋楼鳞次栉比、宽广平坦的道路纵横交错、一排排日光温室里蔬菜长势喜人。
据该村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李福宽介绍,近年来,该村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多渠道、多方式盘活现有资产资源,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目前全村共有日光温室大棚、钢架蔬菜大棚840座,今年新建300座,设施农业成为村级主导产业,成为兰州市菜篮子工程重要保供基地。
据了解,冯湾村集体流转1700亩土地建设完成的蔬菜大棚基地,建成包括育苗中心、冷链仓储、生产加工、销售中心等配套齐全的现代化蔬菜产业园区。
同时,冯湾村抢抓榆钢落户、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机遇,积极推进“三链”建设,先后成立5家村办股份制企业,以“村企合一”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目前,宏丰农业整合闲置土地1100余亩,发展特色种植、规模养殖、观光产业,年度创收突破100万元;宏立工贸主要经营宾馆、运输、建筑、建材等多个行业,固定资产已达2000万元,年度创收90余万元;万眼泉园林公墓设立殡葬服务中心,年度创收80余万元;成立不久的宏欣盛农业主要发展蔬菜、瓜果、花卉等特色设施农业,正在建设温室大棚、敷设灌溉管道,预计可增收集体经济50余万元。
因地制宜抓发展 绿色环保美家乡
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以来,冯湾村整合两西区域1000多亩地,依托两西区域现有房屋、鱼池、树木等设施,提高环境绿化和蔬菜花草种植品类,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农家乐、颐养休闲区,吸引游客前来游玩、观赏,实现乡村建设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
据悉,冯湾村在累计投资1.8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处理好强村与富民的关系,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
今年,该村投资2925万元实施65户新农村第八期建设,投资3000万元实施600亩现代农业设施大棚项目,投资240万元配套灌溉设施,投资360万元实施24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180万元配套2.4公里产业道路,投资250万元实施河道治理和污水处理厂建设。
致富路子走得稳 百姓生活有滋味
漫步在冯湾村,造型别致的小洋楼错落有致,村落街巷粉墙黛瓦,院墙内枣树、山楂树一片火红,仿佛村民红红火火的日子。
据了解,村两委积极争取和整合各类资金6500万元,建成别墅住宅楼560栋。建设完成污水处理站一处;完成活动走廊建设和四个六角亭的建设;安装路灯548盏;完成绿化村庄面积3500平方米,栽种花卉苗木875株,人均绿地面积105平方米;完成村内硬化道路18.5公里;完成天然气管网入户工程;建成中学一座。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逐步均衡配置,人居环境全面达标。
“我嫁到村里的时候,大家住的还是平房,村道也是土路,现在路好了,也盖了楼房,村里通了自来水、天然气、宽带,尤其是天然气通了之后,妇女们再不用弄柴火,下班回家能很快地做好饭,还有时间跳跳舞,搞些文娱活动。”金红芬乐呵呵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冯湾村走“资产经营型”模式,让闲置资源用起来;走“土地经营型”模式, 让沉睡土地活起来;走“入股分红型”模式,让农民群众富起来;走“产业带动型”模式,让特色产业强起来。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冯湾村已逐步走上了集体谋划发展、群众广泛参与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使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大幅提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