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挫折常有,而强人不常有。如果身体,事业的压力都足以击倒你,你还能不能勇敢的站起来?可能在这样的境遇摆在眼前之前,我们都不知道自己会如何面对。
在养牛行业,就有个“牛人”。她30岁得心脏病,40岁患宫颈癌,在鬼门关闯过两次,创业路上也多次亏损。有人说她“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她却说“自古华山一条路”,既然走就要坚持下去。这个人就是于静。现在的她在天津经营着除国营牧场之外最大的现代化牧场,但创业之初的故事,还得从一家即将倒闭的乳酸菌饮料厂说起。
送奶上楼送出1亿销售额
于静15岁就离开家只身到深圳打工。28岁时,回到家乡天津办乳酸菌饮料厂。谁成想,30岁时,被查出得了严重的心脏病,而且手术风险很高。她悄悄写下遗嘱。幸运的是,手术非常成功。然而,身体上的鬼门关刚闯过,生意上的鬼门关来了。
于静办的乳酸菌饮料厂因为经营失败,一下亏了400多万元。而这其中80%的钱都是借的,甚至有一部分高利贷。债主每天催债,员工纷纷离职,于静的公司眼看就撑不下去了。这时,于静在天津本地报纸《今晚报》上看到了自己的救命稻草。
一项送奶上楼的业务,正在征集相关乳品企业合作,投递报纸的同时给客户投递牛奶。看到这个消息,于静动了心。她果断跟员工集资筹了100万元,停掉乳酸菌饮料转行生产牛奶。
可这次转行,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顺利。第一个月订出去的牛奶数量,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每天只有12袋。如果这样下去,赔本不说,牛奶厂也得倒闭。这时,于静做了一个决定——免费送牛奶。
她和员工在天津市区轮流搞免费品尝活动,而且凡是订了报纸的客户,都可以得到一袋牛奶,先尝后买。整整一个月,工厂每天生产4000袋,卖出去12袋,剩下的3988袋牛奶全部被送了出去。
第二个月开始,她的方法见效了,订牛奶的客户慢慢多了起来,订单数由每天12袋变成了一万七千袋。一年后,每天订单达到了16万袋。
随后,于静又在天津开发了送学生奶,送奶进军营。加上送奶上楼,这三大营销让公司的年销售额在2002年就达到了1亿多元。
新建牧场,外行变专家
2003年,于静与国内一家知名乳品企业在天津合资成立了一家乳品加工厂。随后,她又在天津市北辰区建了三个牧场,养了4000多头奶牛。
送奶车到加工厂交奶的时候她傻眼了,加工厂的化验员说她的这些牛奶虽然各项指标都检测合格了,但是气味不对。于静的第一反应就是工厂是不是刁难我们?指标合格,味不对?咨询专家后她才知道,自己好心办了件坏事。为了给牛吃好,于静特地买来了一大车萝卜,拌到饲料里喂奶牛。她觉得对人来说萝卜是小人参,吃了上下通气,牛吃了就更好了,结果导致了牛奶的气味不合格。
牛的代谢需要一周左右,所以一周内的牛奶全都被加工厂拒收了。牛奶白白倒掉,损失了近60万元。因为不懂行,类似的问题多次发生,于静的牧场连续亏损了五年。
2006年发生了一件事儿,仿佛又让她回到了30岁时的境地。于静被查出患有宫颈癌,这一年她40岁。十年前的生死抉择重演,何其不幸。可于静这次表现的更平静,她找来律师,立了两份遗嘱,一份给家人,一份给公司。
身体每况愈下,加上之前的心脏病,有的医院甚至认为已经没有治疗的必要了。大家都非常担心的情况下幸运再一次降临,癌细胞没有转移,手术非常顺利,于静第二次闯过了鬼门关。
癌症手术后,于静一边经历着放化疗,一边戴着假发和帽子去上班。她到处学习怎么养奶牛,牛舍里的风扇怎么装,就这一个问题她就上了十几个学习班。
慢慢地,于静由养牛外行几乎变成了养牛专家。她又高薪聘请了专业人员管理牧场,牧场开始盈利了。到2013年,公司的年销售额达5亿多元。
要做就做最好的现代化牧场
2014年公司的一次产品品评会上,气氛十分尴尬,原因是于静做出的一个决定。她要把公司全部的钱投进去,还要贷款再建一个万头牛规模的牧场。所有人都不理解,公司的规模和经营状况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而且她的身体状况也不好,好了伤疤忘了疼吗?为什么还要给公司再掀波澜。于静却说,就是因为患病,她才更加珍惜机会,看中人生价值。赚点小钱,安于现状不是她的性格。
当机立断,2014年10月起,于静就陆续流转了一万多亩土地,投资三个多亿建了一个万头奶牛养殖场和种植基地。在这个基地里,她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挤奶设备以及大数据系统。在数据监控室里,一台电脑就能掌握所有奶牛的情况,比如奶牛产了多少奶,是不是要生病了,是不是该配种了等等。通过这个信息中心,可以管理整个牧场,随时查看奶牛的生长状况,高效便捷。
在大数据系统的帮助下,于静的牧场节约了成本,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这还不够,她还要在源头上下功夫。
在乳品行业,牛奶的收购是根据质量来定价格。怎么样才能有好的奶?必须要有好的牛,有好的牛,必须得有好的草。于静想让自己工厂的牛奶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抓住牛饲料这个关键。2015年起,于静种植了上万亩苜蓿、玉米等饲料,而且还要把饲料的品质做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种,养,草,畜一体的模式下,于静牧场牛奶的收购价格每吨能比一般牧场高出200多元,而且全部被作为高端奶。她除了把原奶卖给国内几家大型乳品企业外,还跟人合资成立奶制品加工厂,再加上基地种植的牧草和玉米,2018年,公司的总销售额达9个多亿。而且她在牧场所在地开拓了一个租金+薪金+股金的扶贫模式,带动着当地农民一起富。
自2008年中国奶业的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奶牛养殖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亏钱的多赚钱的少,这在行业内不是秘密。中国的奶牛数量已经从2008年的1000万头左右,下降到了2018年的700万头左右。
即便如此,于静也一直在坚持着“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并且她也把这条路走通了。她的成功,似乎让我们看到未来养牛业的春天,她自己似乎也离“让消费者未来以喝国产奶为荣”的这个心愿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