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来郊区西南舁乡咀子上村游玩的市民不少,官印山上、知青大院里,到处是游客的身影。临近中午,小山村渐渐安静下来。在村口“小花农家乐”门前的空地上,游客赵先生一家坐在长凳上喝茶、聊天,小孩子们荡着秋千,不时发出咯咯咯的笑声。原来,他们在等着品尝农家饭。赵先生说:“今天没预订,来了已经客满了,只好在门外等。”

走进这家农家乐,不同于院外的安静,院内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干净的小院里洗脸盆、垃圾桶摆放得井井有条,三间窑洞、一间平房都坐满了客人,他们推杯换盏、有说有笑。服务员刚把桌上的空盘子拿出来,又赶紧去厨房端出一盘热气腾腾的菜给客人送去。

在招呼客人的忙碌身影中,动作最快的要数这家农家乐的经营者李小花。当天的客人比往常多,李小花又是端菜,又是倒水,十分热情。厨房有菜做好了,她一阵小跑将刚出锅的饭菜给客人端进去,满头的大汗也顾不上擦。2012年,在村里的鼓励下,李小花开起了农家乐,如今已是第6个年头。村里的农家乐有好几家,她家生意最红火,其中有啥奥秘?李小花一边忙活,一边道起了她的生意经。

李小花擦一把汗说:“来我这儿的,几乎是回头客。到了周末,一天能接待十五六桌。一有电话预定饭菜就得马上准备,每天忙得很。有时客人等到中午两三点也要吃俺家的饭。要说俺有啥诀窍,我觉得是地道的农家美食和热心的服务。”

李小花一家过去没什么营生可做。近些年,咀子上村改善村容村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借助这股“东风”,村子带动村民发展相关产业,服务游客、增加农民收入。在村里的鼓励下,李小花成为村里第一批农家乐经营者。为了让李小花这样的农民办好农家乐,村里对他们没少支持。李小花指着桌上的盆盆碟碟说:“我家用的碗筷盘碟,都是村委会给提供的。对于我们刚起步那会儿来说,这可省了一大笔钱呢。”

农家乐刚起步时,李小花觉得农家乐无非就是让城里人来农家小院随便吃吃喝喝,没太多讲究,哪知道开农家乐的学问可大着呢。李小花说:“我平时就爱干净,以前每天都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村里就是看中我这点才鼓励我开农家乐。开起农家乐,更要注重环境卫生,现在我打扫院子更勤快了。但农家乐光整洁还不行,做出的饭菜得有特色,游客才会再来。为了让饭菜更有特色,村委会常组织培训,教我们烹饪技术。几期培训下来,我们掌握了美食烹饪技艺,饭菜口感越来越好。”

小花农家乐的菜谱上,一桌饭菜有20多道,其中各种炒菜并不多,主食却多达10种。李小花骄傲地说:“这就是我家生意火爆的秘诀。”起初,李小花在设置套餐时,炒菜多、主食少。但客人就餐过后,往往是主食都吃完了,很多炒菜却剩下了。在准备饭菜过程中,炒菜必须得现做,客人常常等半天也等不来一道菜,炒菜端上来了却没人吃,费力不讨好。

李小花开始琢磨改变菜谱。每次客人走后,她在收拾碗筷时,都要详细记录哪些饭菜吃光了,哪些剩下了。李小花说:“一段时间后发现,我们费时费力做的炒肉等菜客人吃得少,而像红枣糕、红稠饭这样的农家主食反而很受欢迎。人家城里人来咱这儿就是吃农家饭来了,大鱼大肉反而不稀罕。”

找到了原因,李小花开始调整菜谱。炒菜数量不断减少、各种农家主食逐渐增多。现在,农家乐里主食数量占到了套餐的一半。李小花说:“炒菜少了,我们也省了不少事。这些主食都是我头天晚上做好的,第二天拿出来上火一热便好。农家乐一定要让客人觉得实惠。我看到哪道菜受欢迎,就加大分量,农家美食保管吃个饱。”

凉拌野菜、糊嘟、油糕、煎饼、红稠饭……这些平日在城里不多见的特色美食深受客人欢迎,小花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小花,每个周末都爆满,一年下来挣不少吧?”一位正在吃饭的游客笑着问。李小花抿嘴一笑:“挣多少,是俺们的秘密。不过,可以告诉你的是,比外头打工强多了。”

现在,咀子上村的青山成了村民们致富的“金山”。李小花说:“村里的乡村旅游火了,来的游客多了,农家乐的客人就多,最终受益的还是俺们老百姓。我相信,我的农家乐生意一定会更兴隆,日子也一定更红火!”(王鹏)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