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业节目致富经视频_农业卫视致富项目_农业节目致富经

逯兴华:返乡创业种出“农业荣耀”

黄瓜收购价2.8元/公斤,品相好的价格会高点……”5月29日一大早,逯兴华又来到平泉市榆树林子蔬菜果品批发市场,看看黄瓜的价格,了解一下市场行情。

乡村振兴,呼唤着青年,同时造就青年,返乡创业青年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广袤乡村回馈给他们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榆树林子镇付家店村的逯兴华就是其中一位。

谋求发展返乡创业

说起农业,在农村土生土长的逯兴华一点不陌生。在他的记忆中,从春季到夏季再到秋季,父辈们除了夜晚睡觉的几个小时外,其余的时光都是在田地里度过的。他们那一张张被日头晒得黝黑的脸,深深印在下一辈人的脑海中。正因如此,年轻人不愿接触农业。

2015年,逯兴华外出务工,从当学徒开始,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打拼,稍有积蓄的他回乡创业——开饭店。然而经营几年后,他发现家乡的广袤的田野上,年轻人大有可为。

走在榆树林子镇的各个村庄,公路两侧一排排的黄瓜大棚格外抢眼,老乡们就是靠着这些大棚增收致富,逯兴华决定自己也建一个大棚。

虽然父辈们都和土地打交道,也种了多年的黄瓜,但到了自己经营,逯兴华还是力不从心。而种植技术,逯兴华更是什么都不懂,只能一边学习,一边种植黄瓜。

每天天不亮,逯兴华就进棚采摘,之后开着货车把黄瓜拉到蔬菜果品市场售卖,回到家已近中午时分。午饭过后,他又来到大棚里,打底叶、放秧,一直忙活到天黑,一天要在棚里忙上10多个小时,“晚饭不知道几点能吃上,有时候到家已是深夜,累得躺下就睡了。”

从实践中,逯兴华逐步掌握从栽秧到养护、从采摘到销售等方面的技术。“如果有人说种植黄瓜不累,那是不了解这里面的苦。种植黄瓜要和养孩子一样精细,操作稍有不当就会影响黄瓜的品质和产量。”逯兴华说,累也高兴,因为他看到了收获。

逯兴华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家三五口人经营两个大棚,一年纯利润收入近20万元,这比在外打工赚钱要多得多。

平泉黄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作为“平泉黄瓜”品牌的主力军,榆树林子镇黄瓜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到70%以上,产品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且榆树林子黄瓜品质优、产量高、销售范围广,再加上科研公司、交易市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我们这儿有良好的产业依托,有成熟的种植技术,如果再有资金上的支持,建黄瓜大棚前景可期。”2021年,逯兴华看到了希望,也有了新的想法——成立自己的合作社。

致富路上敢拼搏

建大棚说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并不容易。从流转土地到建成,一个蔬菜大棚需要约15万元,可是这资金从哪里来?

逯兴华和家人说起建大棚的事情,家人虽然都支持,可是靠从亲朋好友处借钱是凑不够这么多的资金。经过打听,逯兴华了解到平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商贷宝”业务,随即便向平泉市榆树林子信用社提出申请。

“良好的信用记录是取得金融支持的必要条件,逯兴华回乡创业种植黄瓜能够得到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支持,重要原因是他的信用报告中始终保持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平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持续加大金融惠民力度,紧紧围绕‘三农’、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受益群体,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在支农支小支微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推动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贷款顺利申请下来,有了200万元的启动资金,2022年,逯兴华又建起了8个黄瓜大棚,也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近中午,走进黄瓜大棚,一片片惹眼的绿色,一根根鲜嫩的黄瓜顶着花吊在一人高的藤蔓上,为明天早上的上市“贪婪”地生长;在几公里外的榆树林子镇蔬菜果品市场里,一些瓜农在销售黄瓜,在各收购商的收购点,工人正忙着包装、装箱、装车,这些品质优良的黄瓜很快就能到达全国各大城市,端上市民的餐桌。

记者了解到,平泉市榆树林子镇黄瓜从最初的10个棚到如今的1.2万个棚,年产值从20万元到20亿元,目前,榆树林子镇从事设施菜相关产业的人员达2.9万人,占全镇农业人口的90%,仅当地农村信用社的居民存款余额就有11亿元,人均存款近4万元。

逯兴华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创办合作社种黄瓜,靠的是乡愁和农村情怀;而有力度、有温度的技术与资金支持,才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承德广播电视台《创业路上》栏目播出后,有几位农户向我了解建黄瓜大棚、承包大棚的情况,我都已经详细介绍。”逯兴华表示,现在农业发展的政策好,前景非常好,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回村发展农业,进一步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

当前,已有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有干劲的80后、90后从城市回归乡村,耕耘在田间地头,成为粮食、蔬菜、瓜果种植、稳产增产的“生力军”。随着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了种植业大军。以逯兴华为代表的年轻的“新农人”,续写了新的农业荣耀,“泥饭碗”正在变成“金饭碗”。

记者/张光明 通讯员/侯玉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