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海南白沙8月4日电 题:海南白沙黎乡村民产业致富各显身手
作者 符宇群
引进兰花产业,发展农村庭院兰花经济;深挖黎族文化,打造黎乐部落村庄;聚焦热带高效农业,助推产业多点开花……这是当下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美丽乡村发展的新图景。
地处海南省中部生态核心区的白沙黎族自治县,是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山区县。近年来,白沙立足生态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美丽乡村,坚持走保护与发展的特色产业之路,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高峰村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首个试点生态移民村。2020年12月,高峰村委会方通、方红和方佬村三个自然村118户498人全部搬进了离白沙县城不到5公里的新址。村民搬迁后割胶生产方便了,以往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就业难、增收难等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慢慢在化解。
白沙长岭村村民符天开种植庭院兰花促增收。吴天军 摄
负责高峰村民宿清扫的符丽彬说,搬迁后居住环境大为改善,交通便利,收入增加了。她说,政府给家里分了50亩橡胶林,每天割胶大概收入300元到400元。丈夫每个月还能拿到巡林员的2000多元补贴,自己偶尔还外出务工挣点工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高峰村委会支部书记符志明介绍,为了让村民搬迁后有产业支撑,在稳定橡胶主打产业的同时,政府支持村集体合作社发展橡胶林下经济,种植50亩红托竹荪,每年可获得18万元分红。未来计划组织村民扩大林下种植面积。
眼下,正是兰花的花期。在打安镇的长岭兰花种植基地里,一株株兰花竞相绽放,芬香阵阵,让人赏心悦目。
南牙村特色的黎乐元素壁画。张开华 摄
这是长岭村现属村集体经济的40亩兰花种植示范基地。“基地共有11个大棚,种植大约28万株兰花。”打安镇打安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吴俊才说,自2018年以来,打安镇将兰花产业打造成为长岭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在兰花等产业的帮扶下,2020年长岭村民小组人均收入达到19619元。
吴俊才介绍,为了帮助更多村民稳定增收,自2019年底起,政府还投入帮扶资金,陆续帮扶村民在自家庭院里搭建30至50平方米的兰花大棚种植兰花,请技术员上门传授兰花培植技术,帮助村民发展庭院兰花经济。
符天开是长岭村最先试水发展庭院兰花经济的首批农户之一,“政府帮扶发展兰花产业我第一个支持!”他说,去年种植的1300株庭院兰花为自家增收了3000多元,发展前景令他信心十足,今年还打算扩增大棚面积继续种植兰花。
与长岭村不同,邦溪镇南牙村主打黎乐部落村庄特色。目前南牙村依托村内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正在着手打造具有乡土音乐文化“印记”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以民族元素赋能乡村旅游。
“现在村里不仅路面全部硬化,村道整洁,村里还增加了配套设施,游客越来越多了。”邦溪村委会原党支部书记朱晓清如今已经卸任,谈及村里的变化仍非常感慨,他说,南牙村具有打造黎乐部落村庄的良好基础,利用好这些资源优势,村民一定会获益。
白沙对俄村橡胶林下种植五指毛桃。吴天军 摄
南牙村青年朱晓保是白沙当地小有名气的黎族歌手。他在村里打造的“黎家山兰酒坊”,酒坊面积超过300平方米。2019年,朱晓保的山兰酒卖出了60万元的好成绩,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四川等地。朱晓保说,他计划以黎族音乐为文化载体,发展壮大黎族特色山兰酒产业,不断提升“乡村游”附加值,走出南牙村的特色之路。
牙叉镇对俄村曾经是白沙有名的深度贫困村。近年来,对俄村多措并举助农增收,不止持续发力做强橡胶、益智、槟榔等传统产业,还引进企业发展五指毛桃、百香果、朝天椒等产业。同时对俄村还与其他乡镇协作异地发展黄牛、黑山羊养殖,解决了林下种植产业与养殖产业相互制约的困扰。
符福云一家过去是对俄村的贫困户。不甘贫穷的符福云,辗转外地多处务工,仅仅勉强养活自己。2018年在政府的号召下,返乡开始种植朝天椒。“辣椒苗、肥料都是政府提供,政府还组织参加种植培训班。”符福云说,现在种植3亩多朝天椒,一年收入3万多元。凭借辛勤的劳作,再加上自家的槟榔、橡胶的收入,符福云一家人顺利脱贫摘帽,现在还成为村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在他们的带动下,有51户农户参与种植朝天椒。
“随着九架岭盘山公路开通以后,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对俄村驻村第一书记秦禧说,下一步,村委会将发挥对俄村的地理优势,深入挖掘对俄村的黎族文化特色、热带雨林资源,打造特色民宿及房车露营示范点,吸引更多游客到对俄村游玩,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