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俗称“腊八”。
每年的腊月初八,人们都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祭祀施粥,求福求安。
腊八节起源于佛教的“法宝节”,相传,这一天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
释迦牟尼成道过程中历经磨难,这其中藏着一个伟大的人生寓言,也蕴含着我们安身立命的三大进阶之道。
1、觉醒
周国平曾言: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觉醒。
一个人唯有觉醒,才能不至于沉沦世俗,不至于庸庸碌碌。
佛家的创始人释迦摩尼本是王国的继承人,从小锦衣玉食,仆从无数。
甚至有暖、凉、雨三时宫殿轮换居住。
就是这样显达的人,却一点也感觉不到快乐。
父亲要把王国交给他,巨大的权力也不能使他开心。
人世纷乱,众生皆苦,他以众生之苦为苦。
29岁他选择出家,抛弃所有荣华权位,在菩提树下悟道。
从此世间少了一个稀松平常的王子,却多了一尊现世之佛。
人不只是依赖物质存活的,人需要精神的觉醒。
人需要知道这辈子的使命与意义。
人是易朽的,百年之后的虚无,是人生无法承受之痛。
找到自我的价值,让易朽的生命勾连恒久的意义,才是人生的解脱之道。
很多人终其一生追求的都是物质上的丰盈,欲望上的满足。
可是到头来,却发现如饮盐水,越是追求,越是匮乏。
这样的人终其一生懵懵懂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生活,与崇高的精神无缘,无他,没有觉醒罢了。
真正的觉醒,是在名利喧闹之下,找到最真实的自己,明白这一生自己想要什么,成为什么。
王阳明年少立志,要成为圣人。
这便是王阳明的人生觉醒。
他明了此生的使命,明白此生的价值与意义,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立地成圣。
世事复杂,人心迷乱,想要找到真实的自己,那么觉醒,就是谁也绕不开的前提。
2、磨练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生活中很多人嘴上说得漂亮,一旦落实到行动上就蔫了。
这样的人注定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释迦摩尼出家之后,一直苦修。
通过折磨自己的肉体,来消灭内心的弱点。
苦修六年,对抗种种欲念,把自己折磨得形销骨立,几乎变成一具骷髅。
《佛本行集经》载:“身体羸瘦,喘气甚弱,如八九十衰朽老公,全无气力。”
一同苦行的人感叹他的坚毅,以为他就要死去,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所做到的已经空前绝后。
正是在一次次的打磨中,释迦摩尼让自己的心性愈发坚韧。
王阳明有个弟子,因为工作的关系,为自己不能跟随老师学习而感到歉意。
王阳明却说:学问与实践是不分家的,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
知行合一,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才能出真知,明真理。
知道和行动在动态前行中不断矫正对方,最终抵达大道。
现在很多人坐而论道,夸夸其谈,没有一点落到实处,这样的人离真正的大道还远得很。
3、我执
人生要想获得真正的大道,除了苦修,还需要一点就是了悟生死。
释迦摩尼当年虽然把自己折磨得皮包骨头,但是他却感觉自己依然没有摸到大道的门槛。
等他回到菩提树下的时候,他立下誓言“不成正觉,不起此座!”
此时他其实已经做好了叶落归根的打算,把生死置之度外。
七日之后,他大彻大悟,正式成为佛陀。
巧合的是,王阳明也有类似的经历。
在龙场,瘴气遍布,身边的人一个个病倒,绝境之中,大道依然没有出现。
绝望之中,他把自己放入石棺,就当自己已经死了,忘掉自己,破掉我执,最终立地成圣。
悟道之后,释迦牟尼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故,不能证得。
天道本身就在人心里,只是被执着、欲望遮蔽掉了而已。
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人生想要证道,不需要外求,只需要把欲望和执念去掉就可以了。
所以,王阳明说:人人皆可成圣。
释迦牟尼说:人人皆可成佛。
只要扫去心上的尘埃,人生自然就可以立地成圣。
儒风君说:
释迦牟尼的成佛之路,王阳明的成圣之路,不说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我们普通人也可以遵循的法门。
虽然天赋有别,领悟不同,个人的层次有一定差异,但是向着这方向去,就是好的,就有希望,就值得。
这便是腊八——释迦牟尼成道日,所藏着的那个伟大的人生寓言。
人这辈子,未必一定要爬到山顶。只要爬得更高一点,就能看到更美一点的风景,活得更有一点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