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种植富硒技术方法_富硒大蒜种植技术_富硒大蒜是什么样子的

富硒大蒜种植技术_富硒大蒜是什么样子的_大蒜种植富硒技术方法

富硒大蒜种植技术_富硒大蒜是什么样子的_大蒜种植富硒技术方法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富硒产业是海东市的一张“金名片”,全市富硒土壤资源达到840平方公里,覆盖平安、乐都两区,其含量达到了足硒或中等富硒的水平,成为中国第四大富硒区,特别是平安区更被誉为“中国十大富硒之乡”。

近年来,海东市在富硒土地资源调查、基地建设、技术推广、标准制定、市场营销、品牌打造上持续发力,真正让海东这块“富硒地”变成产业兴旺的“富裕地”。

富硒地孕育新希望

从高产农业“吃饱肚子”到绿色农业“吃得安全”,当下,瞄准“吃得健康”“吃得保健”的功能农业,正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

硒,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按照最新标准,成人每日膳食需摄入60微克至400微克。就全国而言,海东则是一块名副其实的“富硒地”。

2010年,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开展的“青海东部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重大地质成果,首次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平安区、乐都区一带区域内发现硒资源。平安地区土壤的硒含量在0.23—3.00mg/kg,平均为0.44mg/kg,高于全国土壤硒背景值,且具有富硒土层较厚、硒含量浓度适中、无伴生有害元素,富硒农产品品质好,宜于开发利用等特点。

据海东市高原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富硒区域内的农作物硒含量显著高于非富硒区,其中富硒大蒜中的硒含量是普通蒜的2.59倍、马铃薯为2.38倍、油菜籽为4.36倍、小麦为2.85倍、蚕豆为2.6倍。

平安区区域大部分以山区为主,地形复杂,沟壑纵横,连绵起伏,境内气候复杂多样,构成了农业生产在空间上有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最终形成了川水、浅山和脑山三大地貌类型区,主要以春小麦、马铃薯、豌豆、蚕豆、油菜为主,兼种甜菜、白菜、萝卜、韭菜、西红柿等蔬菜,农民种地收入不高。针对实际情况,平安区以强化农业基础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发展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挖农业发展的潜力,重点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农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自2002年以来,平安区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因地制宜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设施农业,变一季生产为四季生产,实现淡季不淡,全年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全面提升农业经济效益。设施农业的建设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扩大了农民就业渠道,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新活力。

2008年以来,平安区将建设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在湟水、黄河流域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农牧业百里长廊”重要决策的切入点和载体,立足资源优势,合理区域布局,通过多方整合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资、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自2010年青海东部富硒土壤调查成果公布后,海东市以“一优两高”战略为牵引,充分挖掘、培育壮大这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资源,把富硒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大契机全面部署推动。为充分开发和利用富硒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制定了《海东市平安区富硒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海东市富硒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规划》。以平安区为核心,制定了《平安区富硒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为发展富硒产业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使富硒产业发展有章可循。

在2010至2012年间,海东市委托有关部门对富硒土壤和富硒农畜产品进行检测,在青海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利用3年时间对富硒土壤和5大类农作物30个品种进行检测,并与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察院在对有关农作物检测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制定并颁布了《东部农业区农畜产品硒含量分类标准》,为强化富硒农产品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去年,经省科协批准,海东市成立了“平安区高原富硒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专家工作站”,工作站由中国农大、四川农科院、青海农科院、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高层次专家教授组成,涵盖富硒农产品研发技术、牦牛养殖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持续推动富硒产业走向“专、精、特、新”,加快推动富硒高新技术转化。

平安区则以高原富硒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建立富硒农业发展基金平台,凭借资金和技术支撑,加快建设集富硒产品试验、示范、展示、鉴定、推广为一体的科研基地,把富硒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全部集中在高原富硒农业产业园,分别设立杂交油菜、果蔬、马铃薯、药材、畜禽养殖等种养基地,将富硒大蒜加工作为海东富硒农产品主打产品和先期开发项目。同时,按照“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以富硒种植、养殖产业为依托,富硒精深加工产业为支撑,富硒高新技术转化为突破口,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打造集富硒产品生产加工、出口贸易、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河湟百里农业长廊高原生态富硒产业带,推动富硒产业的发展,使富硒产业成为全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型支柱产业。

全产业链拓宽新空间

有了天然的上等好料,如何烹饪出精美的菜肴?不仅考量掌勺人的手艺,还关系着后厨对“色、香、味”的全面保障。做优“富硒”特质,海东农业人一直不遗余力,信心百倍。

平安区打造富硒产业链,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做大规模”的原则,建立果蔬生产、饲草、马铃薯、大蒜种植、牛羊肉生产和禽蛋生产“六大富硒生产基地”,全力打造禽蛋、大蒜、马铃薯、燕麦、牛羊肉“五大富硒产业链”,不断扩大中药材、苦荞、金丝皇菊、羊肚菌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

2012年,青海绿雏富硒农畜产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颜琦在平安区三合镇张其寨村建起了最初的富硒蛋鸡养殖场,随后又在洪水泉乡糜子湾村流转土地2000余亩,进行规模化林下生态土鸡养殖,种植富硒含量较高的燕麦、苜蓿等农作物,以生物转化的饲养方式,实现了鸡蛋的自然富硒。同时,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周边千名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颜琦说:“目前,公司养殖富硒蛋鸡7.5万只,日产蛋3.5吨,我相信,以后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截至目前,平安区有海东仙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海环宇农牧实业有限公司、青海芳谱精炼油有限公司、海东市中意杂粮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建成金阳、联胜等规模养殖场24家,生态牧场8个,现代生态牧场5家,家庭牧场423户,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13家,专业合作社318家,全区从事富硒种养业和生产加工企业24家,产品有五大类品种45种。金丝皇菊、苦荞、金银花、梅花鹿等已加工成产品销售。

从2010年起步,到2015年、2017年两次位列“中国十大富硒之乡”,平安的富硒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星到连片,逐步步入了由园区示范到全域发展的“快车道”,基本形成了从基地到加工、市场、品牌、文化、旅游的一体化发展模式。目前,马铃薯、大蒜、燕麦、禽蛋、牛羊肉五大富硒全产业链已现雏形,金丝皇菊、苦荞、特色果蔬、油用牡丹、食用百合已具规模。反季节羊肚菌培育试种成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富硒中藏药材中华钙果培育进入关键阶段,食药同源健康农业潜力巨大,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富硒资源已成为海东农牧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2008年启动建设的海东市乐都区富硒农业示范园,2010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现入驻青海天露乳业、乐都容生、乐都百利种苗、乐都恒源饲料等企业21家,成为引领带动富硒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示范窗口。

此外,海东市以现有的白沈沟富硒果蔬种植示范园、青海金吉富硒产业园、金阳光富硒产业园等已建成的4处各占地500亩以上的富硒果蔬种植基地为示范,高标准建设紫皮大蒜、红提葡萄、大果樱桃、富硒马铃薯、富硒高原肉、奶等原料专业化生产基地,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富硒食品。重点建设千亩以上的富硒生产示范基地20处,发展富硒鸡蛋、富硒果蔬产业两大重点产业,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富硒产品产销一条龙模式的发展。在巩固传统产业、壮大区域重点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兴特色产业,拓宽富硒产业发展空间。

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近年来,海东市坚持“特色、优质、生态”理念,坚持市场取向、政府引导、为民增收的原则,有规划、有标准、有规模地开发富硒产业,充分发挥富硒资源特色优势,扩大合作领域,使更好的富硒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海东。

平安区成功举办了三届高原硒都富硒产业发展论坛暨招商引资洽谈会,2017年11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中国青海海东平安高原富硒产业招商引资暨产品推介会,2018年8月在西宁市成功举办了海东市硒与人体健康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等活动,富硒主导产业优势逐步凸显。

2019年11月22日,“高原硒都·平安”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暨富硒产品推介会在北京京东集团总部举行,活动现场举行了“高原硒都·平安”区域公共品牌揭牌启动仪式,为海东市5家企业授予“高原硒都·平安”区域公共品牌的商标使用权。现场还介绍了平安区优质农特产品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并对平安区优质富硒农特产品进行了重点推介及产品推广。

平安区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此次推介会,提升了‘高原硒都·平安’公共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品牌效应带动产品实现高附加值,让广大群众共享品牌效益。下一步,平安区将谋好富硒产业局,打好富硒组合拳,走好富硒富民路,培育发展新引擎,做大、做强、做精青藏高原富硒新品牌,提升平安区优质农畜产品在全国消费市场的影响力,实现‘电商+农业+旅游+扶贫’融合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平安、关注平安富硒产业发展,有力推进全区富硒农畜产品走出青海,走向全国。”

自此之后,“高原硒都·平安”区域公共品牌正式诞生,海东市平安区农特产品从此进入了公共品牌化发展崭新阶段。

“集中打造湟水河流域高原硒都,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原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把富硒产品发展规划与当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规划有机衔接,相互促进。”“海东农产品均是精品,品牌认定是富硒产品质量的名片,更是赢得消费者信赖的保障。”……2020年9月23日,在海东市举办的农展会平安区高原富硒产业发展论坛上,来自中国农业大学、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等的专家教授说。

据了解,海东市通过参加青洽会、农展会、印发宣传资料、报刊和专题报道等形式的宣传,使广大消费者认识了硒元素对人体的作用以及平安区富硒产品,富硒蒜酱已在西宁市和东北地区部分城市有了一定的市场。

同时,海东市以龙头企业培育和产品开发为核心,注重精深加工,使富硒产业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形成了富硒马铃薯、富硒大蒜、富硒鸡蛋、富硒燕麦、富硒牛羊肉五大产业链条,仅平安区从事富硒种养和生产加工企业达24家,先后开发了富硒葡萄汁、果蔬片、燕麦片、苦荞茶、金丝皇菊茶、黑蒜精华液等特色产品,尤其是富硒鸡蛋成为全省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拳头产品,达到了资源优势到品牌优势再到市场优势的转化。

此外,海东市将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和品牌打造,积极在“走出去”和“请进来”上做文章,适时在外省举办高原富硒产品推介会,加大高原冷凉、超净富硒特色优势和富硒产品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富硒品牌效应;继续举办好高原硒都富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富硒产品展销会,使其成为“高原硒都·健康平安”走向全国、对外开放的平台。

目前,已成功注册“高原硒都平安”“硒荞湾”“仙草农场”等18个商标,积极鼓励和支持“三品一标”、产品专利、地理商标申请认定,充分发挥富硒产品品牌效应;组织9家富硒企业入驻青海农林牧商品中心及电商平台,全区富硒品牌及富硒企业知名度不断提升。

做足“富硒+”文章

富硒农产品的价值最终要靠市场体现。不仅在线下销售,而且布局了电商网购。然而,从整体来看,由于消费者对富硒产品认知度较低、品牌建设滞后、行业标准缺乏,富硒产业发展壮大依然任重道远。

前些年,一些地方出现过“富硒热”,其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极大地损害了富硒产品的形象。

在海东市平安区仙草富硒生物科技公司金丝皇菊基地,董事长韩忠祥介绍到,金丝皇菊属特色种植类,自身价值加之产自富硒带上,多效叠加,大朵花每朵售价50元,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和浙江等地市场,作为富硒特产,曾在俄罗斯、中国香港等地参展。

“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有特色才有品牌效应。销售方面主要走高端路线,主打来自无污染的青藏高原和产自‘富硒’地带等两张牌。”韩忠祥介绍,在把产品做大做强的同时,与广东好好干药业联合研发菊花茶饮料,前期合约已签订,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把“富硒”产品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公司引领附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起,拟推出集尝、品、饮、吃于一体的菊花宴。“目前已研究出与菊花有关的菜肴达28种,可以说菊花宴的研究推出首开我省乃至西北之先河。”

平安区通过规划引领、企业带动,品牌打造,全力推动富硒资源开发和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了以富硒牛羊肉、平安马铃薯、富硒果蔬等特色种植和牛羊肉、禽蛋等生产为主的富硒产品生产基地和“富硒五大全产业链”。经过近十年的坚持和守望,平安的富硒产业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星到连片,逐步步入了由园区示范到全域发展的快速发展道路,并基本形成了从基地到加工、市场、品牌、文化、旅游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乐都区是远近闻名的大蒜产地,特有的富硒土壤使得乐都紫皮大蒜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乐观。2016年,青海宏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富硒乐都紫皮大蒜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富硒黑蒜”让乐都大蒜由平常的调味品转向高附加值的保健品。

针对乐都区大蒜市场价格波动大、当地农民种植大蒜的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一度缩减的实际,建行乐都支行与青海宏恩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了“金融+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企业为贫困农户提供免费的蒜种和肥料,组织农户进行合作加工,安排89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同时,该公司将产业扶贫资金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折股给贫困户,按10%的固定利率每年给农户分红,惠及贫困户1048户。

家住雨润镇深沟村的王国锋,是乐都区深沟大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说:“自2016年合作社与宏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来,累计为企业提供600多吨大蒜、100多吨蒜种,合作社年收入达100万元,大蒜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带动社员131户,每年为社员人均增收7300元。”

据海东市高原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海东市将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推动的一体化富硒产业体系。一方面,坚持创新驱动、示范带动,尽快打造一批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和富硒食品科技产业园,制定发布富硒产品地方标准和富硒产品技术操作规程,实现富硒产业全过程的标准化、可控化。另一方面,将着力打造海东富硒产品特色品牌体系,加大推介力度,不断提升知名度、影响力,在此基础上,拉长富硒产业链条,打造“富硒+休闲”“富硒+餐饮”“富硒+生物医药”等新业态,把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