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在1935年9月成为长征路上“加油站”,并在此作出了长征红军落脚陕甘的决策。
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由中宣部组织的《重走长征路》采访团再次踏上了这片热土。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宕昌县目前仍属国定贫困县,同时也是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县之一,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那么,如何在传承长征精神的同时,加快脱贫进程,如何尽快让贫困群众的收入多起来?
在不断的实践中,宕昌县在国家精准扶贫的大好政策之下,依托4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走出了一条通向富足的新路径。
扶真贫 真扶贫
“鉴于以前都是大水漫灌,撒胡椒面式的粗放式扶贫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甘肃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台了‘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方案。”宕昌县宣传部部长白翠梅向记者表示,宕昌县辖25个乡镇336个行政村,总人口31.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36万人,截至2014年底,全县共有重点贫困村150个,贫困人口9.34万人,贫困面为32.9%。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
然而,宕昌县的这种贫困并不是由于宕昌人不够勤劳,而是与这里的地理地貌不无关系。甘肃地处我国西北部,自然条件不佳,经济基础薄弱,历来是贫困多发地区。位于甘肃陇南的宕昌县俨然延续了甘肃的贫穷,截至目前还没有建成一条高速公路,铁路尚在建设中还未通车,基础建设较为薄弱。
对此,宕昌县结合自身的区域经济结构把拓展助农增收“十条路”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措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
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创新驱动、社会联动、金融撬动”的良好发展局面,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白翠梅介绍称,2015年底,整体脱贫重点贫困村24个,相对于2014年减少贫困人口2.8万人,超计划减贫5500人,减贫率达29.98%,贫困面下降到23.06%。
在哈达铺镇红军长征旧址,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村民表示,哈达铺人民虽然还没有完全脱贫,但是相对于前些年,不管是医疗还是教育或者是扶贫政策都已经非常好了。
在哈达铺,村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哈达铺这两年发展的很快”。据了解,哈达铺除了发展农业经济以外,还结合红军长针遗址建设起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出了一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每年接待游客数万人,并在逐年增加。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宕昌县对于不宜居住的哈达铺镇新寨村在2014年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该搬迁工程总投资3286万元。在完成的搬迁安置点已经建成了村道巷道、人畜饮水、农电线路工程等基础设施。
“该移民搬迁工程师一项真正的把钱用到了该用的地方上了。”一位哈达铺村民表示,这才叫真扶贫。
既然贫穷,那么就要找到摆脱贫穷的出路。
宕昌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交错地带,县境海拔在1138—4154米之间,年均日照2100小时左右,年均气温9.3摄氏度,年均降水量584毫米,这使得宕昌传统农作物小麦,玉米等产量低于其他区域,不宜种植。
但是这种气候却是中药材的极佳种植地。据宕昌县农牧局局长介绍,宕昌县目前已经形成国内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全县种植中药材达40万亩,适宜种植品种大约69种。
以宕昌县哈达铺镇拉路梁药材基地为例。该药材基地位于哈达铺镇上哈楞、下哈楞、各苏、吉家湾、郝藏等五村,境内海拔2400m,年均降雨量650mm,平均无霜期160天,适宜种植中草药。
为了做大、做强药中药材产业,宕昌县提出了“川坝蔬菜、半山药果、高山草蓄”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群众种植中药材,通过哈达铺镇以及拉路梁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集中在拉路梁种植中药材5000亩,其中:党参2000亩,黄芪1500亩,大黄1000亩,羌活300亩,其它药材200亩;该基地的建成在我镇特色产业开发工作上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宕昌县召藏村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作为陇南市“产业富民留人”示范村,从宕昌县委县政府到村党支部积极探索产业富民留人长效机制。在召藏村种植羌活100亩的基础上,与中天药业等公司合作发展订单农业,使种植总面积达到400亩。并建立中药材合作社,壮大合作社规模、加强产业引导和技术培训。
为了提高药农的种植技术水平,宕昌县还协调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农科院等院校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依托“宕昌县哈达铺兴旺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宕昌县哈达铺永胜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与市场对接,带动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建成多个百亩集中连片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
对于政府主导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当地一位药材种植户表示,刚开始政府曾宣传在中药材基地规划区内不允许种植粮食作物,这使得很多村民不理解,“要是不种粮,吃什么。然而随着药材种植提高的农民收入之后,村民的顾虑也打消了,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植药材。
10月16日,在哈达铺镇召藏村正在晾晒柴胡的汪贵财向《重走长征路》采访团记者表示,院子里这些正在晾晒的柴胡是今天刚从农户手里收购来的。目前除了自己种植之外,汪贵财还收购中草药。藉此,中草药每年为汪贵财增收4万元左右。而这一种现象在整个宕昌县具有普遍性。据了解,宕昌县耕地面积仅43万亩,但中药材种植达40万亩。
对于种植中药材,宕昌县除了大力宣传,积极引导之外,还制定了《宕昌县农业特产产业扶持奖励办法》,鼓励农民积极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协调项目资金对农户进行肥料、地膜、药粉等补助,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解决了群众发展药材资金不足等问题。
为了防止因自然灾害农民遭受损失,宕昌县的药材还积极推广中药材保险,加大药材保险的宣传力度,每亩保险费为120元,政府保费补贴80元,对遭受自然灾害年份、鼠害等每亩最高补偿3300元,充分做到欠收不减值,确保药农保值增收。
“这两天正是宕昌县的中药材交易时节,白天农户都下地挖药材去了,一到晚上这里就是灯火通明,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交易商在这里交易。”白翠梅指着宕昌县哈达铺镇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向记者表示,中药材的确已经成为宕昌县的主要产业,也切实促进了农民增收,帮助宕昌县尽快完成脱贫致富。但是宕昌县的基础建设还很薄弱,目前仍然没开通高速公路,铁路还正在建设,尚未开通,很多好的弄东西运不出去,先进的东西又进不来。因此,宕昌县要想早点实现脱贫,除了自身努力发展之外,更需要来自国家以及甘肃省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