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毕同心•共谋振兴”——广州市·毕节市东西部协作工作调研行⑧
樱桃花开满山坡。正值樱桃花节,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马场镇迎来日均上万人次的客流量。在广州的帮扶下,镇里的旅游设施逐步兴建并完善。当地以农旅融合为抓手,实现了大幅增收。
红托竹荪遍庭院。黔西市绿化乡依托特色农产品,探索“庭院经济”新模式。“放养”的红托竹荪在农户家陆续破土而出,农民以少量投入就能收获更多利润。
让农业活起来,让农民富起来。
粤黔协作的“东风”,拂动乌江的无限春水。随着东西部协作走向深入,贵州省毕节市越来越多的乡村立足自身基础,找到了致富新路。从织金到黔西,农业新业态在毕节乡村释放出旺盛活力。
三岔河畔的“华丽转身”
时隔多年,吴冬苦心经营的农家乐迎来了转机。
位于马场镇中心村半山腰的一道木门,走进去是另一番洞天:山水收眼底,花香拂人心。吴冬从后厨端着一盘织金特色美食荞凉粉,笑意盈盈地递上了顾客的餐桌。“在樱桃盛花期和盛果期的两个月,我们的收入相当于原来半年的收入总和。”作为该村村民,吴冬亲历了农家乐从门可罗雀到游人如织的转变。
春笼织金,樱桃花盛放的毕节市织金县马场镇,地处乌江南源三岔河畔。前些年,马场镇仿佛是座遗世独立的“宝藏”小镇——随着周边交通干线通车,以往途经此地的人流量锐减。这里超过1.6万亩的玛瑙红樱桃每逢春至绽放,往往只能“孤芳自赏”。
“五年前,山上都是土路,下雨时一踩两脚泥,很少有游客过来。”中心村村民王林回忆道。
2021年,一阵“东风”吹到了织金。随着东西部协作拉开大幕,广州市增城区与织金县联手,开展了马场镇中心村、龙井村、营上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旨在用已有的樱桃树种植面积作为基础,打造农旅融合的产业园区。
点滴改变悄然发生,变化成效却是翻天覆地。
如今,1.2米宽的采摘步道随着山势在樱桃花盛开处蔓延,长达3万米,为当地村民的樱桃采摘提供了便利。“以前,我们摘樱桃要戴着背篓爬山,陡的地方很难摘到。”王林表示,往年,他家3亩樱桃树要半个多月才能完成采摘;现在,他驾驶着三轮车或摩托在宽敞的步道上,随摘随停,一个星期就能完成千把斤樱桃的采摘。
基础设施的完善还引来了客流。2023年3月,马场镇举办了樱桃花节。“在樱桃花的繁盛期,游客组团参观,大巴车一辆接一辆。”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毕节工作组织金小组的成员谭鑫权说。
如何借助马场镇越来越旺的人气,让村民享受到更多切实的帮扶成果,是谭鑫权和同事们随之而来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协助当地新建了四大樱桃交易中心,把分散的游人集聚起来,为村民销售樱桃提供更好的销路。”谭鑫权表示,这些交易中心平时也会开放给村民售卖其他的产品。
三月赏花,四月品果。采摘步道修葺完成,交易中心人头攒动。休闲座椅等配套设施也已就位,三岔河畔的乡村旅游红火了起来。如今的三岔河畔,在东西部协作的“组合拳”下,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织金的产业示范基地和乡村旅游的名片。
庭院长出“摇钱树”
赵相全家的院坝里,陈列着一个个简易大棚。
大棚内,一棒棒红托竹荪菌种镶在土里。虽已经过三次采摘,仍可见一颗颗竹荪种蛋裸露地面。“根据经验判断,还可以再采摘一次。”黔西市绿化乡湾箐村村民赵相全,在全村率先体验种植。据他介绍,种一次、采四次,一批菌棒能赚10000余元。
“菌棒附菌丝,菌丝育种蛋,种蛋生竹荪……”在赵相全看来,种植红托竹荪无非是这几个惯常环节。
作为技术指导的贵州绿箐红托竹荪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大军却认为,种植红托竹荪是复杂的。“单是在形成菌棒前,就要经过原材料加工、配料、搅拌、装瓶、杀菌、消毒、接种、培养等过程,一个程序出问题,就要全部推倒重来。”赵大军说,“农户之所以觉得简单,是因为公司提供了种苗,并全程技术指导。”
有企业支持、技术员指导,赵相全利用自家院坝闲置的土地种植红托竹荪,实现了增收——这是东西部协作工作助推湾箐村发展“庭院经济”探索出的新模式。
村集体合作社引进了致富带头人,在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扶持下,成立贵州绿箐红托竹荪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多主体模式发展红托竹荪产业。随着公司规模逐渐扩大,合作社利用公司资源,鼓励农户利用自家闲置房屋、阳台、院坝等场所种植红托竹荪。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赵相全等16户人家先行先种,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早上浇次水、保证通风,我们就去做其他事。待到采摘季,公司按30元一斤的价格回收,我们轻松就把钱赚了。”尝到了“甜头”,今年赵相全打算再腾出一些闲置土地,增加种植面积。
黔西市绿化乡人大主席王泽元表示,第一年试种的成效提升了村民们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2023年,湾箐村争取鼓励100户以上农户在自家庭院种植红托竹荪,将庭院经济打造为湾箐村新的经济增长极。
张晓华是广州市增城区派驻的帮扶干部,挂职黔西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见证了庭院经济在绿化乡的逐步成熟,“湾菁村红托竹荪项目有效盘活了农村闲散劳动力和闲置庭院资源,实现了农户、合作社、村集体三方增收,实现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穗毕携手在资金、人才、产品销售等方面,助推红托竹荪在绿化乡落地生根、发展壮大,使乡村振兴底气更足、势头更劲。
【撰文】王一晴 李鹏程 钟晓宇 周恩宇 夏民
【供图】王坚 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毕节工作组织金小组
【作者】 王一晴;李鹏程;钟晓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