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吴小莹
惠州风情(137)
紫苏
想起旧时的“药箱子”(下)
今天继续说说惠州旧时的药箱子。
该说说那些卑贱的野草了。它们虽“身为下贱”,其实“心比天高”。在人踩车踏的地方,在这座城市每个偏僻的角落,它们一直高昂着头,顽强地生长,仿佛默默在等待人类的召唤。花园墙角边的潮湿地,生长着许多野草,长辈说那是“狗肝菜”,说它的叶子似狗肝哩。狗肝菜,惠州人常采摘来煲凉茶。“凉茶”,这个岭南古老的名词,实际是指保健的汤水。狗肝菜以它清热凉血、利尿解毒的功效名正言顺走进了凉茶的行列。
记忆的情景从远处走来,弥漫我绵绵思绪的空间。儿时,我与小朋友常常将那房前屋后的野草摘来玩“过家家”。喔,这个是“猪肉”,那个是“鸡腿”……偶尔也偷摘一两片大人种植在花盆里的鱼腥草,民间俗称为“狗贴耳”。孩子们玩儿把它当作“鲜鱼”之类的东西。后来,我发现,老屋里谁人喉咙疼痛,惠州人叫“热气”,北方人叫“上火”,摘一把鱼腥草煮水喝了就没事了。慢慢地我知道,人们使用鱼腥草的频率太高了。简直把它奉为“上宾”!不仅摘来煲凉茶,谁人生疮疖,摘鲜叶捣敷或煎汤洗患处,效果也十分好。那年月,哪有人动不动就上医院打针呢。
让惠州人耳熟能详的草药实在太多了。记得“名气”不大,但实效好的应该是“救命藤”与“流明草”这两种小草。这两种小草太普通了,以至都没有列入国家中草药词典里。然而,它们可是中药里“祛风”的“高手”。何谓风?我问母亲。母亲说,这是中医术语,眼看不见,手模不着的一个抽象的词。一般来说,感冒流清鼻水、流泪、四肢无力,咳嗽,中医就视为“风”裹挟而起。惠州百姓人家,常年备有晒干的救命藤与流明草。风寒感冒煮水喝,祛“风”高手显神功。
田艾
千年古郡,葱郁惠州。我知道,那葱郁里有“大艾” 和“小艾”的身影。当三月的细雨淅淅沥沥地洒向故乡的田野、山冈,那大艾小艾似乎得到仙露的滋润,“呼”的一下长了起来。田野里、山冈上走来挎着篮子、拎着袋子的采艾人。这大多是上年纪的顾家女人。这种属菊科植物的艾有着浓郁的香气,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之功效。艾,与惠州人生活息息相关。老人风湿腿痛,采摘大艾煲水浸泡,可舒缓经脉,促进血液循环。妇女宫冷不孕,水煎服或艾灸、艾熏,效果显著。那小艾往往就端上了百姓的餐桌。剁碎煎鸡蛋,口齿留香。取艾茸混合糯米粉做艾粄,是传承故乡老牌的名小吃。近年艾粄可谓重出江湖,登上大雅之堂。那艾皮萝卜角,裹上鲜爽的萝卜丝、虾米粒、腊肉粒,冬菇粒、木耳粒等,蒸熟或煎熟,令人吃过回味无穷。
不能不感恩上苍的赐予,也不能不佩服前人的智慧。萋萋芳草在我的故乡,是这样的让人抬举,叫人尊敬。
不可忘记餐桌上还有一道芳香扑鼻的野草,那就是紫苏。不由分说,它就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啦。儿时,我的街坊邻居,许多人家的花盆都植有紫苏。八月中秋,惠州人喜欢炒田螺吃。我的长辈摘把紫苏做调料,配上剁碎的蒜头、豆豉、姜,炒得田螺沙沙响,满屋都能闻着香气。
也许是岭南湿热的气候,促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懂得采撷适合自己的野花野草为防身养生之用。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野菜野草自然被人们请上了餐桌。
那种惠州人叫“马屎苋头”的,实际是野苋菜的根。它粉红色的根茎洗净切块拿来煲猪肉汤,砂锅里飘荡出田野的香气。至今,马屎苋头汤都是百姓餐桌上的一道养生汤。它有清热祛湿、解毒消肿、凉血止血的功效,对痔疮发作也有一定疗效。
潺菜
说到野苋菜,不得不说说落葵,惠州人叫“潺菜”。这种爬上篱笆的小小藤蔓,在阳光下羞涩地开着豆粒大的小花,而它肉质的叶子可做一道清口的“上汤潺菜”。便秘的人尤其喜欢吃它,它凉血解毒、滑肠通便,故而还有个名字叫“滑肠草”。
说了许多,有点冷落那山冈的野果子了,应该也让它们来秀一秀才好。依我看,“果魁”应属山稔子当之无愧。山稔子是冈稔树的果实。惠州丘陵山地到处可见这种小灌木。它的根煎水服,可治肝气郁滞的胸肋疼痛和风湿骨痛。而孩子们对它情有独钟,是因为山稔子黑红色的浆果,似一个个肥嘟嘟的小糖罂,香甜可口。那年月,每到山稔子成熟时,就有人上山采来出售,引得小孩子吵着大人买。人们往往买来泡米酒。老祖宗留下的经验,它可益肾理气、滋补养血。孩子们可不管大人的事,只管吃的像个乌(黑)嘴狗。
山稔
近年,惠州许多餐馆出售一种药酒深得顾客欢喜。那是“金樱子”酒。我不会喝酒,可我想从这闻闻那久违的味道。是很久很久了,脑海闪现清明时节跟着大人们去凤凰岭给老祖宗扫墓的情景。那经过的田野、岭边可见一丛丛的金樱子小灌木,在三月和煦的春风中,绽放白色和粉红色的花朵,散发出一阵阵迷人的幽香。我从那时认识了金樱子花。后来我当知青到了农村,经常上山割草,才真正认识金樱子的果实,似一个个小纺锤,俗称“糖罂仔”。农民告诉我,这糖罂仔泡的酒可强身健体。再后来,我翻了药书,得知这东西还不简单,医学临床上应用于治疗遗精、遗尿、带下、久泻、久痢等。难怪如今餐桌上的“金樱子酒”价格不菲呀。
我在沉思中蓦地醒来。时至今日,我们已置身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中。为此,我们却要与自然日甚一日的疏远么?我们身居这座古城,曾经广阔浩淼的湖塘湿地、沧桑老屋、古朴老树呢?哦,许多许多已不见了踪影。
远去了,那曾经美好的画面,远去了,故乡自然的芳草世界,远去了,母亲的嘱咐……
作者简介
苗理洁:惠州人。中国民协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员、惠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著有散文集《水城故事》(获惠州市“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及惠州市作协首届“六如轩”文学奖)《逝水流痕》《水韵鹅城》,小小说集《旗袍》。散文多描写惠州风情与市井生态,广获惠州读者喜爱。
朗读者简介
吴小莹:惠州人。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经常参加粤曲的表演与交流活动,两次获惠州市和惠城区粤曲大赛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