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分布

梅花鹿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东北梅花鹿数量最多,主要分布于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山区。梅花鹿是药用价值较大,驯养较早的茸用鹿,现在除驯养较早的吉林、辽宁、北京等省、市以外,其他省、市也都开始驯养,发展很快,遍及全国。

2.形态特征

梅花鹿毛色鲜艳美丽,并髓季节和生活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夏毛稀短呈栗色或红棕色,有明显的白色斑点,由颈部到尾基,沿脊椎有一条Z—4cm宽的棕色或黑色背线,背线两侧各有一条排列整齐的白色斑点,体侧的斑点多呈星状散布,有如梅花点点,故称梅花鹿。公鹿生有卷曲的鬣毛。尾毛粗而长,由黑白、褐三色组成;臀端生长着扁形的白色长毛,腹下及四肢内侧被毛色淡近于白。秋末冬初全身长出厚密的冬毛,斑点由不甚明显到几乎消失,第二年春天脱掉冬毛后斑点再现。公、母梅花鹿眼下均生有l对泪窝。公鹿出生后第二年生出椎形角,第三年生分枝角,发育完全的成角为四权形。

梅花鹿在茸用鹿中体形较小,成年公鹿与成年母鹿的平均体重为成年公鹿平均体重122.65kg(n-95),成年母鹿平均体重h4.79kg(n-21)成年公鹿体高103.7cm(98-108),体长98.4cm(90-104),胸围121.7cm(ll3-132),管围11.73cm(11-13.8)。

3.生活习性

野生的梅花鹿喜在平旷的灌木林和森林边缘栖居,很少进入高山密林之中。冬季多生活在阳坡、洼地、积雪较少的地j。春秋则在旷野或疏林地觅食。夏季日问在林问休息,晨昏则到水草树叶丰富的地方饮水采食,有时还到高山草原避暑。以野草、树芽灌木枝叶、落叶等为食。

梅花鹿食性广,耐粗饲,适应性强,性情温顺,嗅觉发达,耳锐敏,善跑跳,喜群居。公鹿在生茸期非常注意保护其鹿茸,行动谨慎,胆小怕人,配种期颁部显著增粗,性情粗暴起来,磨角吼叫,行动分散,为争偶进行非常激烈的斗争。母鹿常年群居,个别母鹿在分娩后为保护其仔鹿而相互扑打,扒咬。梅花鹿对气候的变化也较为敏感,在气压下降雨到来以前,鹿群往往非常活跃,如撒欢蹦跳、仰望天空等。在惊慌、恐怖或愤怒时泪窝大睁,两耳直竖后伸,臀毛逆立,或咬牙跺足迎敌,或尖叫声逃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