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记者 巴迎桂
现代化、规模化牛羊养殖场拔地而起,科学饲养的牛羊膘肥体壮,规模化养殖占比不断攀升、产业化链条逐步完善……如今,在海东市各地,牛羊养殖产业“牛”劲十足,引领全市畜牧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海东市以实现农牧结合、草畜联动、循环发展为重点,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加大肉牛改良力度,充分发挥海东市农牧交错、农工商旅产业融合集聚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西繁东育”“牧繁农育”飞地经济承载地。目前,全市饲养牛62万头、羊280万只、猪85万头、鸡170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39万吨、0.75万吨、4.43万吨;全市规模养殖场达241家。
6月15日,在位于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总堡乡三垣村湖羊养殖基地的青海沃谷庄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记者一行换上白大褂、穿好鞋套,清洁消毒之后进入湖羊养殖基地,“智能感”扑面而来。
整齐划一的羊舍内推行着新型高床养殖技术,圈舍内地板为漏缝地板,配套自动清粪、自动饮水系统,“居住者们”正成群结队体验这种便捷。记者看到,这里标准化养殖厂房、饲草存储区 、青贮窖、节能水窖、办公区及有机肥加工车间等有关设施一应俱全。
“湖羊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夏天了,湖羊的饲养环境要保持干燥、通风、卫生,饲料要新鲜、干净。”“同时要注意羊群的密度和数量,避免过度饲养引起疾病传播。”在基地的养殖棚里,伴随着清脆的羊叫声,民和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畜牧兽医站站长白云吉正带领着站上的工作人员高祥军、辛芙蓉等一行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该基地的负责人吴得云等科学开展夏季湖羊的繁育工作。
基地里的饲养员罗礼鹏开着全日粮喂料撒料车,穿梭在各个养殖棚给羊圈里的食槽加满草料,守在槽边看着湖羊一口口细嚼。罗礼鹏说:“我就是总堡乡人,来这里上班两年多了,每天就是喂喂羊,清扫一下周边的环境卫生,工作也轻松,现在每月工资收入4000多元,像我一样在这里上班的周边农户有很多,离家近,收入还稳定。”
记者了解到,该基地于2017年投入使用,长期以来,该基地专注于高原、低温区肉羊育种、繁育体系建设及技术创新,是集可研、育种、扩繁、生产、推广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农牧湖羊养殖基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随着基地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今年整个基地预计年产羔羊1万只以上,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同时,吴得云也成为富甲一方的养殖能手。“饲养管理要最优化,千万不能给羊喂霉变的饲草饲料。羊舍要定期消毒、通风。这样养殖才能赚更多的钱,增加收益。”遇到附近村民过来向他学习,吴得云总是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
谈及今后的目标,吴得云表示,要将基地建成湖羊养殖技术示范场、管理规范场、设备展示场、饲料研发场,形成“公司+基地+农户” 的养殖模式,让当地的养殖户在湖羊养殖基地的产业链上增收致富。
现如今,民和县规模养殖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畜禽存栏48.09万头只,其中牛存栏3.91万头,羊存栏29.79万只,猪存栏5.93万头,鸡存栏8.46万只;牛出栏1.21万头,羊出栏10.23万只,猪出栏4.66万头,鸡出栏7.37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为0.75万吨、0.02万吨、0.32万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位于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岗察藏族乡岗察村的高原牦牛养殖基地里,一排排崭新整齐的牛棚和储草棚呈现在眼前,今年1月份新入住的400头膘肥体壮的牦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料,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
据高原牦牛养殖基地的负责人交巴东智介绍,该基地总投资金额5500万元,分三期完成。2022年第一期投资400万元,截至去年年底已完成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牛棚、储草棚、尿液池、饲草料种植基地、放牧区草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畜种改良。“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投资400万元,其中3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00万元用于畜种改良,岗察村每户家庭入股2头牛,每头牛折股资金7000元,到养殖基地基本建成并收益后,每户按入股资金的6%进行分红,带动当地群众就业5人。”交巴东智说。
岗察乡作为全市唯一的纯牧业乡,拥有天然草场近4.3万公顷,存栏牦牛1.98万头,占全县牦牛养殖量的88.39%。长期以来,全乡以畜牧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看着投入使用的高原牦牛养殖基地,岗察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杨杰说:“基地预计2024年年底全部建设完成,建成后,基地的牦牛养殖量可达3000头,将形成‘党建+合作社+牧户’的循环养殖模式,牧户按入股的6%分红,从而提高全乡牧民群众的收入。”
与此同时,岗察乡将加快实施第二、三阶段建设内容,在扩大高原牦牛养殖基地的同时完善建设屠宰、加工、冷链配送、直播带货体系,提升全乡牛羊定点屠宰企业生产和质量管控能力,建设高标准牦牛肉精深加工厂,初步形成牦牛生态放养和舍饲圈养、绿色有机和标准化管理相结合的“放牧+适度补饲+半舍饲+追溯”的养殖模式,挖掘牦牛产品特色,打造具有高原特色、岗察特点的地标性品牌,进军全省“世界牦牛之都”的行列。通过绿色有机牦牛产业链的建设,到“十四五”末,预计全乡牦牛标准化养殖将达到2万头,年屠宰加工牦牛0.4万头,肉产量达到500吨,通过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可实现年综合产值4200万元。
如今,海东在努力推进高原特色农区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探索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据海东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科负责人叶培麟介绍,下一步,海东将在树立六个“标准”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加快牦牛、藏羊、奶牛、肉牛、肉羊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现农区畜牧生产经营加工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绿色化,推动全市养殖产业再上新台阶,以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