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平菇新鲜、口感好,现在供不应求。”在位于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西沟乡麻地沟村的玻璃节能温棚内,麻地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宁智勇颇有底气地介绍着村里发展蘑菇种植产业的情况,朵朵平菇看似普通,却孕育着麻地沟村大步迈向乡村振兴路的无限希望。

图片

玻璃节能温棚里平菇正生长。人民网 杨启红摄

从无到有,麻地沟村的蘑菇种植产业经历了一番怎样的发展历程?

“有想法、没技术。”宁智勇表示,刚开始只知道种植蘑菇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好,但若要想自己种植,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平菇种植培育技术成了麻地沟村致富路上的第一道坎。“为了跟一位甘肃的专家学习技术,跑了好几趟。”宁智勇至今仍然记得,当时经人引荐与这位专家“搭上线”的过程,在宁智勇的多次沟通协调下,专家被宁智勇的满满诚意所打动,同意给麻地沟村村民传授平菇种植技术。

“有人教、没人学。”村民们思想保守,不愿意接触新鲜事物,“咱们村能不能种得出平菇,种出来后能不能销得出去?”麻地沟村致富路上的第二道坎接踵而至。为此,村里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传达学习技术的好处,不限学习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条件,村两委班子成员上门做思想工作等举措,鼓励村民们积极学习平菇种植技术,为致富增收打好基础。终于,2021年冬天,蘑菇种植培训班开班了。“当时,有50多位村民参加。”宁智勇介绍,棚外说理论,棚内讲实践,为期两个月左右的培训班开班意味着麻地沟村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有技术、缺资金。”没有资金投入,发展村集体经济无从谈起,麻地沟村致富路上的第三道坎也不好迈。为此,麻地沟村整合中央财政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一村一品”项目资金、村集体原有资金等共计150余万元,这才建成了占地1224平方米的玻璃节能温棚,目前,日产平菇达500余斤,供应到周边乡镇市场,已实现经济收入8万余元。

“这8万多元的经济收入跟村两委成员等人的贡献息息相关。”西沟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马毓杰说。原来,温棚投产半年以来,主要靠宁智勇、蒲永魁、刘满桂等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蒲尕武及部分班子成员家属打理经营,他们至今没领取过劳动报酬。

图片

宁智勇的妻子王延青正在采摘平菇。人民网 杨启红摄

“国家政策好,书记信得过,我们跟着干,有干劲儿、更有盼头。”对于村里的蘑菇种植产业,蒲尕武信心满满。“既然是班子成员,就有责任有义务为村里的事作贡献。”如今,刘满桂一心扑在菇棚里面。乡村振兴,党员先行,蒲尕武、刘满桂等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使命,在他们的引领下,麻地沟村党支部更加团结、更显“年轻”,更具干劲。“现在会有村民主动来菇棚了解情况、学习种植技术。”这恰恰也是宁智勇最期盼的情形,一起种植、共同致富才是最终目标。

目前,麻地沟村食用菌种植基地二期项目正在建设,包括1栋阳光钢架温棚、5栋冬暖式现代日光温棚、1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车间以及保鲜库、冷库、拌料场、原料堆放场等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可加工菌棒15万个、年产菌菇380余吨,预计实现年产值225万元,还可以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我们还将延伸产业链,比如菌棒原材料加工、菌棒规模化培育、废菌棒加工成有机肥等,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宁智勇介绍,麻地沟村还将拓展种植香菇、金针菇、羊肚菌等多个品种,推进食用菌产业多样化、规模化发展。

图片

正值培育期的菌棒。人民网 杨启红摄

从完全不熟悉到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从村民不信任到主动学习种植的技术,麻地沟村的蘑菇种植产业从无到有的过程,恰恰也是麻地沟村强化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