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凡仙同境与人妖类别(华夏篇)
第二节:福境造化生(上-下)
道书曰:“数遊心山泽,讬景仙真者,灵气将愍子之远乐,山神将欣子之向化,是故百疾不能侵,百邪不得犯。屡烧香左右者,令人魂魄正,而恒团芳风之气,久久乃觉之耳。觉之则入道,入道则得仙,得仙则成真。” 这是什么意思呢?即,你有心寄身于仙景之中,山景的灵气施予你深深的快乐啊,山神将欣然地导致你内心的净化,那末百病不能靠近你,种种邪念不能从内心升起。虔诚点燃的香烟令你正气缠身,在此恒久的气氛中使你觉悟之。觉则入道,入道则得仙,並可以成就为纯粹的真人。这便是佳境造化的佳果。
一则:金陵者(非今之南京),洞虚(墟)之膏膄,句曲地也,号句容里。即是肥沃的福地。可是人们熟视无睹,知道它是修道佳地的万无一人。
海宇之内道家三十六洞府之第八洞天:江苏句曲山。
道家对此亦宝秘之。今具体说它的位置:从山岭分界,西至北属句容,东及南属延陵。今山去石头江水步道150多里。江水之东,金陵之左右间小泽,泽东有句曲山便是。实为秣陵之金陵。而小泽即谓今赤山湖也。句曲山其间有金陵之地,地方三十七八顷,土良而井水甜美,居其地必得度世见太平。古之伏龙之地。金陵名起于楚,秦皇改称秣陵,三国之孙权因在此採金故号金陵句曲山又名积金山、三茅山,上古名命岗山:“养真之福地,成神之灵墟也。”
海宇之内有地洞天三十六处,其第八便是句曲山之洞。方圆150里,名曰:金陵华阳之天。洞墟四廓上下皆石,东西四十五里,南北三十五里。向云高处170丈、下处100丈。其中有阴晖夜光,日精之根,照此空内,明亮可似日月。此山有洞虛(墟)内观,内有灵府,洞庭之屋四开五门,穴岫长连,古人称为金坛之虚(墟)坛,天后(林屋洞中之真君,位于太湖苞山下)之便阙(临时下榻处)。东边窗边有树荫石阶,众洞相通,七途九源,四方交达,真洞神宫仙馆也。其东通林屋、北通岱宗、西通峨眉、南通罗浮,皆为大道之洞天。其地据舜、禹帝河图书中说:句(曲)金(陵)之坛,其间有陵,兵病不住,洪波不登。”汉代建安年间,左元放听闻有此神山,乃渡江寻至,遂斋戒三月后登山而入其门、入洞墟,在其内周旋达一年之久,见之惊奇:想不到天下复有如此之异境?相推神交生死之宝地,神灵往来若王府之荣耀。
二则:茅山北垂洞口,一山名良常山亦与句曲相连。
良常山:秦始皇出巡时埋璧其上。
往前二百步,有秦始皇埋藏白璧两双,入地七尺,李斯刻书璧文曰:“始皇圣德,章平山河,巡狩苍川,勒铭素璧。"始皇三十七年(公元232年)十月癸丑出巡,十一月行至云梦,祭祀虞舜于九疑山,渡江下,观藉柯,游梅渚,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之江),乃至西120里,从峡中度上会稽,祭夏禹,望于东海,而立刻石颂德于会稽山。返后,遂登句曲北垂山,埋白璧一对。皇巡狩之乐,莫过于游山海。乃曰:“自今已往,良为常也。” 即是良常山之来历。
秦始皇出巡宏伟壮观。
此后历朝均步其后尘,而献金于良常山:王莽地皇三年七月二十四日赠句曲三仙君黄金百镒、铜钟五具; 汉光武建武七年三月二十四日献金五十斤; 中矛山玄岭埋玉门丹砂六千斤(左元放曾乞求得二十斤); 玄帝(乃轩辕帝之孙、昌意之子,高阳颛顼)时,献鼎于高山处埋之; 茅山天市坛(至今不详在何处?),四面皆有金、玉各八九千斤。此为秘藏,俗人掘之,乃罪大也;。
三则:山西述墟之地,当时年十余岁者,有见闻:茅山上昔确有仙人。后鲍靓公问于此君。答曰:此山,洞庭之西门,通太湖苞山,故而仙人在中住也; 中茅山东有小穴,便径至阴宫东玄掖门,入此穴口二百步,便朗然如晝日。洞中观府广大,云宫室数百间,内住正二仙兄弟,另有地仙,男女凡有几人。宫室与洞庭苞山相连。
太湖西岸之长兴(吴兴)与宜兴乃国中四大风水宝地:句容苞山亦在其中(注:笔者以为历来如此)。
鲍靓公及妹朱氏昔日皆在世。句曲五门,有心求道者,清斋三月,登寻此门,皆可即得,得可入,但人自不能守斋寻之。来问欲知宫室所作阔狭多少?男女主领人数?当更相示,只要倍加诚信,勤自当见。只能如此。此乃司命官之别宫,其宫室之详情是不敢对俗人言说耳。
四则:上古时轩辕帝子昌意娶蜀山(川)之女,生高阳号颛顼,是为玄帝。祂能够“仗万灵以信顺(信赖),监众神以导物(搬运),役御百气,召致雷电,于是乘结元之辇:北巡幽陵、南至交趾、西济流沙、东至蟠木; 动静之类,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属焉!”可见祂的神力之广大、国之辽阔。
帝喾与颛顼相续,乃上古之盛世
而尽管祂四行天下,周旋八外,诸有洞坛之山、阴宫之丘,仍然是移安息(伊朗)之石,铸羽山之宝鼎,献于各洞山神峰,以封而填之,不独是句曲一山而已。
鲍靓及妹为李湛、张虑之七世祖。杜陵北乡人,在渭桥暂居。积行阴德,好道希生。在洞中,靓所学较为浅薄,品性挠滞,故不精于学。有许肇、字子阿者,具赈死之仁,拯饥之德,故令云荫流后,阴功垂泽(积累了善果),才有好尚修仙之心也。事皆有缘会,非徒尔得之(並非随便可以得到的)。这有二个引人注意的问题:“修道之心”的前因是累世积德之果; 鲍靓会通神,敦尚房中术,故云“挠滞”障碍了自身升华之路。善恶之行岂是徒然?
葛洪(抱朴)的从祖葛玄,也是郑思远之师,少年时入山得仙,往往不知其踪影。据传是东海中之仙人。玄善于变幻莫测,而拙于用身,征得不死而已,並非仙人。初在长山,近入盖竹,亦能骑虎使鬼,无所不至,但几于未得神仙位耳。只是经常与谢稚坚、黄子阳、郭声子相随。见此情状 如此,仅仅是地仙罢。
道家认为:葛洪之从祖,葛玄乃地仙之位也。
五则:刘翊字子翔,颍川(今河南禹州市)人,少好道德之术,家世富裕,经常周济穷困者,做许多好事也不张掦,积累了不少阴德。有一次河南陈留人张季札正去吊念师的丧事,牛车破败时,正好遇到刘翊,也不报名字,帮助推行牛车。这类恤死救穷解困的行为何止付于一人。翊后计划在长安(今西安)居住。
颖川之山水,刘翊善人在此致富
皇帝为了表彰他的善举,拜为郎中职迁至陈留任太守。上任途中离长安五百里沿路敛死恤贫,拿出己有之财分发于人。行至阳平遇上马皇仙道,仙道告翊曰:“你仁慈之心感动天地,阴德赐予神鬼,太上道君将嘉庆你的慈爱,派我来教你长生之道。我乃仙界之官,希望你能随我前往?”翊表达了自己的愿心:“从小我就爱此长生之道,今幸遇神仙,乞求你願侍予我。”
马皇仙道将翊带入桐柏山中,授以隐地八术,服五星之华法(东华洞法),于洞中定为右理中监的道家之职。
道家洞府定録之职,有典柄(权力)执法郎淳于斟,字叔显,会稽上虞人,汉恒帝时作徐州县令,灵帝时大将军辟掾职。少年好道、明术数(易),服食胡麻与黄精草药,后入吴乌目山(又说是临安天目山)中隐居,遇仙人慧车子(又一说,受术于青州徐从事,擅长仰观天文数有效验),授以虹景丹经,修而得道。
临安天目山胜景:修佛道者代代相续。
因此在洞中为典柄执法郎,主试(考)有道者。
昔日道宫让桃俊代理北河司命之职,俊乃钱塘人(杭州)少年到太学受业,通晓(易)经术灾异。后任交阯太守。汉代末年弃世入增城山中学道,东遇郭幼平。幼平乃秦代人,一直隐居增城,是个得道者。他教桃俊服九精鍊气辅星在心之术,使俊成道。今在洞中兼道宫北河司命,主持水官之考罚事,此位虽隷属定録,其实受事于东华宫中节度。
增城山之顶峰“牛牯嶂”,桃俊成道之处。
桃俊的墓冡仍存钱塘临平,有后裔尚存。
往昔,有一个人好道而不知求道之方法,,只是每天早晩向一棵枯树拜跪,且云:“求求你给我长生。”如此竟坚持了二十八年,果然枯木一旦生华,枝茂叶盛。常流出汁液,甘甜如蜜,教众人饮食,拜树人亦食讫,即此而仙。真是诚心所至金石为开也。世间人所以往往不如愿者,就因为没有此人这般的诚心而已。
人心诚则灵,使枯木逢春。
第二节:福境造化生(下)
一则:北海(古代贝加尔湖地区)人,蓬球字伯坚,晋代泰始朝(约公元270年),司马炎武帝时,进入贝丘西玉女山中伐木,忽然闻到异香扑鼻,沿气香寻找,此山廓然开启,宫殿盘郁、楼台高耸,蓬球入内看看:见五株玉树,继而进去见四仙女弹琴走棋于殿堂,她们见到陌生人,便立即起身,且问道:“君何故进入?答曰:迎香而入。然后,她们继续琴棋之好。球因腹饥去舔叶子上露水。这时有一驾鹤而至的仙女到来,惊问:此处怎么会有俗人?
北海人蓬球误入仙境…
继后而来的王母,令仙人王方平继续前行去仙宫内,并令人让蓬球离开。当球回首时,已不复见了刚才洞开的场境。于是返家,旧居皆成为废墟,此时方知已经是建平年(公元333年),后蓬球访遊名山求道不归。
二则:唐元和五年(公元811年),内给事张惟则自新罗(朝鲜)出使回国,途中海上停泊洲岛间,忽闻鸡犬鸣吠,有烟火人家,于是散步约一二里,则见花木坛殿,金户银阙。
张惟则出使新罗(朝鲜)自海路返国,途中遇仙境。
有数公子,冠衣紫霞,吟啸自得,望而知其异常,遂上前谒见。有公子曰:“你从何处来?惟则具告之。其公子曰:唐皇乃是我好友,你回去替我传话问候吧。然命青衣仆人捧金龟印以授。惟则乃置入宝函中。回归旧途至舟中,金龟印高五寸、正方一寸八分。抵京师见帝敬上。帝曰:朕前生岂非仙人乎?览龟印久观之,看懂其文为“凤芝龙木”四字,但在帐内可见五色光彩放射数尺。
张惟则将金印转交唐皇。
是月,寝宫前连理树上长出灵芝二株,犹如龙凤。唐皇叹服:其灵验为凤芝龙术矣。
三则:卢元公,此人凡是遇到道家之节暇日,总喜欢与宾友谈及神仙之事。说道,某人的表弟韦卿材,太和中期(约公元830年),被派江淮县赴任,出京之日,亲朋相送,离灞浐时天色近晚,行一二十里之外,觉所走之路,并非平常日经之路。望去有灯烛熒煌,林木葱青,似异人间。一会儿有似县吏的人至马前问韦卿才曰:你从何处来?又过来一人,说:既然是到了,马上秉报上公。韦问:上公是何等人品?吏莫对曰。应对吆喝传呼之声曰:上公请你。韦下马趋门进殿:见峻拔宇搂、雕墙彩壁,重廊复阁,侍卫森严,擬似王侯。殿堂内坐一位年约四十,著平绩素服对韦曰:请上台阶。韦向上拜礼。请上坐,慰劳一番,然并无餚席款待。上公徐徐对韦道:余乃因避世乱,携百家之人窜于此处,被推为上公而已,已经在此数百年了,无拘无束,一切自然。你到此也是幸事,此非尘俗不可久留,宜当速还。
韦卿才赴任江淮县途上,于晚间误入仙境。
然后上公命取绡十疋赠之。韦上马速离,出门不久,回首望已不见原境。问道周围人等均无人可答。返至任处具告于相国,且将绡分派各亲友。大伙估计着所遇之所,应该是在骊山与兰田之间,那里是地仙之所在处。
四则:会昌元年(唐武宗,公元840年)李师稷任中丞浙东观察使。船遇台风,漂泊不知其向,海上漂流达一个多月。
李师稷乘船赴浙东视察,海遇台风。
至大山而登岸,其山瑞云复绕、奇花异树,尽非人间所能覩,侧面迎来人问:焉得至此?具告遇风灾而至。然后被领走,曰:你须谒拜天师。进一处大宫殿,既入。见一眉缤俱白的道士,旁立侍卫十余人。老道请坐,对师稷道:你来自中国,与此有缘。此即蓬莱仙山矣。道士让左右带李遊观:玉坛翠树、光彩夺目。院宇数十间皆有匾额。停步于一院前,锁固而只窥视罢。内众花满亭,堂内几案正焚茗香。师稷问道:此院何名?答曰:乃是白乐天院。乐天,在中国是未来之事。李默默地记住。…然后辞归。
蓬莱仙岛不可寻觅之。
航行数十天至越(浙)。将此详尽地笔录告诉廉使李公。可是李公已摆脱了世务,免冠弃职,不与俗人同志,焉知他也是个谪仙。
(第三卷第三节: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