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四川省雷波县就业局主办的种植养殖培训班,办到了甲谷村。

刚刚参加完培训的惹格黑门在漂亮的新家里,介绍起自己的生活:全家搬进了二层小楼,不愁吃、不愁穿;自己参加技能培训,学到了种植养殖技术,种了竹子、梨、核桃,养起了羊和鸡;两个儿子经过培训,被推荐到成都就业。而以前,一家人住在山间的土坯房里,人畜共居一室,只能靠种土豆勉强维持生计,时不时要饿肚子。“现在的生活,瓦吉瓦(好得很)!”他向我们连连竖起大拇指。

这样下乡入村的培训,这种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正在大凉山深处不断上演。在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的进程中,凉山人社人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大力推进就业、技能、社保和人才扶贫,助力百姓脱贫致富。

铺设就业路念好致富经

25岁的马海羊子,21岁的马海曲子,穿上了印有“顺德厨师学院”的白色厨师服,两人既高兴又忐忑。4月22日,顺德厨师学院凉山州“精准扶贫美姑班”开班,38名贫困人员开始在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厨师学院接受免费厨艺系统培训。

厨师培训班按照学徒制方式,由顺德名厨传授烹饪技巧。学员实训一个半月后,有半个月的时间到顺德餐饮名店见习。培训结束后,合格的青年学员拿到结业证,可以选择留在顺德就业或回家乡创办餐饮企业。

“刚来顺德没两天,学员们仿佛都变了样。”与学员一同来到顺德的美姑县人社局挂职干部陈靖,目睹了学员从招生宣传到在校学习的全过程。此前,为了推介厨师培训,陈靖花几天时间走遍10个乡上门宣传。动员过程中,来自顺德厨师学院的大厨现场烹饪、即席发挥,增添了几分吸引力。

27岁的吉克克果,之前在家干农活,夫妻二人的收入仅够日常开销,这次来顺德,就是为了学手艺。“我打算靠手艺挣钱,改善自己的生活。”

除了美姑县,顺德厨师学院还接收金阳县、雷波县的近100名学员,免费为他们开展厨艺系统培训。“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推进劳务输出,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顺德厨师学院院长陈健说。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以就业为主导,凉山州大力开展劳务输出,为彝族同胞增收铺路。从凉山到广东佛山,约1600公里的距离挡不住凉山人的脱贫脚步。2016年以来,全州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输出16.94万人次。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专项输出佛山6159人。

一场场东西部协作招聘会,在大山深处如期举行。2016年以来,全州范围内累计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送岗位下乡入村”525场,参与企业4559家,提供岗位24.87万个,达成就业意向3.89万人。

“我们用好乡镇、村的力量,讲政策、说好处、发补贴……去年,雷波县组织了584人外出务工。”挂职雷波县人社局副局长的胡乃明说。

金阳县人社局特地为招聘会制作了明白卡,上面清楚写着各项补贴优惠政策:到佛山就业,连续务工一个月以上的,凉山州政府累计补助2000元;连续务工半年,补助7000元。加上佛山方面的补贴,贫困户去佛山连续务工一年,可领取16600元的补助。

木里县的向木呷、日木莫夫妇在佛山万博电气有限公司工作近一年,两人月均收入近6000元。“在公司,收入不错,环境很好,还能学到手艺,我们打算在这里一直干下去!”向木呷说。

残疾 致富经_残疾致富带头人_残疾致富带头人主要事迹范文

雷波县八寨中心乡甲谷村村民,认真聆听农技师讲解牲畜养殖技术

学习新技能拥抱新生活

布拖县翻身村的乃古尔呷,身有残疾,还有5个孩子,以前一家人生存都成问题,别说孩子上学了。

“一年辛苦到头,还是挣不了、存不了钱。”乃古尔呷说,自己是残疾人,又没技术,要找一份好工作,真难。“直到人社局的干部把技能培训送下了乡,这种情况才得到改变。”夫妻俩参加了技能培训,由人社局推荐,来到新疆库尔勒市的一家棉花厂就业。如今,二人的年均务工收入达到7万元,家中5个子女的教育也都有了保障。

没有一技之长,就业的路子走不宽,乃古尔呷的情况在凉山颇有代表性。布拖县人社局根据贫困劳动力培训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协调培训机构,开设“扶贫专班”。

5月14日上午,布拖县特木里镇的培训学校操场上,40名彝族同胞身着统一的迷彩装,认真操练。在为期20天的技能培训专班上,他们不仅学习烹饪、电工、焊工,还接受禁毒、艾防、卫生常识、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指导。

而在另一处美容美发的培训教室内,17岁的且沙张飞正用心为头模梳理各式发型。他两个哥哥在攀枝花工作,家里还有3个正在上学的弟弟妹妹。怀抱着学成技能出门赚钱的梦想,普通话说得还不流利的他报名参加培训。“扶贫专班”单独

编班,小班教学,对贫困劳动力进行各类职业培训,而且“包吃住、包学会、包就业”。一边办培训,一边开展异地帮扶就业,培训完成后就与佛山联系,有意愿有技能的学员可以马上到佛山就业。2018年,布拖县共培训和组织定向到佛山就业557人。

布拖县的“培训专班”是凉山州开展技能培训的一个缩影。全州采取“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培训”的模式,对接当地水电、矿冶、绿色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开设焊工、挖掘机、彝族服饰、刺绣、核桃嫁接、青花椒种植、餐饮服务等培训。

对贫困劳动力较为集中的村组,人社部门通过“农民夜校”等开展集中授课;对贫困劳动力较为分散的村组,则采取“培训大篷车”“田间课堂”等方式送培训上门。为方便彝族同胞学习,培训时专门配备了彝语翻译。

2016年以来,凉山州累计培训劳动力16.8万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3.2万余人次,占比78.6%。全州力争到2020年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不少于15万人次。

残疾 致富经_残疾致富带头人主要事迹范文_残疾致富带头人

布拖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里,来自贫困家庭的彝族妇女在学习技能

残疾致富带头人主要事迹范文_残疾 致富经_残疾致富带头人

江油市援建的蔬菜大棚里,布拖县丙底村的彝族妇女在工作

残疾致富带头人主要事迹范文_残疾致富带头人_残疾 致富经

在政府的帮助下,贫困户吉后阿红一家住进了新房

满怀真情感为圆脱贫梦

金阳县的戒毒康复人员阿苦哥曾经因毒品一贫如洗。后来,他学习了钢筋工、砌砖、抹灰,如今不但有了积蓄,还被选为村组长。谈起自己的变化,他说:“多亏了罗局长。”

阿苦哥说的罗局长,是金阳县就业局局长罗应忠。作为彝族人,他熟悉当地情况,每月驻村时间超过20天。在他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下,面向戒毒康复人员免费培训技能,开展得有声有色。

许许多多像罗应忠这样的人社干部,正奋斗在扶贫一线。

大凉山地形地势复杂,稍有不慎便会发生意外。5月中下旬,便有两名人社干部因公殉职。可没有一名人社干部懈怠,没有一名人社干部打退堂鼓。有的汉族干部学彝语,唱彝歌,与彝族群众打成一片。有的干部下乡时,中午不回县城,带着桶装方便面,开水一泡就是午餐。有的干部在进村的山路上,山石滚落,击中轮胎,下车检查车辆行驶没问题,继续前行。

除了当地干部,来自外地的帮扶干部也正战斗在扶贫最前线。四川省人社系统选派一些干部到扶贫县担任副县长、副乡长、人社局副局长、驻村第一书记。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帮扶干部,个个是精兵强将。

来自泸县的普格县人社局副局长陈丹枫,到岗没多久,去一家贫困户探访,发现家里只有两个女孩,大的11岁,小的7岁。“我一问才知道,她们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带着更小的弟弟妹妹。看着家里简陋的摆设,看着两个女娃,我心里特别难受。”在帮扶工作中,陈丹枫切身体会到了“三个不容易”:扶贫工作不容易,群众脱贫不容易,帮扶干部不容易。“我们到这里,不是来享福的,而是为了解决难题而来的。”他说。

四川省社保局的周军,被选派到布拖县先锋村担任第一书记。到了村里,他发现,除去大部分已脱贫的村民,还有一小部分怀有“等靠要”思想的“老顽固”,他们的脱贫成了难题。为了啃下硬骨头,周军利用筹措的资金组织评比活动,评上先进的家庭能获得奖品。懒在家中的“老顽固”开始有模有样地搞起了卫生,学起了技能。

内生动力的增长,源于人社干部持续不懈地下乡走访,进村入户讲道理,摆事实。到布拖县罗家坪乡任副乡长的四川省就业局干部张海,主动牵头培训学校,把培训送上门,挨家挨户地宣传政策,拉动劳务输出。越来越多的人在他的帮助下学习了技能,走出了家门,挣得了票子,圆了脱贫梦。

“决胜脱贫攻坚,要迎难而上,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是凉山人社人和帮扶干部的共同心声。(杨刚基赵泽众杨峰/文卢刚/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