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总结好第一批主题教育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把第二批主题教育科学谋划好精心组织好。第一批主题教育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中把稳人民立场,在全党吹拂清正之风,为第二批主题教育明确航向,校准坐标。广大党员要善于“学思践悟”,赓续伟力,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用高度的行动自觉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落地生花”,提质增效。

在“勤学”中校准理论深度,增添理论素养。主题教育当以学正风,以学铸魂,牢牢把握主线,形成浩然学风。一是要遵循历史规律,注重科学逻辑。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先手,学习提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核心内容,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二是要善于用好“敲门砖”“药引子”。把理论学习与组织生活密切结合,多利用“微党课”“微平台”等线上载体,采取“干部半月谈”“头脑风暴”“快问快答”等线下途径,带着兴趣学,循序渐进学,原原本本学。三是要善于拓宽知识面,狠钻理论深度。要对理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既要了解理论背景、历史脉络,也要深度剖析内在本质,将理论知识“抽丝剥茧”,不做“一知半解”式干部。

在“善思”中校准思想高度,强化运用导向。相较于第一批主题教育,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全面铺开,下沉到各级党组织,涉及范围更广、人员更多、类型更复杂。要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就不能把眼光只放在书本上、放在过去上,而是要善于静心沉淀,放眼未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一是要看齐思想风向。主题教育中好的做法要学,坏的作风也要看,要思考人性、人民性、党性的逻辑关系,探究“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干部背后的真实原因,以优促干,以恶醒身,常思常醒,才能善作善为。二是要学会“二次加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处于“学”与“践”的衔接部位,正如经验借鉴和成果转化之间,需要方案策划做铺垫,广大党员要善于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要义等归纳提升,形成一定见解,才能运用到实际过程中。三是要坚持因势利导。切不可“偏听偏信”“空谈妄想”,只有让理论知识沾上“土味”,找到让其生根发芽的“沃土”,才能转“常规”为“创新”,变“理论”为“实际”,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真正让理论武装头脑。

在“实践”中校准行动角度,坚守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当以“实”为要,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坚持联系实际、立足岗位。要坚持群众路线,避免“花架子”、花拳绣腿“假把式”,需要“真刀真枪”见实效。一是要抓好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转化的过程,党员干部要坚持“问计于民”,沉得下心、俯得下身,坐得住群众家中的“冷板凳”,好的坏的都要去看,避免“走马观花”看,杜绝“刷白墙”“喷绿漆”式应付工作,要让调查报告经得起考验,耐得住推敲。二是要推进为民实事。要找准“特殊群体”“关键少数”,提升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敏感度,切实把理论政策带去群众家里,把需求问题带回单位部门,用实际行动听民意、释民惑、解民忧。三是要落实检视整改。要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利用民主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制度来“思苦尝辣”,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同时要深摆不足,对照检视,多对自身打勾叉,逐条逐项去整改,才能永葆干事初心。

在“领悟”中校准成效程度,提炼经验做法。第一批主题教育结束,全国上下已有诸多“示范点”和“优秀做法”如雨后春笋般冒头,掀起了阵阵热潮。第二批主题教育在即,各级党组织铆足干劲,因地制宜创新方式方法,应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经由实践检验和群众“拍板”,及时领悟其成效与不足,完善反馈机制。一是要善于提炼总结。在主题教育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应及时复盘总结经验,提炼亮点,延伸工作“长板”,融合文旅、党建品牌,推介出自成特色的“本土经验”,并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二是要落实问题整改。各级党组织应梳理主题教育在开展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问题,坚持“全景式”检视、“立体化”整改,及时完善“问题整改”清单、“群众诉求”台账,狠抓落实整改工作。三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对于人民满意、群众放心的好做法与好经验,应予以建章立制,形成固定制度,确保常态长效,才能真正让主题教育入心入脑,提质增效。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